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博博专利>正文

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2345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涉及汽车零部件打磨技术领域,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打磨平整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右侧固定安装有夹爪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送片,所述打磨平整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传送装置,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绞龙传输,将打磨过产生的碎屑运输出去,安装了一种打磨平整装置,能够将在齿轮上安装摇把,通过摇动摇把带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且能够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打磨刀片在旋转时将模具凸起的地方打磨平整,安装了一种夹爪装置,能够夹起需要夹爪的零部件模具。爪的零部件模具。爪的零部件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零部件模具平整
,具体涉及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因国家不同其提法也不相同,在日本通常被称为“低公害汽车”,2001年以日本国土交通省、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制定了“低公害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该计划所指的低公害车包括5类,即: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排污和燃效限制标准最严格的清洁汽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在制造过程中表面多处会出现凸起的地方,需要将其打磨平整,对此,提出了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来公开号为CN108746257A,公开日为2018年11月6 日的中国技术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金属圆环零部件的平整装置,包括工作台、固定装置、整平装置和承托台,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整平装置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承托台设置在工作台的旁侧,操作中通过固定装置上的活动滚轮将金属圆环固定住,整平装置上的整平上轮和整平下轮对其共同滚动按压,将金属圆环的上翘或扭曲进行整平,同时能对圆环表面进行一定的抛光,去除毛刺。
[0004]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0005](1)该零部件的平整装置通过转动使得零部件被打磨,其打磨效果慢,需要进一步被改进。
[0006](2)该零部件的平整装置没有采用一种夹爪装置将零部件夹起,不能够全面的将该零部件打磨平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打磨平整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右侧固定安装有夹爪装置。
[0010]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送片;
[0011]所述打磨平整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
[0012]所述夹爪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且第一驱动电机位于外壳的右侧,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口通道,所述出口通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罩。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腿的内壁与T型凸块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所述T型凸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底部齿牙处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方齿牙处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柱,所述第三转动柱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打磨刀片。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后方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前方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皮带。
[001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且位于第二固定板的左侧,所述第三传动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蜗杆,且位于第二固定板左侧,所述蜗杆的上方齿牙处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后侧外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三固定板。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蜗轮的前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的下方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转动轴的后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夹爪,所述第三夹爪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四夹爪,所述第四夹爪的下方底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
[00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传送装置,通过设置的外壳、第一转动柱、传送片、第一支撑腿、第一驱动电机、出口通道和挡罩,使得能够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绞龙传输,将打磨过产生的碎屑运输出去,不再额外需要人工再次打扫,减轻工人的负担。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打磨平整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腿、凹槽、T型凸块、第一固定板、支撑柱、顶板、齿条、齿轮、第二转动柱、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动柱、滚轮和打磨刀片,使得能够将在齿轮上安装摇把,通过摇动摇把带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且能够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打磨刀片在旋转时将模具凸起的地方打磨平整,使其光滑,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质量。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夹爪装置,通过设置的传动轮、电机、皮带、蜗轮、蜗杆、夹爪、铰接件和防滑垫,使得能够将通过转
动带动蜗杆和蜗轮转动,进而将左右两侧的夹爪移动,能够夹起需要夹爪的零部件模具,且左侧的蜗杆与右侧的蜗杆的螺纹相反,就能够使得左右两侧的夹爪移动的方向相向。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为图1的打磨平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为图1的夹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为图3的A图放大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为图3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为图1的传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传送装置;2、打磨平整装置;3、夹爪装置;11、外壳;12、第一转动柱;13、传送片;14、第一支撑腿;15、第一驱动电机;16、出口通道;17、挡罩;21、第二支撑腿;22、凹槽;23、T型凸块;24、第一固定板;25、支撑柱;26、顶板;a1、齿条;a2、齿轮;a3、第二转动柱;a4、第一锥齿轮;a5、第二锥齿轮;a6、第三转动柱;a7、滚轮;a8、打磨刀片; 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包括传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1)的上方左侧固定安装有打磨平整装置(2),所述传送装置(1)的上方右侧固定安装有夹爪装置(3);所述传送装置(1)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12),所述第一转动柱(1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传送片(13);所述打磨平整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腿(21),所述第二支撑腿(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凹槽(22);所述夹爪装置(3)包括支撑板(31),所述支撑板(31)的底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腿(32),所述支撑板(3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柱(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5),且第一驱动电机(15)位于外壳(11)的右侧,所述外壳(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腿(14),所述外壳(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口通道(16),所述出口通道(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罩(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腿(21)的内壁与T型凸块(23)的外壁上滑动连接,所述T型凸块(2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4),所述第一固定板(2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5),所述支撑柱(2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条(a1),所述齿条(a1)的底部齿牙处啮合连接有齿轮(a2),所述齿轮(a2)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a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零部件制造用模具平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柱(a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a4),所述第一锥齿轮(a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博博
申请(专利权)人:毛博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