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塞组件、喷雾泵及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41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5
本申请涉及一种活塞组件、喷雾泵及容器,涉及雾化装置的领域,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具有一贯通两端面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具有一出料口和一进料口;以及第二活塞,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中,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配合形成有密闭的蓄液腔,所述第二活塞具有一朝向一端开口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内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蓄液腔的连通孔,所述第二活塞沿轴向可相对所述第一活塞滑移,以启闭所述蓄液腔。本申请具有辅助实现将油状介质转换为雾状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塞组件、喷雾泵及容器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塞组件、喷雾泵及容器。

技术介绍

[0002]喷雾泵是利用空吸作用将润滑油或者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装置。
[0003]如公布号为CN10485808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喷雾泵,包括:按压头,该按压头的一侧设置有喷头,该按压头的内顶面具有向下延伸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与所述喷头的喷嘴相连通的喷腔;瓶盖,用于将所述喷雾泵连接于瓶体上,该瓶盖沿周向开设有穿设孔;所述按压头能上下移动的设于瓶盖上;泵体,设于所述瓶盖顶面下侧并具有与穿设孔相对应的出口,该泵体上部具有挤压腔,下部成型有限位口;活塞,该活塞上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活塞下部穿过所述穿设孔能上下移动的连接于挤压腔中并与挤压腔的内壁始终保持紧密配合状态,该活塞内具有上下贯通的流通腔;弹珠,能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挤压腔中,向下移动能将限位口封住;以及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的外周并使按压头始终保持向上运动的趋势。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该喷雾泵仅仅适用于水状介质,一旦将介质改为油状介质,因为油状介质的分子力大于水状介质的分子力,使得该喷雾泵难以将油状介质变成雾状,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辅助实现将油状介质变成雾状,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组件、喷雾泵及容器。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活塞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具有一贯通两端面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具有一出料口和一进料口;以及第二活塞,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中,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配合形成有密闭的蓄液腔,所述第二活塞具有一朝向一端开口的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的内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蓄液腔的连通孔,所述第二活塞沿轴向可相对所述第一活塞滑移,以启闭所述蓄液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之后,第二活塞相对第一活塞滑动打开蓄液腔,以辅助实现将油状介质变成雾状。
[0008]可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具有一朝向所述穿设孔内部设置的密封面,所述第二活塞的一端设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密封面配合封闭所述出料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第一活塞出料口的启闭,以便于辅助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配合形成蓄液腔。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塞于进料口处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活塞上设有第二密
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第一活塞进口的启闭,以便于辅助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配合形成蓄液腔。
[0012]可选的,所述穿设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环,所述第二活塞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卡接,以使得所述蓄液腔保持密封。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卡接,提升蓄液腔进料口附近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蓄液腔内积蓄压强的能力。
[00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喷雾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喷雾泵,包括:瓶盖,用于连接容器,所述瓶盖具有一贯通的通孔;按压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且与所述瓶盖滑移连接,所述按压头具有一喷射通道,所述喷射通道的一端设有喷头;泵体,设于所述瓶盖上且相对所述瓶盖固定,所述泵体具有一出口、一进口和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的挤压腔;如上所述的活塞组件,所述第一活塞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喷射通道的另一端,所述出料口与所述喷射通道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随所述按压头滑动,所述第一活塞滑移连接于所述挤压腔内且与所述泵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滑移连接于所述挤压腔内且与所述泵体密封连接;弹性件,设于所述挤压腔中,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活塞保持有封闭所述出料口的趋势;以及单向阀,设于所述泵体的挤压腔内,以阻止介质从所述挤压腔内经所述进口流出所述挤压腔。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压头,挤压腔内的油状介质经进液孔与连通孔进入蓄液腔,当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活塞相对第一活塞滑动打开蓄液腔,同时压缩弹性件,蓄液腔内的油状介质变为雾状经喷头喷出,实现了将油状介质变为雾状。
