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显示面板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507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显示面板检测系统,其包括拍摄单元,用于拍摄被照明的待检测物体;第一照明单元,用于明场照明;第二照明单元,用于暗场照明;第三照明单元,用于背光照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的光轴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待检测物体的中轴线镜像对称布置;所述第二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不共线;所述第三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的光轴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用一只相机拍摄一次即可拍摄出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而且能够适应于输送位移速度较快的显示面板输送线上显示面板的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显示面板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属于显示面板检测
,具体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显示面板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如手机、电脑、电视等,显示面板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显示质量的使用寿命,故对显示面板质量的把控是显示面板制造工序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显示面板检测时,通常需要在显示面板输送线旁设置反射明场照明、反射暗场照明、透射明场照明,实现待检测物体边运动边拍摄,由于反射明场照明、反射暗场照明、透射明场照明各自对应一个工位(如图2

4所示),每个工位均需要单独配置黑白相机A和白色光源B,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会使得会使显示面板输送线拉长,还会使用多个相机和镜头,会增加使用成本;此外,在做图像融合的时候,由于不同位置的拍摄的图片不是同一时刻同一状态,可能会给图像融合带来不利的因素,如产品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倾斜旋转等)。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0108720A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包括:照明系统、检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照明系统包括用于明场照明的第一光源、用于暗场照明的第二光源以及用作背光源的第三光源;控制系统包括光源控制子系统,光源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第一光源按照第一脉冲序列提供照明、第二光源按照第二脉冲序列提供照明以及第三光源按照第三脉冲序列提供照明;第一脉冲序列、第二脉冲序列和第三脉冲序列的脉冲信号依次重复设置且不交叠;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控制子系统,检测控制子系统用于控制检测系统按照第四脉冲序列获取检测信号;第四脉冲序列的各脉冲信号分别在第一脉冲序列、第二脉冲序列以及第三脉冲序列的脉冲信号持续的时间内。该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在一个工位用一只相机拍摄一次即可拍摄出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但是由于其线性扫描相机相对于待检测物体垂直布置,而轴光源内置半透半反镜,会削弱进入镜头光线的能量,导致曝光时间增加,故对于输送位移速度较快的显示面板输送线其无法实现待检测物体的精准拍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显示面板检测系统,其不仅能够用一只相机拍摄一次即可拍摄出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而且能够适应于输送位移速度较快的显示面板输送线上显示面板的检测。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拍摄单元,用于拍摄被照明的待检测物体;第一照明单元,用于明场照明;第二照明单元,用于暗场照明;第三照明单元,用于背光照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的光轴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待检测物体的中轴线镜像对称布置;所述第二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
不共线;所述第三照明单元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的光轴共线。
[0007]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待检测物体的表面反射后直接进入拍摄单元。
[0008]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照明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待检测物体的表面产生漫射后进入拍摄单元。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照明单元至少包括两个,多个第二照明单元相对于中轴线旋转对称布置。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单元为红色单色光源。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照明单元为绿色单色光源。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三照明单元为蓝色单色光源。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照明单元、所述第二照明单元和所述第三照明单元均为线光源。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拍摄单元为全彩线性扫描相机。
[001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检测系统,其包括前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和用于将待检测物体单个分时输送至所述光学检测装置的显示面板输送线。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拍摄准确率高的优点,其不仅简化工位数量,用一只相机拍摄一次即可拍摄出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而且简化拍摄控制系统,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拍摄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便于图像分析与融合;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拍摄单元相对于待检测物体的中轴线的偏置,能够保证光学检测装置拍摄位于快速移动的显示面板输送线上的显示面板,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检测效率;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全彩线性扫描相机配合三个单色光源的布置方案实现了用一只彩色相机拍摄一次,即可拍摄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不同照明方式各自单独照明时呈现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相机和工位的使用数量,且没有复杂的分时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光学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现有技术中明场照明示意图;
[0019]图3是现有技术中暗场照明示意图;
[0020]图4是现有技术中背光照明示意图;
[0021]图中:1

拍摄单元,2

第一照明单元,3

第二照明单元,4

第三照明单元,
[0022]5‑
待检测物体,6

中轴线,A

黑白相机,B

白色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包括拍摄单元1,用于拍摄被
照明的待检测物体5;第一照明单元2,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明场照明;第二照明单元3,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暗场照明;第三照明单元 4,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背光照明;拍摄单元1、第一照明单元2、第二照明单元3位于待检测物体5的上方,第三照明单元4于待检测物体5的下方(沿中轴线6方向),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与拍摄单元1的光轴相对于垂直于待检测物体5的中轴线6镜像对称布置,即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拍摄单元1的光轴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第二照明单元3的中心射线与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不共线,即第二照明单元3的中心射线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优选第二照明单元3的中心射线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与中轴线6的夹角角度;第三照明单元4的中心射线与拍摄单元1的光轴共线。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拍摄单元(1),用于拍摄被照明的待检测物体(5);第一照明单元(2),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明场照明;第二照明单元(3),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暗场照明;第三照明单元(4),用于实现对待检测物体(5)的背光照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1)的光轴相对于垂直于所述待检测物体(5)的中轴线(6)镜像对称布置;所述第二照明单元(3)的中心射线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2)的中心射线不共线;所述第三照明单元(4)的中心射线与所述拍摄单元(1)的光轴共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单元(2)发出的光线经过待检测物体(5)的表面反射后直接进入拍摄单元(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照明单元(3)发出的光线经过待检测物体(5)的表面产生漫射后进入拍摄单元(1)。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强洪志坤饶兴邓俊涛欧昌东郑增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