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4261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吸附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S1、将聚丙烯、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混合、加热熔融至混合体,离心转丝得到丝状吸油材料,再制备得到吸附层;S2、将聚丙烯和海藻纤维混合、加热熔融、离心转丝得到丝状材料,掺杂变色剂得到可变色丝状材料,再制备得到显色层;S3、在吸附层的表面依次设置显色层、防水膜,得到防溢漏吸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材料的多孔结构和吸附性,有效吸附泄漏液体,同时添加变色剂作为泄漏显示剂,能够直接表现出吸附情况,在及时处理溢漏油污、吸附化学液体的同时提供泄漏提醒,提高了工厂车间、邮轮船舶、油井油库等作业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物质由一相转移到另外一相的现象称为吸附,目前工厂车间、邮轮船舶、油井油库等作业环境中需要必备防溢漏物资。防溢漏材料的使用原理是利用自身疏水亲油的特性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空隙吸附油污。
[0003]轻质材料聚丙烯(PP)质量均匀不易松散、可重复使用、吸附面积大,常用于清理及回收溢出油污和液体。现有用于围堵溢漏扩散的材料通常都是普通的PP材料,吸附能力弱,吸液后容易变形,保油性能不佳,油容易从PP无纺布中溢出,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PP材料不能直观表现出吸附情况,使用者难以及时对溢漏处进行处理,使用中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取用聚丙烯、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作为骨架吸油材料,并将其以5~8:1~3:0.5~1.5: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至混合体,将熔融的混合体离心转丝得到丝状吸油材料,利用丝状吸油材料制备得到吸附层,吸附层用作吸油主体;S2、取用聚丙烯和海藻纤维,并将其以3~6: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离心转丝得到丝状材料,再将变色剂掺杂至所得丝状材料中混合制备得到可变色丝状材料,利用可变色丝状材料制备得到显色层,显色层用于肉眼观测泄漏情况;S3、在步骤S1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复合或热粘合步骤S2得到的显色层,再在显色层表面涂覆可降解的生物基防水膜,得到所述防溢漏吸附材料。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碳纤维为活性碳纤维,所述活性碳纤维由生物质材料经粉碎、烘干、炭化、活化制备而成。
[0007]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原料为糖醛渣和/或椰壳。
[0008]优选的,所述显色层中变色剂的含量为5~15%。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变色剂为无水硫酸铜、活性氧化铝、硅胶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硅胶中掺杂有氯化亚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步骤S1中丝状吸油材料制备吸附层、步骤S2中可变色丝状材料制备显色层的方法均为压平或编织。
[0011]优选的,吸附层与显色层厚度比为3~9:1。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水膜为可降解的生物基防水透气膜,所述防水
膜为PBAT膜或PLA膜。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溢漏吸材料。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溢漏吸材料在吸附棉、吸附卷、吸附毡、吸附枕、吸附索及其组合物中的应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漏吸材料吸附速度快,吸液后不容易变形,且保油性能好。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作为骨架吸油材料,利用材料的多孔结构和吸附性,有效吸附泄漏液体,同时添加变色剂作为泄漏显示剂,吸附足量漏液后,防溢漏吸材料能够直接表现出吸附情况,在及时处理溢漏油污、吸附化学液体的同时提供泄漏提醒,提高了工厂车间、邮轮船舶、油井油库等作业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溢漏吸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取生物质材料糖醛渣并粉碎过筛,40~50℃下干燥至水分含量低于5%,与CMC均匀混合后送入炭化炉,以水蒸气为活化介质300~480℃下阶梯升温,于420~480℃保温1h炭化得到活性炭,再将所得材料送入活化炉升温至800~850℃活化处理1h,所得产物筛选得到碳纤维;S2、分别取用聚丙烯、S1所得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作为骨架吸油材料,并将其以5:3:1: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至混合体,将熔融的混合体离心转丝得到丝状吸油材料,将丝状吸油材料编织得到吸附层;S3、取用聚丙烯和海藻纤维,并将其以5: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离心转丝得到丝状材料,再将变色剂无水硫酸铜掺杂至所得丝状材料中混合,无水硫酸铜均匀分散后得到可变色丝状材料,将可变色丝状材料编织得到显色层,显色层中无水硫酸铜的含量为7.7%;S4、在步骤S2所得吸附层的表面复合或热粘合步骤S3得到的显色层,吸附层与显色层厚度比为4:1,再在显色层表面涂覆可降解的生物基PBAT膜,得到防溢漏吸附材料。
[0020]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了防溢漏吸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
[0021]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漏吸材料能够用于制备吸附棉、吸附卷、吸附毡、吸附枕、吸
附索及其组合物。
[0022]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1采用的生物质材料为椰壳,椰壳粉碎、过筛、干燥、炭化、活化后筛选得到多孔活性碳纤维材料;步骤S2中,骨架吸油材料聚丙烯、S1所得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的混合比例为6:1.5:1.5:1;步骤S3中聚丙烯、海藻纤维的混合比例为4:1,且变色剂采用活性氧化铝,显色层中活性氧化铝的含量为9.1%;步骤S4采用的防水膜为生物基防水透气PLA膜;其余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23]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了防溢漏吸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漏吸材料能够用于制备吸附棉、吸附卷、吸附毡、吸附枕、吸附索及其组合物。
[0025]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步骤S2中丝状吸油材料制备吸附层、步骤S3中可变色丝状材料制备显色层的方法均为压平,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2一致。
[0026]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了防溢漏吸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
[0027]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漏吸材料能够用于制备吸附棉、吸附卷、吸附毡、吸附枕、吸附索及其组合物。
[0028]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S2中,骨架吸油材料聚丙烯、S1所得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的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取用聚丙烯、碳纤维、海藻纤维和木质素基聚氨酯作为骨架吸油材料,并将其以5~8:1~3:0.5~1.5: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至混合体,将熔融的混合体离心转丝得到丝状吸油材料,利用丝状吸油材料制备得到吸附层;S2、取用聚丙烯和海藻纤维,并将其以3~6:1的比例混合、加热熔融、离心转丝得到丝状材料,再将变色剂掺杂至所得丝状材料中混合制备得到可变色丝状材料,利用可变色丝状材料制备得到显色层;S3、在步骤S1所述吸附层的表面依次设置步骤S2得到的显色层、防水膜,得到所述防溢漏吸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为活性碳纤维,所述活性碳纤维由生物质材料经粉碎、烘干、炭化、活化制备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原料为糖醛渣和/或椰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溢漏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纳爱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