[0016]可选的,所述泵体上设有透气孔,介质经所述喷头喷出之后,所述透气孔与所述蓄液腔互相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活塞于穿设孔中滑移打开出料口,透气孔与蓄液腔连通,以平衡容器内的压强与外界压强。
[0018]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挤压腔中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引导所述挤压腔内的介质流动至所述连通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介质无需蓄满挤压腔,即可在引导管的引导下从挤压腔的腔底移动至连通进入蓄液腔。
[0020]可选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阀圈,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挤压腔的腔底;盖片,穿设于所述阀圈中,所述盖片盖合于所述进口上;以及弹性片,一端与所述阀圈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盖片连接,以使得所述盖片保持盖合于所述进口上。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介质能够从容器内经过进口进入挤压腔,而不易从
挤压腔内径进口进入容器内。
[0022]可选的,所述通孔中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相对所述瓶盖静止,所述第一活塞的外侧壁上具有一抵接块,所述限位环与所述抵接块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件保持压缩状态。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与抵接块抵接,对第二活塞进行限位,使得弹性件保持压缩状态,进而使得蓄液腔初始时保持封闭状态。
[0024]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容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容器,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具有一开口,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喷雾泵,所述瓶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瓶体上,以盖合所述开口。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按压头,挤压腔内的油状介质经进液孔与连通孔进入蓄液腔,当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活塞相对第一活塞滑动打开蓄液腔,同时压缩弹性件,蓄液腔内的油状介质变为雾状经喷头喷出,实现了将油状介质变为雾状。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使得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之后,第二活塞相对第一活塞滑动打开蓄液腔,以辅助实现将油状介质变成雾状;2.按压按压头,挤压腔内的油状介质经进液孔与连通孔进入蓄液腔,当蓄液腔内的压强达到预设值时,第二活塞相对第一活塞滑动打开蓄液腔,同时压缩弹性件,蓄液腔内的油状介质变为雾状经喷头喷出,实现了将油状介质变为雾状。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喷雾泵的全剖视图。
[0028]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活塞组件的全剖视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瓶盖与泵体限位环的全剖视图。
[003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的弹性件的全剖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组件(4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塞(41),具有一贯通两端面的穿设孔(411),所述穿设孔(411)具有一出料口(412)和一进料口(413);以及第二活塞(42),穿设于所述穿设孔(411)中,所述第一活塞(41)与所述第二活塞(42)配合形成有密闭的蓄液腔(43),所述第二活塞(42)具有一朝向一端开口(91)的进液孔(421),所述进液孔(421)的内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蓄液腔(43)的连通孔(422),所述第二活塞(42)沿轴向可相对所述第一活塞(41)滑移,以启闭所述蓄液腔(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组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412)的内侧壁上设有密封块(414),所述密封块(414)具有一朝向所述穿设孔(411)内部设置的密封面(4141),所述第二活塞(42)的一端设有配合面(423),所述配合面(423)与所述密封面(4141)配合封闭所述出料口(4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组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41)于进料口(413)处设有第一密封环(415),所述第二活塞(42)上设有第二密封环(424),所述第一密封环(415)与所述第二密封环(424)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组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孔(4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卡环(416),所述第二活塞(4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卡环(425),所述第二卡环(425)与所述第二卡环(425)卡接,以使得所述蓄液腔(43)保持密封。5.一种喷雾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瓶盖(10),用于连接容器,所述瓶盖(10)具有一贯通的通孔(11);按压头(20),穿设于所述通孔(11)中且与所述瓶盖(10)滑移连接,所述按压头(20)具有一喷射通道(21),所述喷射通道(21)的一端设有喷头(22);泵体(30),设于所述瓶盖(10)上且相对所述瓶盖(10)固定,所述泵体(30)具有一出口(31)、一进口(32)和连通所述出口(31)与所述进口(32)的挤压腔(33);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再赵秦波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丹丹喷雾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