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试剂盒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4059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试剂盒及应用。该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利用该雌性特异DNA片段能够对鲟鱼在在幼鱼阶段进行性别鉴定,便于早期挑选雌性鲟鱼生产鱼子酱或根据人工养殖需要按性别分别进行集约化养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益。进而提高生产效益。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试剂盒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试剂盒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鲟鱼通常指鲟形目的鱼类,我国有现生种2科,包括鲟科和长吻鲟科,其中,鲟科下面分2个属,鲟属Acipenser和鳇属Huso,其中,鲟属包括西伯利亚鲟、达氏鲟、裸腹鲟、小体鲟、史氏鲟、中华鲟;鳇属包括鳇(Huso dauricus Georgi,1775)。此外人工养殖的鲟鱼还包括从国外引进的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
[0003]鲟鱼籽酱被誉为“黑色黄金”,我国是鲟鱼最大的养殖国和主要的鲟鱼籽酱出口国,其中主要是俄罗斯鲟用于生产鱼子酱,质量最好,小体鲟主要由于肉用。然而,鲟鱼生长周期长,性成熟慢,且物明显副性征,在发育早期很难从外观上区分雄雌,通常需要在养殖3~4年后才能辨别出雌雄,之后将雄鱼淘汰作为商品鱼上市,雌鱼需要持续养殖至7~8年用于鱼籽酱生产。而目前的鲟鱼养殖市场上,由于难以区分雌雄,因而不能按性别分别集约化养殖或者按一定性别比例进行饲养。因而,在鲟鱼发育早期对其性别进行鉴定,对提高鲟鱼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004]目前,比较流行的鲟鱼性别鉴定方法是利用特异性基因或分子标记进行鉴定。比如,目前已有报道利用鲟鱼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片段SSM1和SSM2及其扩展引物进行性别鉴定。但该特异性分子标记片段仍不能满足目前对鲟鱼进行性别鉴定所需,比如,当由于操作原因导致无法扩增出目标条带时,容易判定为雄鱼的假阴性的情况,因而,仍需要开发新的分子标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试剂盒及应用,以便对幼鱼进行性别鉴定,提高养殖的经济收益。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在鲟鱼性别鉴定中的应用,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如SEQ ID NO:1所示。
[0007]进一步地,鲟鱼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中华鲟、史氏鲟、俄罗斯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及大杂。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包括用于扩增SEQ IID NO:1所示的DNA片段的扩增引物。
[0009]进一步地,扩增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为SEQ ID NO:2,下游引物为SEQ ID NO:3。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检测鲟鱼基因组中是否存在SEQ ID NO:1所示的DNA片段;若存在,则表明为雌鱼;若不存在,表明为雄鱼。
[0011]进一步地,鲟鱼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中华鲟、史氏鲟、俄罗斯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及大杂。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鲟鱼的人工养殖方法,该人工养殖方法包括:采用上述方法对鱼苗进行性别鉴定。
[0013]进一步地,该人工养殖方法进一步包括:将鉴定后的雌鱼和雄鱼按性别进行集约化养殖;或者按固定性别比例进行饲养或增殖流放。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在野生鲟鱼资源保护中的应用,该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如SEQ ID NO:1所示。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发现了鲟鱼雌性特异的基因组DNA片段,即SEQ ID NO:1所示的DNA片段。利用该雌性特异的DNA片段能够在幼鱼阶段,比如鱼苗期,即可将雌鱼与雄鱼区分开来,便于早期挑选雌性鲟鱼生产鱼子酱或根据人工养殖需要按性别分别进行集约化养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过PCR检测雌鱼和雄鱼的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19]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提到的,现有的鲟鱼的性别鉴定最关键的是寻找性别相关的基因或分子标记,而由于其多倍体(四倍体或八倍体)的基因组结构以及染色体数量较多的特点,增加了性别相关基因或分子标记寻找和筛选的难度,现有已报道的鲟鱼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有SSM1和SSM2两个雌性特异性DNA片段,但经大量性别检测验证,这两个分子标记的准确率在92%左右。为了提供更多可靠、准确的性别鉴定方案,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在鲟鱼性别鉴定中的应用,该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如SEQ ID NO:1所示:
[0020]agacatacgacttgcattctttgctatttgcttccccgcagccttacacaagtgtgataaaatcacacattggggcatttgctacacagaagcacgactgtggtagtgtagatgacacaaagtatcaagttgaaattctgggcagagatccacctccgtgcaaacagtataagtatc。
[0021]专利技术人在研发中,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性别的鲟鱼(性成熟之后进行解剖确定)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了4个候选的雌性特异DNA片段,并针对每个候选片段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只有本申请所提供的SEQ ID NO:1的DNA片段能够准确地鉴别雌鱼和雄鱼,因而将该DNA片段作为雌鱼的特异性片段,用于鲟鱼的性别鉴定。利用本申请所提供的分子标记,也可以与现有的性别鉴定分子标记DNA片段联合使用,能够相互印证,进一步确认性别鉴定结果。
[0022]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申请发现该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也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
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的,但由于鲟鱼基因组存在多倍性,且染色体数量多,因而在进行分析时,即使同一批样本进行两次不同的高通量测序,其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能够分析得到相同的性别特异性DNA片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其原因相对复杂,但主要原因在于对多倍体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过程中,多倍体基因组测序片段中,重复序列多、拼接和/或组装仍是一大难题,此外尽管行业内大多认为鲟鱼是ZW型的性别决定方式,但并无确凿的证据排除其是XY型性别决定的可能性,因此无明显的性染色体,也是难以分析得到性别特异性片段的一个原因。
[0023]本申请发现的该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经与已公布基因组序列的鲟鱼品种,或者其相关报道的WGS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在这些品种中均存在,表明该段序列是一段保守的序列,只是未曾报道过该段DNA片段是雌性特异的分子标记。具体所比对的参考基因组序列或其WGS测序数据包括如下几种:大西洋鲟(Acipenser oxyrinchu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在鲟鱼性别鉴定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鲟鱼雌性特异DNA片段如SEQ ID NO:1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鲟鱼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中华鲟、史氏鲟、俄罗斯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及大杂。3.一种鲟鱼性别鉴定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用于扩增SEQ ID NO:1所示的DNA片段的扩增引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引物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所述上游引物为SEQ ID NO:2,所述下游引物为SEQ ID NO:3。5.一种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德张亚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