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166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一端带有外螺纹结构的第一内衬管和第二内衬管,且两内衬管外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衬管与第二内衬管之间设置有双向内螺纹套管,双向内螺纹套管上套装有旋转手轮,旋转手轮与双向内螺纹套管卡接,第一内衬管与第二内衬管远离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可以通过旋转手轮带动双向内螺纹套管转动,促使两节内套管产生相向或背离的运动,来达到调整支撑长度与基坑长度之间的差值,满足对基坑进行支护的要求,该支撑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能够随时微调预应力的大小,防止预应力松弛导致支撑滑落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险的可能性。险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具体是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基坑排桩内支撑支护工程中,除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外,一般均是采用型钢或钢管进行内支撑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的。钢管内支撑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活络端和液压千斤顶提前施加预支力,对基坑侧壁进行超前预支护,减少基坑土体的变形。
[0003]千斤顶配合活络头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目前常用的活络端是楔形或箱型形式,施工过程中活络端在千斤顶顶进满足预应力要求后,一般采用钢条在活络端的预留钎孔内楔住达到固定钢支撑长度的目的;而往往所预留钎孔的位置或宽度与支撑预应力要求的钢条位置或宽度会有一定的偏差,造成预应力的一定偏差,并且该固定方式在土体应力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导致钢钎条松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为保证基坑内支撑结构的施工工艺简单,施加的预应力能维持较长的稳定时间,即使因为支护结构的位移造成预应力的松弛,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微调工艺进行级差较小的预应力补充或调整,使基坑支护结构和侧壁土体的变形或位移最小,特研究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一端带有外螺纹结构的第一内衬管和第二内衬管,且两内衬管外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衬管与第二内衬管之间设置有双向内螺纹套管,双向内螺纹套管上套装有旋转手轮,旋转手轮与双向内螺纹套管卡接,第一内衬管与第二内衬管远离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0009]本技术通过旋转手轮带动双向内螺纹套管旋转,促使两节内套管产生相向或背离的运动,来达到调整支撑长度与基坑长度之间的差值,进而达到对基坑提供预应力支护的要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能够随时微调预应力的大小,防止预应力松弛导致支撑滑落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0010]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11]第二内衬管与法兰盘之间设置有轴力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为:第一内衬管1;第二内衬管2;双向内螺纹套管3;旋转手轮4;轴力计5;法兰盘6。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5]参见图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包括两个一端带有外螺纹结构的第一内衬1管和第二内衬管2,且两内衬管外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衬管1与第二内衬管2之间设置有双向内螺纹套管3,双向内螺纹套管3上套装有旋转手轮4,旋转手轮4与双向内螺纹套管3卡接,第一内衬管1与第二内衬管2远离端分别设置有法兰盘6。
[0016]第二内衬管2与法兰盘6之间设置有轴力计5;可随时观察所施加预应力的大小,根据所显示的数值对预应力的大小进行调节。
[0017]双向内螺纹套管3与旋转手轮4,通过双向内螺纹套管3上焊接的耳板卡接。
[0018]本技术的具体施工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
[0019]步骤一:基坑支护前,在基坑设计范围内进行开挖;
[0020]步骤二:挖至要求标准后,旋转两内衬管转动至双向内螺纹套管最大旋程,将支撑装置移至基坑内水平放置,两法兰盘与支护面相抵;
[0021]步骤三:调节旋转手轮带动双向内螺纹套管旋转,使两内衬管向相背离一侧旋出,进而提供预应力;
[0022]步骤四:观察轴力计5上的数值大小,调节预应力。
[0023]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管节长度1.5m,内部内衬管两节长度分别为0.6m,合计1.2m,两端加法兰连接,其中一端法兰处焊接有轴力计,内衬管壁厚20mm,外壁开螺纹,螺槽深度4mm,螺距宽度5mm,两节内衬管螺旋反向;双向内螺纹套管长度1.2m,壁厚20mm,内壁开螺纹,能与内衬管螺纹啮合。
[0024]双向内螺纹套管上焊接耳板,用来与旋转手轮连接,双向内螺纹套管两端分别有一个旋转手轮,用来对双向内螺纹套管施加力偶,达到双向内螺纹套管旋转调节内衬管间距的目的;左旋使两个内套管远离,达到对两侧腰梁施加应力的目的;右旋使两个内套管接近,直至接触为止,达到对两侧腰梁减小应力的目的,直至脱离,方便钢管支撑的拆卸。
[0025]内衬管端部与法兰之间焊接的轴力计,通过调整旋转手轮后的内衬管位置或螺距移动位置来调整内支撑预应力值的大小。
[0026]关于直径的关系。外直径600的内衬管,壁厚18mm,外衬管直径630mm,壁厚18mm。无缝钢管。
[0027]外直径402的内衬管,壁厚14mm,外衬管直径426mm,壁厚14mm。
[0028]外直径377的内衬管,壁厚12mm,外衬管直径402mm,壁厚14mm。
[0029]外直径273的内衬管,壁厚12mm,外衬管直径299mm,壁厚12mm。
[0030]外直径219的内衬管,壁厚12mm,外衬管直径246mm,壁厚14mm。
[0031]该管节的特征在于:安装过程可以通过微调外衬管,满足连接距离要求。施加预应力的过程,是通过旋转手轮来旋转双向内螺纹套管,促使两个内衬管距离加大,来施加预应力;该调解装置,可以增大预应力,更可以根据软土基坑土体变形大的特点,在必要的时候调小预应力,减少钢支撑的应力;这中可以缓慢无级差卸载的情况,克服了采用液压千斤顶回油卸载时预应力变化较大的弊端。
[0032]旋转双向内螺纹套管的过程是:通过双向内螺纹套管上的可拆卸的旋转手轮施加
力偶来进行。可通过旋转手轮的转动圈数,记录丝扣的调整量,并进行试验标定后来达到计算施加预应力的数量的目的。假如支撑力非常大,可通过轴力计读数,来增加或减少支撑长度,减少或增加支撑轴力,调整支护结构变形,使管节的支撑轴力适应结构变形以及支撑结构安全的需要。
[0033]该方法的好处还在于省略了活络端吊装千斤顶的过程,增大了施工的安全性,减少了吊装千斤顶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环节。
[0034]本技术通过旋转手轮带动双向内螺纹套管旋转,促使两节内套管产生相向或背离的运动,来达到调整支撑长度与基坑长度之间的差值,进而达到对基坑提供预应力支护的要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能够随时微调预应力的大小,防止预应力松弛导致支撑滑落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一端带有外螺纹结构的第一内衬管和第二内衬管,且两内衬管外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衬管与第二内衬管之间设置有双向内螺纹套管,双向内螺纹套管上套装有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涛张红旺于庭富王冠钦肖云龙赵光耀朱晓宇李晓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