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57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用于支护相邻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共用支护体系包括:用于支护所述第一基坑的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基坑靠近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排桩;用于支护所述第二基坑的第二支护结构,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基坑靠近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二排桩;中间支护结构,所述中间支护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排桩顶部和第二排桩顶部之间的传力板带、以及支设于所述传力板带底部的止水帷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满足了基坑稳定的基坑支护方式,同时也节省工期,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核心区更新需求的持续增多,城市建设中,地铁线路穿越既有运营隧道、既有建筑工程成为工程建设的新常态,两个或多个不同业态建筑同期建设的复杂基坑工况已经比较常见。相邻基坑间的支护形式如何选取,怎样做到节省人材机暂无更好的解决办法均难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既能满足基坑稳定的基坑支护方式,同时也能节省工期,节约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用于支护相邻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所述共用支护体系包括:
[0005]用于支护所述第一基坑的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基坑靠近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排桩;
[0006]用于支护所述第二基坑的第二支护结构,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基坑靠近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二排桩;
[0007]中间支护结构,所述中间支护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排桩顶部和第二排桩顶部之间的传力板带、以及支设于所述传力板带底部的止水帷幕。
[0008]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止水帷幕的顶部标高相同,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顶部均固定有冠梁,所述传力板带装设在两个所述冠梁之间。
[0009]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体系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基坑远离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边线排桩,以及支设于所述第一基坑内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角撑组件。
[0010]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角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撑组件沿所述第一基坑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体系还包括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线排桩固定,所述锚索的另一端锚固至所述第一基坑外侧的土体内。
[0012]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二支护体系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基坑远离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二边线排桩,以及支设在所述第二排桩和所述第二边线排桩之间的对撑组件。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施工方法,用于支护相邻设置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包括步骤:
[0014]开挖所述第一基坑,开挖后于所述第一基坑靠近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打入第一排桩;
[0015]开挖所述第二基坑,开挖后于所述第二基坑靠近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打入第二排桩;
[0016]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之间施工止水帷幕;
[0017]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的顶部之间连接传力板带,并使所述止水帷幕的顶部抵顶至所述传力板带。
[0018]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施工方法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止水帷幕的顶部标高相同;
[0019]在打入第一排桩之后,于所述第一排桩的顶部施工冠梁;
[0020]在打入第二排桩之后,于所述第二排桩的顶部施工冠梁;
[0021]在连接所述传力板带时,使所述传力板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排桩顶部的冠梁以及所述第二排桩顶部的冠梁连接,同时使所述止水帷幕的顶端抵顶至所述传力板带。
[0022]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施工方法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0023]在打入第一排桩的同时,在所述第一基坑内远离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打入第一边线排桩,并于所述第一基坑内各相邻两侧壁之间支设角撑组件。
[0024]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施工方法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打入第二排桩的同时,在所述第二基坑内远离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打入第二边线排桩,于所述第二排桩和所述第二边线排桩之间施工对撑组件。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
[0026]1.通过设置所述传力板带,将所述第一基坑内的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基坑内的第二排桩连成一个整体,传递分担两个基坑内部的作用力。
[0027]2.通过设置所述止水帷幕,其一起到了止水作用,另外所述止水帷幕顶部支撑所述传力板带,分担所述第一基坑和所述第二基坑传导的作用力。
[0028]3.通过设置所述锚索,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基坑内的边线基坑支护。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俯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的立面图。
[0032]图中:1、第一排桩;2、第二排桩;3、止水帷幕;4、传力板带;5、第一边线排桩;6、角撑组件;7、锚索;8、第二边线排桩;9、对撑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请参阅图1~图2,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用于支护相邻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该共用支护体系包括:
[0036]用于支护该第一基坑的第一支护结构,该第一支护结构包括沿该第一基坑靠近该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排桩1;
[0037]用于支护该第二基坑的第二支护结构,该第二支护结构包括沿该第二基坑靠近该第一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二排桩2;
[0038]中间支护结构,该中间支护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排桩1顶部和第二排桩2顶部之间的传力板带4、以及支设于该传力板带4底部的止水帷幕3;
[0039]通过设置该传力板带4,将该第一基坑内的第一排桩1和该第二基坑内的第二排桩2连成一个整体,传递分担两个基坑内部的作用力。
[0040]较佳地,该第一排桩1和该第二排桩2以及该止水帷幕3的顶部标高相同,该第一排桩1和该第二排桩2顶部均固定有冠梁,该传力板带4装设在两个该冠梁之间,通过设置该止水帷幕3,其一起到了止水作用,另外该止水帷幕3顶部支撑该传力板带4,分担该第一基坑和该第二基坑传导的作用力。
[0041]较佳地,该第一支护体系还包括沿该第一基坑远离该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边线排桩5,以及支设于该第一基坑内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角撑组件6,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用于支护相邻的第一基坑和第二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支护体系包括:用于支护所述第一基坑的第一支护结构,所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基坑靠近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排桩;用于支护所述第二基坑的第二支护结构,所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基坑靠近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二排桩;中间支护结构,所述中间支护结构包括连接于第一排桩顶部和第二排桩顶部之间的传力板带、以及支设于所述传力板带底部的止水帷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以及所述止水帷幕的顶部标高相同,所述第一排桩和所述第二排桩顶部均固定有冠梁,所述传力板带装设在两个所述冠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体系还包括沿所述第一基坑远离所述第二基坑的一侧设置的第一边线排桩,以及支设于所述第一基坑内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角撑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撑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角撑组件沿所述第一基坑深度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体系还包括锚索,所述锚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边线排桩固定,所述锚索的另一端锚固至所述第一基坑外侧的土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基坑的共用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体系还包括沿所述第二基坑远离所述第一基坑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孝龙张志平张勇崔瑞国陈颂谢祥戚晓东贾红学黎映呈王宜彬杨晨王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