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516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保持预定距离的第二板体、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柱状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柱状弹簧外侧的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二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外侧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柱状弹簧自由伸长时的长度大于所述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分别小于所述预定距离。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力。的抗剪能力。的抗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铁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对建筑的舒适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居住使用的体验。地铁本身虽然采取了一些减振措施,但是并不能够完全的隔绝振动,这就要求在地铁与建筑之间设置障碍,对振动波予以阻挡或者直接在建筑中采用减振措施。很多情况下限于周边场地条件,无法在传播路径上对振动进行有效阻挡,采用建筑减振技术,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现有技术中通过减振弹簧对建筑物减振,但现有的减振装置没有良好的抗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抗剪能力的减振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保持预定距离的第二板体、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柱状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柱状弹簧外侧的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二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外侧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柱状弹簧自由伸长时的长度大于所述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分别小于所述预定距离。
[0005]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比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或者第二筒体的长度长5mm至10mm。即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所述第一筒体一端到所述第二板体的间隙为5mm至10mm,或者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所述第二筒体一端到所述第一板体的间隙为5mm至10mm。在该间隙中可通过增加一些柔性材料,在较大地震等较强振幅的情况下可避免柱状弹簧被压坏的情况。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减振装置用于安装在待减振的建筑物下部,第一板体安装在支撑柱上,第二板体位于第一板体的正上方且安装在待减振建筑物的下方,将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通过弹簧的弹力实现对建筑物减振;通过设置第一筒体和套设在第一筒体外的第二筒体,来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力。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伸入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槽滑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侧面与所述卡槽侧面平行设置。通过第一限位结构来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以提高抗剪能力;第一限位板和第二卡板的将第一筒体的内部分膈成两个腔体,
在放入多个柱状弹簧的情况下,多个柱状弹簧可均匀分布在两个腔体内,可限制了柱状弹簧在第一筒体内的可移动孔间,也能减小了由于某个柱状弹簧的损坏而对其他柱状弹簧的损毁。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交互叉设置的第二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板另一端伸入的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限位板可相对所述第二卡槽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延伸方向平行。相互交叉的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可提高减振装置在水平面上的个方向的抗剪能力;且交叉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将第一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4个腔体,具体的每个腔体内可放入一个柱状弹簧,在某个柱状弹簧损坏的情况下,不会对其他的柱状弹簧造成损毁。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侧面上均开设有沿所述第一筒体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卡槽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卡槽的侧面上均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凸条卡入的第一凹槽。设置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能有效的限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水平面上的相对移动,进而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力。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弹簧为圆柱型的柱状弹簧;所述柱状弹簧具有通孔,且所述通孔沿所述柱状弹簧的延伸方向延伸。采用柱状弹簧其分布广泛,且减振效果好。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滑设在所述通孔内的限位杆、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的第一底板、滑设在所述通孔内且套设在所述限位杆外的第三筒体,以及与所述第三筒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抵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底板抵接在所述第二板体上;所述限位杆可与所述第三筒体滑动。通过限位杆和第三筒体的相互配合其穿设在柱状弹簧的通孔中,以减小柱状弹簧在受压时向其径向发生弯曲,进而影响其他柱状弹簧的情况发生。
[0012]进一步的,沿所述第一底板边缘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的第一凸环,沿所述第二底板边缘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的第二凸环。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分别卡设在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中,可限制第一板体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第二板体移动,进而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柱状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柱状弹簧的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筒体内。采用多个柱状弹簧可均匀合理的分担建筑物的重量。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二底板,以及所述第三筒体的数量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杆、多个所述第一底板、多个所述第一凸环、多个所述第一凸环、多个所述第二底板,以及多个所述第三筒体的数量分别为多个所述柱状弹簧一一对应。保证每个柱状弹簧均有相应的所述限位杆、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所述第二底板,以及所述第三筒体来限制其在径向上发生变形,同时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沿所述第一筒体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二凸条环绕且间隔布设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凸条一一对应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内。环绕分布的第二凸条能全面的限制位于水平方面上的各方向的剪力,提高减振装置的抗剪能
力。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筒体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可以提高第二筒体的稳定性,减少第二筒体局部屈曲的可能性,保证抗剪承载力的稳定。
[0017]具体的,可根据需要将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数量可均设为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限位板和多个第二限位板相互交叉设置;形成网隔状,每个网隔中均设置一个柱状弹簧,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数量也均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限位板和多个第二限位板一一对应。以此来提高减振装置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抗剪结构的减振装置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A处剖视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板体、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保持预定距离的第二板体、夹持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并在竖直方向延伸的柱状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一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柱状弹簧外侧的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所述第二板体上并套设在所述第一筒体外侧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分别在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柱状弹簧自由伸长时的长度大于所述预定距离;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筒体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筒体的长度分别小于所述预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伸入的第一卡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卡槽滑动;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延伸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卡槽侧壁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板体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交互叉设置的第二限位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限位板另一端伸入的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二限位板可相对所述第二卡槽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平行,且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延伸方向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侧面上均开设有沿所述第一筒体延伸方向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永胜李红波尹学军汪睿王建立王新章刘齐霞陈若冰王乾安王海明李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