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282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应用在井道爬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爬梯放置在梯井中折叠后占用空间仍然过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立杆和踏杆;立杆和踏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卡柱和可以卡合在卡柱上的卡钩;卡钩转动连接在踏杆上;卡柱固定在立杆上;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够在折叠后尽可能的缩小占用梯井的空间。缩小占用梯井的空间。缩小占用梯井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


[0001]本技术涉及井道爬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

技术介绍

[0002]电梯井道爬梯是一种放置在电梯井道内,用于在需要修缮时供工作人员进行攀爬的一种长梯,电梯井道爬梯需要长时间的放置在电梯井道内,在需要时进行使用。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11287484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爬梯,包括上梯梁、下梯梁及设于上梯梁及下梯梁之间平行均匀分布的踏杆,所述上梯梁靠近下梯梁端设有对插条,可与下梯梁对插以此折叠爬梯;在折叠处设有连接板,在上梯梁远离对插端设有锁扣条,可在爬梯折叠状态时将上梯梁与下梯梁固定在一起。
[0004]现有的可折叠爬梯,虽然能很好的满足大部分场景对折叠梯的需求,但是,在应用到电梯梯井内时,会存在折叠后占用空间仍然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其优点是能够在折叠后尽可能的缩小占用梯井的空间。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包括立杆和踏杆;
[0007]所述立杆和踏杆转动连接;
[0008]还包括,卡柱和可以卡合在卡柱上的卡钩;
[0009]所述卡钩转动连接在所述踏杆上;
[0010]所述卡柱固定在所述立杆上。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踏杆用于工作人员进行踩踏攀爬;立杆用于固定和承载踏杆,在工作人员攀爬踏杆时对踏杆进行支撑;可旋转的立杆和踏杆的可以在折叠爬梯时通过旋转缩小立杆和踏杆间的角度来减小两立杆间的宽度,从而能减小占用梯井的空间;卡钩和卡柱共同作用,用于将展开后的爬梯进行固定,防止工作人员在攀爬时爬梯发生变动,保证安全。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设置有两根,所述踏杆设置有多根;
[0013]所述多根踏杆均匀连接在两根所述立杆之间。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根立杆可以将踏杆的两端分别进行旋转固定,使得爬梯功能得以实现;多根均匀设置的踏杆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进行攀爬时迈出的脚步幅度始终相同,减小工作人员的体力消耗。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相对一侧开设有用于收纳踏杆用的收纳槽。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收纳槽可以在缩小两根立杆间间距的时候将踏杆进一步收纳在收纳槽内,进一步减小两根立杆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了爬梯占用的梯井空间。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钩转动连接在位于立杆端部的踏杆上。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工人通过操作端部的卡钩将该爬梯进行固定,方便了工人操作。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位于立杆端部的踏杆上开设有供卡钩活动的活动槽。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动槽可以防止卡钩在转动时与踏杆相抵发生卡死,保证两立杆间的距离可以缩到最小。
[002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钩卡合在卡柱上时,所述立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踏杆的轴线方向垂直。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卡钩卡入卡柱时,卡钩、立杆和踏杆间形成稳定的直角三角形结构,增加卡合的稳定性,防止工人在进行攀爬时立杆和踏杆间彼此转动,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
[002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两端设置有立杆防滑层。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杆防滑层用于在爬梯放置在指定位置时,增大与地面和梯井墙壁的摩擦力,防止爬梯发生倾倒,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002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多根所述踏杆朝向立杆端部的同一侧面设置有踏杆防滑层。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踏杆防滑层可以增大工作人员脚部与踏杆的摩擦力,防止工作人员从爬梯上滑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能够在不使用爬梯时,使爬梯占用的梯井空间最小;
[0029]2.可以在爬梯展开时稳定的对爬梯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立杆;2、踏杆;3、卡钩;4、卡柱;5、活动槽;6、立杆防滑层;7、踏杆防滑层;8、活动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
[0035]参考图1和图2,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包括立杆1和踏杆2;立杆1为长直的金属杆,在立杆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增大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的圆弧形的立杆1防滑层;立杆1的横截面为U字形,两根立杆1的开口一侧相对设置。
[0036]踏杆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金属杆,其中一面设置有用于增大与工人鞋底间摩擦力的踏杆2防滑层,在本实施例中,防滑层为防滑槽;踏杆2的两端通过转轴与两根立杆1转动连接,且转轴的两端贯穿于立杆1的两个侧面上;每根踏杆2设置有踏杆2防滑层的一面朝向立杆1长度方向的同一方向设置。
[0037]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卡钩3和卡柱4,卡钩3由一段横截面为矩形的直杆和一块菱
形板拼接而成,且菱形板一条边与直杆的长度方向平行;菱形板的一个侧面与直杆的侧面相接;在菱形板上开设有用于卡合住卡柱4的开口,卡柱4焊接固定在立杆1上;卡钩3远离卡柱4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踏杆2上,与卡钩3相连的踏杆2位于立杆1的端部。
[0038]参考图2,在于卡钩3转动连接的踏杆2上,开设有用于为卡钩3转动提供互动空间的活动槽5,活动槽5沿踏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长度为踏杆2长度的一半;在立杆1上同样开设有为卡钩3转动提供活动空间的活动口8,活动口8沿立杆1的长度方向开设;在使用时,卡柱4和立杆1始终将卡钩3的转动范围限制在朝向爬梯外侧转动,防止在折叠起爬梯时卡钩3转出卡柱4范围,从而对下次使用造成不便。
[0039]参考图2,在卡钩3卡入卡柱4时,卡钩3与踏杆2的连接点、踏杆2与立杆1的连接点和卡柱4间形成稳定的直角三角形结构,保证在卡合完成时,各踏杆2的轴线方向与立杆1的轴线方向垂直,从而使人作用在踏杆2上的力由两根立杆1均匀的进行分担,防止单一立杆1受力过大造成爬梯不稳定,使爬梯发生偏转从而影响工作人员安全的问题发生。
[0040]使用过程简述:在卡钩3卡入卡柱4时,踏杆2和立杆1间垂直,爬梯为稳定的展开状态,可以用于操作人员进行攀爬;在结束使用时,将卡钩3向爬梯外侧方向进行旋转,待卡钩3脱离卡柱4后,爬梯进入自由活动状态,此时将踏杆2和立杆1间相对转动,两立杆1间的距离缩小,在达到最小距离时,踏杆2收纳在两立杆1间形成的收纳槽中,爬梯占用的空间达到最小。
[004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包括立杆(1)和踏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和踏杆(2)转动连接;还包括,卡柱(4)和可以卡合在卡柱(4)上的卡钩(3);所述卡钩(3)转动连接在所述踏杆(2)上;所述卡柱(4)固定在所述立杆(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设置有两根,所述踏杆(2)设置有多根;所述多根踏杆(2)均匀连接在两根所述立杆(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相对一侧开设有用于收纳踏杆(2)用的收纳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用可折叠井道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明庞健吴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海仑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