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190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包括预制楼板、支承构件、板缝连接件及锚固连接件;预制楼板采用预制双向肋夹心板,包括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夹心材料及混凝土双向肋,夹心材料于所述预制楼板中分块均匀布置形成混凝土双向肋,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及混凝土双向肋一体成型;相邻预制楼板之间通过板缝连接件相连形成整体楼板,整体楼板通过锚固连接件与支承构件相连形成整体楼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双向传力有效减少板厚,夹心材料提高保温隔热隔声性能,螺栓连接快捷方便,实现可拆卸利于回收。板缝连接件及锚固连接件保证了楼盖平面内刚度及水平力的有效传递,保证了装配式楼盖的整体性及结构的安全性。及结构的安全性。及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尤其涉及一种集结构抗震、保温隔热、可拆卸为一体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主要应用于地震区低多层装配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构件制作质量高、现场装配施工速度快、节省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及降低施工噪声等优点,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
[000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分为装配整体式和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主要以预制叠合板后浇顶部叠合层混凝土的方式形成整体楼盖,板缝连接及板与周边支承连接采用后浇“湿法”连接。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主要以预制空心板或预制预应力板通过板缝连接件相连,再与周边支承通过锚固连接件连接的方式形成整体楼盖,板缝连接及板与周边支承连接采用“干式”连接。由于缺乏方便可靠的连接构造形式,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在推广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
[0004]目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相较于传统现浇楼盖,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方面已有显著改善,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现场后浇作业量大,影响构件成型质量,工业化程度低,降低施工速度;预制叠合板或预制空心板需搭设支撑架体,消耗劳动力资源,降低施工效率;(2)预制叠合板预留钢筋桁架或预制空心板空心部分多为沿板跨方向单向布置,限制连接后的整体楼盖传力路径。单向传力特征使得楼盖在同一跨度下,增大了预制楼板截面厚度,减少楼层净高并增加建造成本;同一板截面厚度下,增加了预制楼板在竖向荷载下的挠曲变形,降低楼盖使用舒适性。同时,以钢筋桁架形式单向布置的抗剪件会产生截面剪力滞后现象,一定程度上降低预制楼板抗弯性能;(3)CN101761160B提出的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板缝连接及预制楼板与周边支承连接采用预埋及现场焊接工艺,对生产精度及作业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部分连接部位需进行仰焊作业,难以保证连接成型质量。此外,所提楼盖各预制楼板根据所处位置连接构造略有差异,缺乏标准化型号,增加了工业化生产成本;预制楼板未采取保温隔热设计,难以满足装配式楼盖保温节能的绿色建筑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所采用的预制空心板或叠合板,其空心部分或桁架钢筋沿板长单向布置,使得楼盖平面外双向刚度差异较大,难以实现预期的双向传力性能;(4)目前装配式楼盖从设计到建造并未考虑使用过程中的构件更换及全生命期后的拆除问题,当楼盖遭遇地震产生破坏或完成生命周期后只能用摧毁的办法拆除,而拆除过程的能源消耗及垃圾排放势必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构造方便、可靠,集结构抗震、保温隔热于一体的可拆卸螺
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以解决上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包括预制楼板、支承构件、板缝连接件及锚固连接件;所述预制楼板采用预制双向肋夹心板,包括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夹心材料及混凝土双向肋,所述上层混凝土翼缘和下层混凝土翼缘的厚度不小于50mm,所述夹心材料于所述预制楼板中分块均匀布置形成混凝土双向肋,所述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及混凝土双向肋一体成型;相邻所述预制楼板之间通过所述板缝连接件相连形成整体楼板,所述整体楼板通过所述锚固连接件与所述支承构件相连形成整体楼盖。
