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478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面防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包括桥面板和桥面板两侧的护栏,所述桥面板两侧紧靠护栏集水沟,所述桥面板上设有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上设有透水桥面铺装层,所述防水粘结层和透水桥面铺装层两侧铺装至集水沟处,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铺装底面在集水沟表面以下。雨水在横向流入建筑垃圾集水沟的同时,能够下渗至铺装层内部,加大雨水的排泄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雨水在铺装层表面集聚;同时利用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做集水沟,在建筑固废利用同时达到对雨水的初次净化;桥面防水粘结层可阻止下渗到铺装层的雨水继续下渗,同时防水粘结层能够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有效提高桥面板耐久性。有效提高桥面板耐久性。有效提高桥面板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属于桥面防排水领域,适用于降雨量较大,防止雨水对桥面侵蚀处治。

技术介绍

[0002]桥梁作为跨越障碍物,桥面常常暴露于空气中,桥面体系是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桥梁运行过程中承受车辆荷载和环境荷载,耐久性病害发生频繁,雨水降落至桥梁表面,排出不及时甚至无法排出,导致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桥面铺装层坑槽、剥落等病害发生,同时雨水下渗至桥梁内部,腐蚀钢筋,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后果极其严重。
[0003]唐颖等在《一种沥青混凝土桥面排水结构》中提出,整体铺装层从下至上为坡度形成层、防水粘结层、开级配沥青混合层、粘结层、密级配沥青混合层,铺装层表面层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有效防止雨水渗入铺装层。张振华在《公路桥面排水过滤系统》中提出,利用沉淀槽、过滤槽等净化路面污水,调节排水能力,兼顾路面排水和生态环保需求。梅志毅等在《一种沥青桥面排水结构》中阐述到,使铺装层在桥面横断面方向形成一定坡度,雨水不渗透进入铺装层,而是直接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度流入两侧排水通道。段富章等在《一种桥面排水结构》中阐述,直接设置渗水管,在渗水管靠人行道一侧设置碎石盲沟,在上面层铺设沥青混凝土,直接将表面雨水排入渗水管。张艳梅等在《一种桥面排水系统》中提出,通过排水板与底板的转动,使得排水系统能根据水量大小控制排水效率。
[0004]当前,对于桥面排水多采用是利用横向坡度,将雨水在铺装层表面汇聚至两侧排水沟,再通过排水口排出,在桥面铺装层表面仍旧有降下未及时排出的雨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包括桥面板和桥面板两侧的护栏,所述桥面板两侧紧靠护栏集水沟,所述桥面板上设有防水粘结层,所述防水粘结层上设有透水桥面铺装层,所述防水粘结层和透水桥面铺装层两侧铺装至集水沟处,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铺装底面在集水沟表面以下。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
[0009]优选的,所述桥面板撒铺一层封层。
[0010]优选的,所述集水沟内填充建筑垃圾,顶部设有封盖,所述封盖顶面与透水桥面铺装层顶面齐平。
[0011]优选的,所述防水粘结层厚度为2~3cm。
[0012]优选的,所述集水沟中每隔5m需设置一个排水口,将汇集雨水排出桥面。
[0013]优选的,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与集水沟具有连通部分,其连通部分厚度不低于
3cm,雨水通过透水桥面铺装层横向汇集至集水沟,再通过排水口排出。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桥面排水系统利用透水桥面铺装层,使雨水在横向流入建筑垃圾集水沟的同时,能够下渗至铺装层内部,加大雨水的排泄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雨水在铺装层表面集聚;同时利用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做集水沟,在建筑固废利用同时达到对雨水的初次净化;桥面防水粘结层可阻止下渗到铺装层的雨水继续下渗,同时防水粘结层能够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有效提高桥面板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混凝土桥面排水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集水沟;2、封层;3、封盖;4、防水粘结层;5、透水桥面铺装层;6、桥面板;7、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请参照图1,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包括桥面板6和桥面板6两侧的护栏7,所述桥面板6两侧紧靠护栏7集水沟1,所述桥面板6上设有防水粘结层4,所述防水粘结层4上设有透水桥面铺装层5,所述防水粘结层4和透水桥面铺装层5两侧铺装至集水沟1处,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铺装底面在集水沟1表面以下。
[0021]透水桥面铺装层5材料为具有一定连通空隙率的混合料,采用透水性混合料进行桥面铺装,雨水能在下渗至铺装层,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防水粘结层和透水桥面铺装层中间较高两侧较低,集水沟位于较低端两侧,雨水可以在铺装层内横向流动至集水沟,减少表面雨水的集聚。
[0022]所述桥面板6撒铺一层封层2。封层2具体为胶粉改性沥青封层。
[0023]所述集水沟1内填充建筑垃圾,顶部设有封盖3,所述封盖3顶面与透水桥面铺装层5顶面齐平。
[0024]采用建筑垃圾制备透水混凝土集水沟,在进行固废再利用同时可实现雨水的初次净化。
[0025]所述集水沟1中每隔5m需设置一个排水口,将汇集雨水排出桥面。
[0026]所述防水粘结层4采用SMA

5沥青混合料,厚度为2~3cm。
[0027]采用SMA

5防水粘结层,能够阻止下渗至铺装层内部的雨水继续渗透至桥面板、进而产生侵蚀作用,同时具有一定承载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体耐久性。
[0028]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5与集水沟1具有连通部分,其连通部分厚度不低于3cm,雨水通过透水桥面铺装层横向汇集至集水沟1,再通过排水口排出。
[0029]防水粘结层铺筑厚度为2~3cm,在保证防水效果及强度的同时,有效减少车辙等病害的发生;透水性桥面铺装层与集水沟连通厚度不低于3cm,能保证下渗至铺装层的雨水有足够通道横向汇集至集水沟。
[0030]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在桥面板上撒布胶粉改性沥青封层,其次铺筑SMA

5防水粘结层,再施工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集水沟,然后施工透水桥面铺装层,最后安装封盖。降落雨水首先可通过铺装层表面径直横向流至集水沟,还可通过下渗至透水桥面铺装层结构层内,在结构层内横向流入集水沟,加大了雨水的流动途径,减少雨水在表面的集聚。透水性铺装层与建筑垃圾透水混凝土集水沟竖向连通不少3cm,可保证下渗雨水有足够通道流入集水沟。SMA

5防水粘结层能防止雨水继续下渗至桥面板,同时可提高整体承载力。该结构能有效引导雨水流入集水沟,防止深入桥面板,同时还具有雨水的初次净化作用。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包括桥面板(6)和桥面板(6)两侧的护栏(7),所述桥面板(6)两侧紧靠护栏(7)集水沟(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6)上设有防水粘结层(4),所述防水粘结层(4)上设有透水桥面铺装层(5),所述防水粘结层(4)和透水桥面铺装层(5)两侧铺装至集水沟(1)处,所述透水桥面铺装层铺装底面在集水沟(1)表面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6)撒铺一层封层(2)。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水泥混凝土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沟(1)内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善群付强陈园胡定成万宗波金浩于加富魏巍林鹏赵文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