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063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和导水器,所述导水器设在所述换热器,所述导水器具有导水槽,所述换热器的至少部分的冷凝水可经所述导水槽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利于排水,能够避免冷凝水集聚,提高了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冷凝水容易集聚在换热器的某一部位,特别是换热器的无翅片区或者翅片比较稀疏的部位,容易造成排水困难,出现吹水现象,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舒适性。同时,过多的冷凝水集聚在换热器的表面形成水膜,由于水的导热系统低,降低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文献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利于排水,有利于减少换热器表面形成水膜,有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导水器,所述导水器设在所述换热器,所述导水器具有导水槽,所述换热器的至少部分的冷凝水可经所述导水槽流出。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在换热器上设置具有导水槽的导水器,能够将换热器的至少部分上的冷凝水经过导水槽流出,以提高排水性能,减少冷凝水集聚,提高了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导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水器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间隔布置,所述导水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水器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排列布置;多个扁管,每个所述扁管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之间成预定夹角,所述导水器设在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之间以及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和折弯部,所述第一平直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和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之间的所述翅片,所述第二平直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和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的所述翅片,所述折弯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折弯段,所述折弯部槽部,所述槽部朝向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间隙开口,所述导水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相接触,所述导水器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槽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水器包括本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导水槽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与所述导水槽连通的接口。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其宽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侧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一个相接触;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间隙;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槽部;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设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所述第四侧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另一个相接触;所述导水槽形成在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或者形成在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一段从所述第三侧板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向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段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沿从所述第三侧板朝向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向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段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二段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相接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四侧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相接触;或者,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相接触,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折弯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一段相接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为平直板,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折弯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一侧板相接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设在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一端;或者,所述第二侧板设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交界处。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一侧板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导水槽;或者,所述第四侧板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成所述导水槽;或者,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另一个与所述折弯部的交界处与所述第四侧板相接触,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围成所述导水槽。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一个相接触,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相接触。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其宽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一端段、第二端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二侧板的
第一端段和第二端段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二侧板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相连,且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间隙;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包括第一端段、第二端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一端段和第二端段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三侧板的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槽部内;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段相连,所述第四侧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另一个相接触;第五侧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段相连,所述第五侧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一个相接触;所述导水槽为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段、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一端段,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和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排列布置,多个扁管,每个所述扁管包括第一平直段、第二平直段和折弯段,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段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一平直段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第二平直段的长度方向之间成预定夹角,所述第一平直段和所述第二平直段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排列方向上具有间隙,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之间以及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和折弯部,所述第一平直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和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平直段之间的所述翅片,所述第二平直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和设在相邻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二平直段之间的所述翅片,所述折弯部包括多个所述扁管的所述折弯段,所述折弯部围成槽部,所述槽部朝向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间隙开口;导水器,所述导水器的第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平直部与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且所述导水器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相接触,所述导水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槽部,所述导水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热器的宽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导水器具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水器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换热器的至少部分的冷凝水可经所述导水槽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器包括本体、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导水槽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板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与所述导水槽连通的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在其宽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至少部分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一个相接触;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所述第二平直部中的另一个相接触;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三侧板位于所述槽部内;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围成所述导水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第四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明秦朋高强李雄林迈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