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963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所述微液滴生成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和多个微液滴芯片;所述盖体设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微液滴芯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槽组结构,所述槽组结构包括收集槽和多个物料槽,多个所述物料槽分别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通;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微液滴芯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每一所述物料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体,每一所述槽组结构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该微液滴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生成装置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
,尤其涉及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微液滴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分析、药物制备等领域。目前有多种微液滴生成技术,如膜乳化法、喷雾乳化法、微流控芯片法、吐液枪头注射法等。其中微流控芯片法是一种用于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微流控技术。此方法产生的液滴分散性高,可控性强,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现有的液滴生成装置通常都是在压力泵作用下,利用压力推动驱动芯片内流体运动形成微液滴。但是目前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在制备微液滴的过程中操作复杂,且微液滴制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液滴生成装置在制备微液滴的过程中操作复杂,且微液滴制备效率低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和多个微液滴芯片;
[0005]所述盖体设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微液滴芯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槽组结构,所述槽组结构包括收集槽和多个物料槽,多个所述物料槽分别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通;
[0006]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微液滴芯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每一所述物料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体,每一所述槽组结构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盖体还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收集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二容置腔体与所述第二气道对应相连通。
[000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压紧于所述微液滴芯片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和多个所述收集槽。
[000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均包括主气道和多个支气道,所述多个支气道并联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主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一一对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收集槽一一对应相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主体和第二密封件,所述芯片主体具有相背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槽组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贴附于所述第二侧面以与多个所述导流槽形成所
述微流道。
[001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导流槽设有过滤段,对应于所述过滤段的所述导流槽的槽底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所述凸起结构呈至少一排设置,相邻所述凸起结构之间形成过滤通道。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槽组结构包括第一物料槽和第二物料槽,所述第一物料槽、所述第二物料槽和所述收集槽沿所述微液滴芯片的长度方向排布;
[0013]所述微流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接所述第二物料槽和所述收集槽,所述第一流道连接所述第一物料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两个支流道,两个所述支流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流道的两侧。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微液滴芯片两端的位置分别设有插槽,所述微液滴芯片的两端分别对应插设于所述插槽内,至少一个所述插槽内设有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压紧于所述微液滴芯片的端部和所述插槽之间。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盖体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微液滴生成系统,包括压力控制器和上述任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压力控制器设有多个出气口,多个出气口与所述盖体上的多个气道的进气口一一对应管路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多个所述气道内的气压。
[0017]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和微液滴生成系统,通过将微液滴芯片设置于盖体和底座之间,并在盖体内设置多个第一气道,使每一槽组结构的多个物料槽与多个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每一个第一气道可同时给多个微液滴芯片上的一个物料槽施加压力。在装夹微液滴芯片时,将多个微液滴芯片放置于底座和盖体之间,并使微液滴芯片上物料槽槽口与盖体上对应的第一气道的出气口连通。在进行微液滴生成时,只需将供气装置连接在盖体上的多个第一气道的进气口,就可以实现对多个微液滴芯片的多个槽组机构的物料槽同时进行供气,可批量制备多组微液滴且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芯片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微液滴芯片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芯片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微液滴芯片的微流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微液滴生成装置中芯片主体的导流槽局部视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100、微液滴生成装置;11、盖体;12、底座;121、定位凸起;122、插槽;2、微液滴芯片;111、第一进气接口;112、第二进气接口;20、芯片主体;211、收集槽;212a、第一物料槽;
212b、第二物料槽;22、导流槽;221、过滤段;23、第二密封件;24、凸起结构;25、筋板;26、插头;3、第一密封件;31、第一通孔;32、第二通孔;33、定位孔;411、支流道;412、主流道;42、第二流道;200、压力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清楚说明产品部件进行的编号,不代表任何实质性区别。此外,“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底座和多个微液滴芯片;所述盖体设有多个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微液滴芯片上设有至少一个槽组结构,所述槽组结构包括收集槽和多个物料槽,多个所述物料槽分别通过微流道与所述收集槽相连通;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微液滴芯片位于所述底座和所述盖体之间,每一所述物料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一容置腔体,每一所述槽组结构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与多个所述第一气道一一对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设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贯穿所述盖体;所述收集槽与所述盖体密封连接以形成第二容置腔体,所述第二容置腔体与所述第二气道对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压紧于所述微液滴芯片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和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和多个所述收集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均包括主气道和多个支气道,所述多个支气道并联连接于对应的所述主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物料槽一一对应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的多个所述支气道与对应的多个所述收集槽一一对应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芯片包括芯片主体和第二密封件,所述芯片主体具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洪坤刘敏郭焕鹏夏凯鲁守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