[0007]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楼板内夹心材料为预制保温材料,所述预制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板、岩棉、发泡聚苯乙烯、酚醛泡沫板中的一种。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构件为预制墙板、预制梁中的一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板缝连接件及所述锚固连接件均采用螺栓钢板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楼板在板缝连接处及锚固连接处预留有螺栓孔,所述支承构件在锚固连接处预留有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支承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整体楼板边缘位于所述连接槽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板缝连接件包括位于相邻预制楼板的板缝上方的板顶钢板、位于相邻预制楼板的板缝下方的板底钢板以及第一高强螺栓,所述第一高强螺栓贯穿所述预制楼板连接在板顶钢板和板底钢板之间,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高强螺栓将相邻的预制楼板连接固定;所述预制楼板在所述板顶钢板连接处下沉,从而使第一高强螺栓不会超过预制楼板顶面所在平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锚固连接件包括L型钢板、第一钢垫板、第二钢垫板、第二高强螺栓以及第三高强螺栓,所述L型钢板连接在整体楼板底部边缘与支承构件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钢垫板位于整体楼板顶部边缘,所述第二高强螺栓连接在第一钢垫板和L型钢板之间,所述第三高强螺栓贯穿所述支承构件将第二钢垫板与所述L型钢板连接;所述整体楼板在所述第一钢垫板连接处下沉,从而使所述第二高强螺栓不会超过整体楼板顶面所在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楼板顶部边缘设置有下沉式的连接盒,所述板缝连接件包括第三钢垫板和第四高强螺栓,所述第三钢垫板分别位于相邻预制楼板的连接盒内,通过所述第四高强螺栓将第三钢垫板拉紧从而连接固定相邻的预制楼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锚固连接件包括第五高强螺栓和第四钢垫板,所述第四钢垫板分别位于连接盒一侧和支承构件一侧,所述第五高强螺栓贯穿所述支承构件和预制楼板的连接盒侧壁将第四钢垫板拉紧。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盒在安装完成后采用回填材料进行封闭,所述回填材料为普通混凝土、UHPC、ECC高延性混凝土中的一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采用预制双向肋夹心板,夹心材料为轻质预制保温材料,大大减轻楼盖自重,满足装配式构件轻量化理念;同时,提高了楼盖保温隔声性能,提升了楼盖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0018](2)混凝土肋在预制双向肋夹心板中沿纵向与横向双向布置,使得楼盖平面外双
向刚度一致,表现出双向变形能力及双向受力性能。双向受力及变形特征使得楼盖在同一跨度下,截面厚度减少,增大了楼层净高并降低建造成本,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同一板截面厚度下,降低预制楼板在竖向荷载下的挠曲变形,提升了楼盖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同时,横向混凝土肋可视为沿预制楼板纵向离散布置的上下层翼缘混凝土抗剪件,减轻截面剪力滞后,提高整体楼盖平面外抗弯性能。此外,横向混凝土肋增强了板缝连接处的局部强度与延性,避免了地震作用下楼盖板缝连接处及与周边支承连接处发生脆性破坏。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板缝连接件及锚固连接件均采用干式螺栓连接,现场无需后浇混凝土或焊接作业,施工快捷方便,能大大减少劳动力需求,显著提高安装效率。干式螺栓连接实现了预制楼盖生命期内可更换及完成生命期后可回收的功能,避免了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楼板、支承构件、板缝连接件及锚固连接件;所述预制楼板采用预制双向肋夹心板,包括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夹心材料及混凝土双向肋,所述上层混凝土翼缘和下层混凝土翼缘的厚度不小于50mm,所述夹心材料于所述预制楼板中分块均匀布置形成混凝土双向肋,所述上层混凝土翼缘、下层混凝土翼缘及混凝土双向肋一体成型;相邻所述预制楼板之间通过所述板缝连接件相连形成整体楼板,所述整体楼板通过所述锚固连接件与所述支承构件相连形成整体楼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内夹心材料为预制保温材料,所述预制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板、岩棉、发泡聚苯乙烯、酚醛泡沫板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为预制墙板、预制梁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缝连接件及所述锚固连接件均采用螺栓钢板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在板缝连接处及锚固连接处预留有螺栓孔,所述支承构件在锚固连接处预留有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支承构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连接槽,所述整体楼板边缘位于所述连接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栓连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双向肋保温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缝连接件包括位于相邻预制楼板的板缝上方的板顶钢板、位于相邻预制楼板的板缝下方的板底钢板以及第一高强螺栓,所述第一高强螺栓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峰郑潮阳刘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