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7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包括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注塑口,注塑口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第一活动槽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空槽,两个空槽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强柱,左右两侧加强柱相对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对称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注塑口的内腔设置有渣包,渣包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料口,料口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此装置可提高渣包的整体强度,在进行脱模工作时,能减少与压铸模具壁体的碰撞带来的损伤,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领域,特别涉及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现有的压铸模具渣包在进行脱模工作时,会与压铸模具产生碰撞,久而久之会对双方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0003]因此,提出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包括压铸模具,所述压铸模具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口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空槽,两个所述空槽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强柱,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柱相对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对称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注塑口的内腔设置有渣包,所述渣包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料口,所述料口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顶部加强筋,两个所述顶部加强筋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加强筋,所述竖向加强筋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强筋。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空槽对称开设在注塑口内腔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柱至少有二十四个,左右两侧空槽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加强柱。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柱和加强柱的数量一致,所述加强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柱的侧边,所述连接柱和第二活动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连接柱通过第二活动槽活动连接在限位柱的内腔中。
[0009]优选的,所述渣包和注塑口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渣包通过注塑口活动连接在压铸模具内腔的顶部,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正面和背面的正中。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至少为十二个,每个所述固定块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弹簧,顶部所述弹簧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槽内腔的顶部,底部所述弹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槽内腔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顶部加强筋有两个,两个所述顶部加强筋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放置槽开设在每个竖向加强筋相邻的一侧,所述放置槽和限位柱的数量
一致,所述放置槽和限位柱的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柱插接在放置槽的内腔中,所述底部加强筋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竖向加强筋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加强筋的顶部,所述连接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部加强筋的底部,所述连接柱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加强筋的顶部。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该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活动槽,使得固定块能在压铸模具内腔的正面和背面进行移动,当制模完成后,需要脱模时,推杆推出渣包时,会带动弹簧在第一活动槽的内腔中进行移动,通过弹簧的伸缩力,可有效减少推杆带来的力,避免因为力度过大,而导致渣包与压铸模具的壁体出现碰撞,从而造成损坏。
[0015]2、该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通过设置的顶部加强筋、竖向加强筋和底部加强筋,可加强渣包的强度,避免在制模过程中因为外力导致渣包的破损,通过设置的限位柱,可插入至放置槽的内腔,在进行脱模工作时,渣包会进行上下移动,此时通过设置的第二活动槽,使得连接柱能被顶部加强筋和底部加强筋带动,在限位柱的内腔进行上下移动,以此能配合渣包的移动,使得渣包的两侧也能平稳的进行上下移动,避免了渣包出现倾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注塑口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渣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压铸模具;2、注塑口;3、第一活动槽;4、空槽;5、加强柱;6、连接柱;7、限位柱;8、第二活动槽;9、渣包;10、料口;11、固定块;12、弹簧;13、顶部加强筋;14、竖向加强筋;15、放置槽;16、底部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4所示,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包括压铸模具1,压铸模具1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注塑口2,注塑口2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3,第一活动槽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空槽4,两个空槽4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强柱5,两个空槽4对称开设在注塑口2内腔的左右两侧,加强柱5至少有二十四个,左右两侧空槽4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加强柱5,左右两侧加强柱5相对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柱6,连接柱6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柱7,限位柱7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对称开设有第二活动槽8,限位柱7和加强柱5的数量一致,加强柱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柱7的侧边,连接柱6和第二活动槽8的尺寸相适配,连接柱6通过第二活动槽8活动连接在限位柱7的内腔中,注塑口2的内腔设置有渣包9,渣包9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料口10,料口10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11,渣包9和注塑口2的尺寸相适配,渣包9通过注塑口2活动连接在压铸模具1内腔的顶部,两个固
定块11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9正面和背面的正中,两个固定块11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数量至少为十二个,每个固定块11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三个弹簧12,顶部弹簧12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槽3内腔的顶部,底部弹簧1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一活动槽3内腔的底部,弹簧1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顶部加强筋13,两个顶部加强筋13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加强筋14,竖向加强筋1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槽15,放置槽15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强筋16,顶部加强筋13有两个,两个顶部加强筋13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9左右两侧的顶部,放置槽15开设在每个竖向加强筋14相邻的一侧,放置槽15和限位柱7的数量一致,放置槽15和限位柱7的尺寸相适配,限位柱7插接在放置槽15的内腔中,底部加强筋16对称固定连接在渣包9左右两侧的底部,竖向加强筋1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加强筋16的顶部,连接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部加强筋13的底部,连接柱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底部加强筋16的顶部,通过设置的第一活动槽3,使得固定块11能在压铸模具1内腔的正面和背面进行移动,当制模完成后,需要脱模时,推杆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包括压铸模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模具(1)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注塑口(2),所述注塑口(2)内腔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第一活动槽(3),所述第一活动槽(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空槽(4),两个所述空槽(4)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加强柱(5),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柱(5)相对的一侧对称设置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外壁设置有限位柱(7),所述限位柱(7)顶部和底部的正中对称开设有第二活动槽(8),所述注塑口(2)的内腔设置有渣包(9),所述渣包(9)顶部的正中开设有料口(10),所述料口(10)的正面和背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块(11),两个所述固定块(11)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顶部加强筋(13),两个所述顶部加强筋(13)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竖向加强筋(14),所述竖向加强筋(14)的一端设置有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加强筋(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空槽(4)对称开设在注塑口(2)内腔的左右两侧,所述加强柱(5)至少有二十四个,左右两侧空槽(4)内腔相背的一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十二个加强柱(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渣包加强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7)和加强柱(5)的数量一致,所述加强柱(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柱(7)的侧边,所述连接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呈周玉润赵海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北仑赛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