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802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包括:斜嘴漏斗、容量瓶卡口;容量瓶卡口的下部套在容量瓶卡口上部直管部位;容量瓶卡口的上部的开口与斜嘴漏斗锥面下部结合;斜嘴漏斗的下部为直管,其底部的管口,低于容量瓶的瓶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斜嘴漏斗代替普通漏斗进行溶液的转移,防止普通漏斗由于斜度较大而造成转移溶液过程中造成崩溅;气孔可以将容量瓶内外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转移的溶液能够顺利流入到容量瓶中,防止溶液对容量瓶造成的密封、内压大,导致溶液难以流下;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不易造成溶液的转移损失。不易造成溶液的转移损失。不易造成溶液的转移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化学实验仪器的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溶液转移是通过玻璃棒将溶液引流到容量瓶中,在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紧靠瓶颈内壁,但不要太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0003]普通的漏斗斜度较大,在将溶液倒入普通漏斗中时,由于斜度大的原因,容易将溶液崩溅到外面造成溶液的损失。
[0004]操作过程需要操作者细心,操作稍有不慎,溶液就有可能会撒在容量瓶外面,造成溶液转移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其目的是使溶液转移操作更简单、方便、准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技术的新型溶液转移装置,用于向容量瓶中转移实验溶液;所述的溶液转移装置包括:斜嘴漏斗、容量瓶卡口;所述的容量瓶卡口的下部套在容量瓶卡口上部直管部位;所述的容量瓶卡口的上部的开口与斜嘴漏斗锥面下部结合;所述的斜嘴漏斗的下部为直管,其底部的管口,低于所述的容量瓶的瓶口。
[0008]所述的容量瓶卡口上设置气孔。
[0009]所述的气孔为两个,按容量瓶的轴线对称分布。
[0010]所述的气孔设置斜向上伸出的延长管。
[0011]所述的斜嘴漏斗的锥度大于通用标准漏斗的锥度。
[0012]所述的斜嘴漏斗的锥度大于90
°

[0013]所述的斜嘴漏斗的上部沿口设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弧形凸起。
[0014]所述的斜嘴漏斗和容量瓶卡口的材质均为玻璃。
[0015]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斜嘴漏斗代替普通漏斗进行溶液的转移,防止普通漏斗由于斜度较大而造成转移溶液过程中造成崩溅;气孔可以将容量瓶内外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转移的溶液能够顺利流入到容量瓶中,防止溶液对容量瓶造成的密封、内压大,导致溶液难以流下;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不易造成溶液的转移损失。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溶液转移装置与容量瓶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为:
[0019]1、溶液转移装置,2、容量瓶,3、斜嘴漏斗,4、容量瓶卡口,5、气孔,6、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结构,为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用于向容量瓶2中转移实验溶液。本技术主要用于转移溶液到容量瓶的试验,通过使用新型的溶液转移装置,与传统的玻璃棒转移相比,能够快速、准确的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防止转移过程中出现漏液的现象造成损失。
[00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使溶液转移操作更简单、方便、准确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包括:斜嘴漏斗3、容量瓶卡口4;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的下部套在容量瓶卡口4上部直管部位;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的上部的开口与斜嘴漏斗3锥面下部结合;所述的斜嘴漏斗3的下部为直管,其底部的管口,低于所述的容量瓶2的瓶口。
[0024]本技术充分考虑了溶液转移的实用性,是一款新型的溶液转移装置,该装置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可以简单、方便、准确的将溶液转移到容量中,降低溶液转移过程中漏液造成的损失。
[0025]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上设置气孔5。所述的气孔5为两个,按容量瓶2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气孔5设置斜向上伸出的延长管。
[0026]本技术的两个气孔5,与容量瓶口径相匹配的容量瓶卡口4,容量瓶卡口4是圆柱型卡套。
[0027]两个气孔5可以将容量瓶2内外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转移的溶液能够顺利流入到容量瓶2中,防止溶液对容量瓶2造成的密封,导致溶液难以流下。
[0028]所述的斜嘴漏斗3的锥度大于通用标准漏斗的锥度。具体地,要求所述的斜嘴漏斗3的锥度大于90
°

[0029]该装置的上半部分为斜嘴漏斗3,斜嘴漏斗3的优点是将溶液通过斜嘴处加入时,由于斜嘴的斜度较小,可以起到溶液缓流的作用,防止溶液崩溅到漏斗外面。
[0030]所述的斜嘴漏斗3的上部沿口设有一个向外延伸的弧形凸起6。该凸起的设置,可以在转移溶液时,将溶液从弧形凸起6部位慢慢向倒出,
[0031]所述的斜嘴漏斗3和容量瓶卡口4的材质均为玻璃。采用玻璃材质的斜嘴漏斗3和容量瓶卡口4,与溶液瓶一样,化学稳定性,透明性和耐用性好,使用寿命长。
[0032]本技术的操作方式:
[0033]将溶液转移装置1通过容量瓶卡口4卡在容量瓶2上,将溶液通过斜嘴漏斗3的斜嘴处转移到容量瓶2内,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漏液导致的溶液转移损失。
[003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35]1、通过斜嘴漏斗3代替普通漏斗进行溶液的转移,由于斜嘴坡度缓和,防止普通漏
斗由于斜度较大,转移溶液过程中造成崩溅;
[0036]2、两个气孔5可以将容量瓶2内外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转移的溶液能够顺利流入到容量瓶2中,防止溶液对容量瓶2造成的密封导致溶液难以流下了;
[0037]3、该新型的溶液转移装置操作简单、方便、不易造成溶液的转移损失。
[00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溶液转移装置,用于向容量瓶(2)中转移实验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液转移装置(1)包括:斜嘴漏斗(3)、容量瓶卡口(4);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的下部套在容量瓶卡口(4)上部直管部位;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的上部的开口与斜嘴漏斗(3)锥面下部结合;所述的斜嘴漏斗(3)的下部为直管,其底部的管口,低于所述的容量瓶(2)的瓶口。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量瓶卡口(4)上设置气孔(5)。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溶液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军徐文祥肖慧丽丁松燕刘梦雪王一健沈江平沈笑天张亚楠汪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精公检测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