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4872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釜为由上至下的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组成,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的内部相互连通,空心半圆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圆弧夹套,所述圆弧夹套和反应釜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热介质腔,所述圆弧夹套的顶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底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所述搅拌釜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搅拌装置可更好的对反应釜内原料加热或降温,且混合效率高。且混合效率高。且混合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药液试验搅拌设备
,具体的讲是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药液进行混合,以便中和药物的毒性,提高药液的医疗效果,同时有些药液在混合时会产生热量或吸收热量,为了达到混合需要的条件,需要对搅拌釜进行降温或加热,且现有的药液混合搅拌装置直接通过搅拌棒进行搅拌,这样使得有些药液之间的混合效果不好,而且直接搅拌使得物料搅拌的均匀性效果并不是很好,降低制药的质量及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本技术的搅拌装置可更好的对反应釜内原料加热或降温,且混合效率高。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釜为由上至下的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组成,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的内部相互连通,空心半圆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圆弧夹套,所述圆弧夹套和反应釜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热介质腔,所述圆弧夹套的顶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底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所述搅拌釜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底部开设有出料口;
[0006]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组件、转轴和若干第一搅拌杆,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搅拌釜的顶部,所述转轴竖直设置于搅拌釜的内部,所述转轴的顶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轴旋转,若干第一搅拌杆由上至下均匀分布于转轴的中部外侧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搅拌杆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0007]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底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杆,若干第二搅拌杆均匀分布于转轴的轴线外侧,所述第二搅拌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倾斜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和电机,所述减速器和电机由下至上顺次设置于搅拌釜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与转轴的顶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夹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架。
[001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的搅拌釜由锥形和位于锥形下方的半圆形组成,使得更多的药液原料堆积于搅拌釜的底部,搅拌釜的半圆形底部外侧套设有圆弧夹套,搅拌釜和圆弧夹套之间的间隙为热介质腔,向热介质腔内加入对应的热介质,即可使搅拌釜降温或升温,且搅拌釜由锥形和位于锥形下方的半圆形组成,使得更多的药液原料堆积于搅拌釜的底部,提高了
热介质(即圆弧夹套)和药液原料之间的热接触面积比例,即搅拌釜内大部分原料都被圆弧夹套包裹,提高了降温或加热效率;在搅拌时,由于更多的药液原料堆积于搅拌釜的底部,再通过搅拌叶和第二搅拌杆将位于搅拌釜底部的药液原料翻起,提高了药液原料的混合效果,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6]1、搅拌釜;11、进料口;12、出料口;2、圆弧夹套;21、热介质入口; 22、热介质出口;31、转轴;32、第一搅拌杆;33、第二搅拌杆;34、搅拌叶;41、减速器;42、电机;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1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釜1为由上至下的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组成,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的内部相互连通,空心半圆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圆弧夹套2,所述圆弧夹套2和反应釜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热介质腔,所述圆弧夹套2的顶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入口21,底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22,所述搅拌釜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
[0020]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组件、转轴31和若干第一搅拌杆32,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搅拌釜1的顶部,所述转轴31竖直设置于搅拌釜1的内部,所述转轴 31的顶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轴31旋转,若干第一搅拌杆32由上至下均匀分布于转轴31的中部外侧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搅拌杆32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加。
[0021]具体的,搅拌釜1的底部呈半圆形,在进行搅拌作业时,大部分的药液原料会堆积于搅拌釜1的底部,即半圆形的内部空间内,圆弧夹套2包覆住整个搅拌釜1的底部外侧,即包覆于搅拌釜1内部的半圆形空间外侧,在向热介质腔内加入热介质时,热介质会包覆于大部分的药液原料外侧,且在搅拌过程中,通过搅拌叶34将搅拌釜1底部的药液原料不断翻起,使药液原料充分流动,大大提高了热介质与药液原料的换热效率。
[002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轴31的底部沿径向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杆33,若干第二搅拌杆33均匀分布于转轴31的轴线外侧,所述第二搅拌杆远离转轴 31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34,所述搅拌叶34倾斜设置。
[002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41和电机42,所述减速器 41和电机42由下至上顺次设置于搅拌釜1的顶部,所述电机42的输出端与减速器4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器41的输出端与转轴31的顶端连接;
[0024]具体的,搅拌釜1的顶部设置有隔离套,减速器41和电机42由下至上设置于隔离套的顶部。
[002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圆弧夹套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支架5。
[0026]具体的,进料口11、出料口12、热介质入口21和热介质出口22上均设置有阀门,阀门用于打开或关闭进料口11、出料口12、热介质入口21或热介质出口22;
[0027]搅拌釜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RTT5100,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搅拌釜1内部药液原料的温度,且温度传感器外接PC终端,检测的温度数据会传输给PC终端。
[0028]本技术的工作原料:
[0029]在进行药液试验搅拌作业时,电机42通过减速器41驱动转轴31在搅拌釜 1内旋转,转轴31带动第一搅拌杆32和第二搅拌杆33转动,通过第一搅拌杆32和第二搅拌杆33将搅拌釜1内的原料充分混合,且在混合过程中,第二搅拌杆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药用药液试验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釜(1)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釜(1)为由上至下的空心锥形壳体和空心半圆壳体组成,空心锥形体和空心半圆的内部空腔相互连通,空心半圆壳体的外侧套设有圆弧夹套(2),所述圆弧夹套(2)和反应釜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为热介质腔,所述圆弧夹套(2)的顶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入口(21),底部设置有与热介质腔连通的热介质出口(22),所述搅拌釜(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2);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驱动组件、转轴(31)和若干第一搅拌杆(32),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搅拌釜(1)的顶部,所述转轴(31)竖直设置于搅拌釜(1)的内部,所述转轴(31)的顶端与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转轴(31)旋转,若干第一搅拌杆(32)由上至下均匀分布于转轴(31)的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芮胡宇张小兵吕立勋成龙熊天立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广行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