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162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通过在巷道开挖后,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按照管缝锚杆的支撑分布参数在锚网上分布设置管缝锚杆;实时监测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根据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管缝锚杆锚固力达到最低值的前一天,在每张锚网方格的中心分别增加至少一根管缝锚杆;从而在原锚杆锚固力降到最低值时,新增管缝锚杆锚固力恰好达到峰值,形成错峰补强的优化方式,用以为原锚网支护系统补强支护能力,避免巷道在支护完成之后由于锚杆拉拔力的变化产生坍塌风险的问题。杆拉拔力的变化产生坍塌风险的问题。杆拉拔力的变化产生坍塌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巷道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金属矿山逐步进军超千米深井开采序列,采矿过程中如遇破碎岩体,在高地应力作用下易造成深部井巷工程持续变形破坏。巷道围岩破碎、风化严重、稳定性极差,造成巷道的掘进与支护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0003]申请号为201810919714.0的专利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矿山高应力软岩巷道的锚杆联合支护方法。技术方案是:针对矿山高应力软岩巷道不同位置处锚杆的受力不同,先将矿山高应力软岩巷道划分成8个不同的锚杆支护区域,再针对巷道的垂直应力大于水平应力和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两种情况,分别在不同的锚杆支护区域中安装不同材质和不同长度的锚杆。安装材质不同的锚杆能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支护优势,安装长度不同的锚杆,采用长锚杆与短锚杆联合支护的方法,使锚杆穿过巷道围岩塑性区深入稳定围岩中,提高了锚固效果,最后加装金属网固定,从而增强巷道稳定性和能有效保证矿山安全生产。
[0004]但是上述支护方案通过对巷道支护的应力进行分析,根据应力分析设置锚杆支护方案,但是在锚杆安装之后,其拉拔力是随时间呈波动性变化,仅依靠巷道支护之前的应力分析设置的支护方案,可能会使锚杆支护系统在锚杆拉拔力波动至最低时发生坍塌的危险,进而无法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矿山巷道支护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巷道支护系统在安装完成之后亦可能存在坍塌风险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在巷道开挖后,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按照管缝锚杆的支撑分布参数在锚网上分布设置管缝锚杆;
[0008]实时监测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根据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管缝锚杆锚固力达到最低值的前一天,在每张锚网方格的中心分别增加至少一根管缝锚杆。
[0009]优选的,所述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0010]首先沿巷道顶板中心线布设一条中心锚网,然后自巷道顶板上的中心锚网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
[0011]优选的,所述中心锚网的中心线与巷道顶板中心线相对齐。
[0012]优选的,相邻锚网的边缘重叠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管缝锚杆与锚网之间设有托盘,所述管缝锚杆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托盘的中心、锚网的网孔插入巷壁中。
[0014]优选的,所述管缝锚杆呈梅花形交错布置。
[0015]优选的,巷道顶板与两帮的转角处必须设有管缝锚杆。
[0016]优选的,如果需要增加两根管缝锚杆,则两根所述管缝锚杆以锚网方格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0017]优选的,新增的管缝锚杆的长度大于原有管缝锚杆的长度。
[0018]优选的,针对巷道中局部应力集中严重、巷道围岩破碎的区域,沿巷道前进方向设置双筋条,所述双筋条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巷道前进方向一致。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将所述中心锚网的中心线与巷道顶板中心线相对齐,用中心锚网将巷道顶板中心线进行整体包互支撑,保证巷道顶板中心线处的支护力。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根据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管缝锚杆锚固力达到最低值的前一天,在每张锚网方格的中心分别增加至少一根管缝锚杆,从而在原锚杆锚固力降到最低值时,新增管缝锚杆锚固力恰好达到峰值,形成错峰补强的优化方式,用以为原锚网支护系统补强支护能力,避免巷道在支护完成之后由于锚杆拉拔力的变化产生坍塌风险的问题。
[0022]本专利技术针对巷道中局部应力集中严重、巷道围岩破碎的区域,沿巷道前进方向设置双筋条,以增强支护系统的整体支护性能,避免因锚固力降低导致顶帮浮石冒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的流程框图。
[0024]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进行巷道支护、且管缝锚杆呈矩阵布设的巷顶俯视图。
[0025]图3为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进行巷道支护、且管缝锚杆呈梅花状布设的示意图。
[0026]图4为锚杆拉拔力时效性曲线图。
[002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0028]1、锚网;2、管缝锚杆;3、托盘;4、双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如图1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在巷道开挖后,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1,按照管缝锚杆2的支撑分布参数在锚网1上分布设置管缝锚杆2。
[0032]具体的,由于巷道顶板中心受到的下压应力最大,而锚网1中部的支护力大于其连接搭边的支护力,因此如图2所示,在巷道开挖后,沿巷道顶板中心线布设一条中心锚网1,所述中心锚网1的中心线与巷道顶板中心线相对齐,用中心锚网1将巷道顶板中心线进行整体包互支撑,保证巷道顶板中心线处的支护力。
[0033]然后自巷道顶板上的中心锚网1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1,直至巷道顶板及两帮均被锚网1包护住,所述锚网1优选为菱形金属网。为提高锚网1连接搭边的支护力,相邻锚网1的搭接边重叠设置。具体如图3所示,相邻锚网1的边缘重叠搭接的长度不小于10cm。原来相邻锚网1边缘需要采用两排锚杆进行分别固定,将相邻锚网1的搭接边重叠设置之后,仅需要单排锚杆进行对两张锚网1的边缘进行固定,极大的减少了锚杆的使用数量,从而不仅提高锚网1连接搭边的支护力,还降低了支护成本。
[0034]在锚网1铺设的过程中,按照管缝锚杆2的支撑分布参数在巷壁上开设锚杆孔,所述锚杆孔的直径应小于管缝锚杆2外径1.5mm~3.5mm,按照锚杆孔与管缝锚杆2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锚网1上分布设置管缝锚杆2,一般是按照1米的间隔设置管缝锚杆2的,所述管缝锚杆2可以呈矩形分布设置,如图2所示,也可以呈梅花形交错布置,如图3所示,当所述管缝锚杆2呈梅花形交错布置时,每一根管缝锚杆2承载的支护力更加均匀,其相对矩形分布设置,能够适应各种形状的支护面。
[0035]所述管缝锚杆2一端穿过锚网1插入巷壁中,对巷壁上的锚网1进行固定,所述管缝锚杆2相对锚固工作面之间的角度为75
°‑
90
°
,优选90
°
最佳;为增加对锚网1的支撑面积,所述管缝锚杆2与锚网1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巷道开挖后,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按照管缝锚杆的支撑分布参数在锚网上分布设置管缝锚杆;实时监测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根据管缝锚杆拉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管缝锚杆锚固力达到最低值的前一天,在每张锚网方格的中心分别增加至少一根管缝锚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巷道顶板中心线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具体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沿巷道顶板中心线布设一条中心锚网,然后自巷道顶板上的中心锚网向巷道两帮布设锚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锚网的中心线与巷道顶板中心线相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锚网的边缘重叠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应力破碎岩体错峰补强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德安智海刘焕新郝英杰侯奎奎尹延天张皓钦张虎李书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