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39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包括上部扇形板和下部扇形板,上部扇形板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上部扇形板的外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减一匝线尺寸,上部扇形板的厚度尺寸等于导线高度;下部扇形板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下部扇形板的外径尺寸大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加反饼的外径尺寸与反饼的内径尺寸的差值;上部扇形板位于下部扇形板的上方,上部扇形板和下部扇形板的内径均与绕线模的外径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带来导线绝缘损伤,工装组件操作简单,工装组件轻便,可实现连续式线圈快速绕制。线圈快速绕制。线圈快速绕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生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所绕制的连续式线圈用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连续式线圈来说,每两饼(正饼和反饼)为一个绕制单元,导线换位S弯在外径侧的线饼为正饼,导线换位S弯在内径侧的为反饼。
[0003]目前,对于连续式线圈的反饼在绕制时常采用插板或增加辅助工装,并且导线绕制时一般自内向外缠绕,此种方式线圈不仅绕制效率低,导线换位S弯处也容易造成导线绝缘的损伤,且辅助工装笨重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包括:上部扇形板和下部扇形板,上部扇形板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上部扇形板的外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减一匝线尺寸,上部扇形板的厚度尺寸等于导线高度;下部扇形板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下部扇形板的外径尺寸大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加反饼的外径尺寸与反饼的内径尺寸的差值;上部扇形板位于下部扇形板的上方,上部扇形板和下部扇形板的内径均与绕线模的外径贴合。当需要绕制反饼时,在绕线模的外周装配若干个上部扇形板和下部扇形板。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8]1)该工装制作简单,降低材料使用,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反饼绕制带来的导线绝缘损伤等现象。
[0009]2)利用此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可在线圈外径侧完成导线换位S弯挝制等,便于查找绕线规律,避免导线绝缘磨损。
[0010]3)此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其下部扇形板可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产品线圈内外径尺寸和辐向,设计一系列通用尺寸,使用时选择合适尺寸的下部扇形板置于上部扇形板下部即可,有效提高工装利用率,降低材料使用。
[0011]4)应用此反饼绕制工装组件,绕线操作简单,工装组件轻便,可实现连续式线圈快速绕制,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
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部扇形板的主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部扇形板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组件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组件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0017]图中,1为上部扇形板,2为下部扇形板,3为第一镂空腔,4为第二镂空腔,5为绕线模,6为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包括: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
[0020]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部扇形板的主视图。上部扇形板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镂空腔3,上部扇形板1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上部扇形板1的外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减一匝线尺寸,上部扇形板1的厚度尺寸等于导线6高度。
[0021]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下部扇形板的主视图。下部扇形板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镂空腔4,第二镂空腔4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与第一镂空腔3相配合,下部扇形板2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下部扇形板2的外径尺寸大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加反饼的外径尺寸与反饼的内径尺寸的差值。上部扇形板1用于确保绕制导线的缠绕圆整度,下部扇形板2用于承担上部扇形板1和预留反饼绕制所需要的导线6。
[0022]上部扇形板1位于下部扇形板2的上方,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的内径均与绕线模5的外径贴合紧密接触。
[0023]进一步的,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采用层压木或层压纸板材质进行制作,可以有效避免金属材质的部件与导线6直接接触,经济实用并且不会损坏导线6的绝缘。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呈阶梯扇形状,扇形区域中部镂空,可有效减轻工装重量,同时便于操作人员使用。第一镂空腔3和第二镂空腔4优选为扇形结构。
[0024]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组件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组件使用状态的俯视图。本技术实施例的工装组件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5]1)当需要绕制反饼时,在绕线模5的外周安装若干个下部扇形板2,在若干个下部扇形板2上方安装若干个上部扇形板1,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的内径均与绕线模5的外径贴合紧密接触,若干个下部扇形板2组成一个圆形结构以托起预留的绕制反饼所需的导线6,若干个上部扇形板1组成一个圆形结构以保证预留的导线6的缠绕圆整度。上部扇形板1的尺寸比线圈外径尺寸少一匝线尺寸,另外绕制过程中有导线抱紧机构,其向内涨紧力可保证上部扇形板1的稳定性。
[0026]2)沿上部扇形板1组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侧缠绕导线6,缠绕的导线6的长度为绕制反饼所需要的导线6的理论米数值。
[0027]3)标记该绕制单元的导线换位S弯,挝制导线换位S弯。
[0028]4)导线6翻线,即将最外侧的导线6翻至最内侧,方法是将最外侧的导线6绕制到绕
线模5的外径侧(即线圈最内侧),按此规律,依次将外侧的导线6翻至内侧,翻线完成之后导线6位于上部扇形板1上。
[0029]5)撤出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导线6自由下落。
[0030]6)线饼收紧调整。按图纸标注的S弯档位微调导线换位S弯的位置,记录调整的尺寸,以此为依据更新绕制反饼需要的导线6的理论米数值,完成第一次反饼绕制。
[0031]7)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完成后面的反饼绕制工作。
[0032]此反饼绕制工装组件,由上下两部分扇形板组成,上部扇形板1用于确定预留的绕制反饼导线6的缠绕圆整度,下部扇形板2用于承担预留的绕制反饼的导线6的重量。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一大一小的组合设计,有效确保了反饼绕制时工装组件的稳定性。另外,扇形板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线圈尺寸的不同而变化。
[003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线圈反饼绕制工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上部扇形板(1)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上部扇形板(1)的外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减一匝线尺寸,上部扇形板(1)的厚度尺寸等于导线(6)高度;下部扇形板(2)的内径尺寸等于线圈的内径尺寸,下部扇形板(2)的外径尺寸大于线圈的外径尺寸加反饼的外径尺寸与反饼的内径尺寸的差值;上部扇形板(1)位于下部扇形板(2)的上方,上部扇形板(1)和下部扇形板(2)的内径均与绕线模(5)的外径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聂伟赵义香杨永峰窦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