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936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两个设置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外侧的外挂锚盒,两个外挂锚盒呈180度夹角布置,所述外挂锚盒包括底钢板,底钢板的一侧焊接锚固固定钢板,锚固固定钢板上设置有穿束孔,底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锚固孔,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的外挂锚盒设置位置的混凝土内固定植有若干根锚固钢筋,外挂锚盒的底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固定连接,两个外挂锚盒分别与一钢绞线束连接,钢绞线束一端穿过外挂锚盒上的穿束孔通过锚具与对应的外挂锚盒连接,其另一端与张拉千斤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补强成本低、对现有转体结构影响较小、可增强转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中的安全系数。中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属于桥梁施工


技术介绍

[0002]转体桥施工时,有时会遇到上转盘预埋钢束与设计牵引力所需钢束不符的情况,需要进行结构牵引力补强,由于上转盘已经施工完成,按照常规补强形式,需要破除预埋锚垫板位置的上转盘混凝土重新穿束,对既有转体结构破坏性施工,强度影响较大,且邻近营业线施工,施工周期较长,补强成本高,安全压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补强成本低、对现有转体结构影响较小、可大大提高启动牵引力、增强转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的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
[0004]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两个设置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外侧的外挂锚盒,两个所述外挂锚盒呈180度夹角布置,所述外挂锚盒包括底钢板,所述底钢板的一侧焊接锚固固定钢板,锚固固定钢板上设置有穿束孔,所述底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锚固孔,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的外挂锚盒设置位置的混凝土内固定植有若干根锚固钢筋,所述外挂锚盒的底钢板通过所述锚固钢筋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固定连接,两个外挂锚盒分别与一钢绞线束连接,钢绞线束一端穿过外挂锚盒上的穿束孔通过锚具与对应的外挂锚盒连接,其另一端与张拉千斤顶连接。
[0005]本技术通过在上转盘外侧增加外挂锚盒,并利用张拉千斤顶对与外挂锚盒连接的钢绞线束预紧,达到补强结构牵引力的目的,该补强结构对现有转体结构影响小,并可减少补强的施工周期,降低补强成本,增强了转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0006]进一步的,为保证外挂锚盒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连接可靠,所述底钢板上阵列有4
×
10个所述锚固孔。
[0007]进一步的,为保证外挂锚盒的强度,所述底钢板上平行焊接有两块锚固固定钢板,两块锚固固定钢板之间焊接有多块加肋钢板,两块锚固固定钢板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穿束孔。
[0008]进一步的,为保证外挂锚盒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连接可靠,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16mm,且所述锚固钢筋的外侧端带有螺纹。锚固钢筋外侧端设置螺纹,可在锚固钢筋植入上转盘的混凝土内时与配套螺母连接,用于防止锚固钢筋植入过程中变形,影响后续施工。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上转盘外侧增加外挂锚盒,并利用张拉千斤顶对与外挂锚盒连接的钢绞线束预紧,达到补强结构牵引力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减少补强的施工周期,且本技术结构稳定,对现有转体结构影响较小,与
现有的其它补强方法相比,补强成本低。最重要的是通过本技术的这种补强结构达到了补强牵引力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启动牵引力,增强了转体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本技术通过采用外挂锚盒的形式,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强化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11]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中的外挂锚盒与转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中的外挂锚盒的主视图;
[0014]图5是图4中的A

A视图;
[0015]图6是图4中的B

B视图;
[0016]图中,1、转体结构的上转盘,2、钢绞线束A,3、钢绞线束B,4、外挂锚盒A,5、牵引反力座A,6、外挂锚盒B,7、牵引反力座B,8、锚固钢筋,9、钢底板,10、锚固固定钢板,11、加肋钢板,12、穿束孔,13、锚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如附图所示,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其包括设置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1外侧的外挂锚盒A4和外挂锚盒B6,外挂锚盒A4和外挂锚盒B6呈180度夹角布置,外挂锚盒A4和外挂锚盒B6的结构相同。外挂锚盒包括底钢板9,底钢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锚固孔13,本实施例中,底钢板9上阵列有4
×
10个锚固孔13。底钢板9的一侧焊接锚固固定钢板10,锚固固定钢板10上设置有穿束孔12,锚固固定钢板用于通过锚具锚固钢绞线束,为了提高外挂锚盒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底钢板9上平行焊接有两块锚固固定钢板10,两块锚固固定钢板10之间焊接有8块加肋钢板11,两块锚固固定钢板10上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穿束孔12。底钢板9和锚固固定钢板10均采用20mm厚的Q345钢板加工,加肋钢板11采用16mm厚的钢板加工。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1的外挂锚盒设置位置处的混凝土内固定植有若干根锚固钢筋8,锚固钢筋8的数量与外挂锚盒的底钢板9上的锚固孔13的数量一致,外挂锚盒的底钢板9通过锚固钢筋8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1固定连接,锚固钢筋8与外挂锚盒的底钢板9焊接在一起。锚固钢筋8采用直径为16mm的高强钢筋,锚固钢筋8的外侧端带有螺纹,可与螺母配套。外挂锚盒A4与钢绞线束A2连接,钢绞线束A2一端穿过外挂锚盒A上的穿束孔12通过锚具与外挂锚盒A连接,其另一端与牵引反力座A5处的张拉千斤顶连接。外挂锚盒B6与钢绞线束B3连接,钢绞线束B3一端穿过外挂锚盒B上的穿束孔12通过锚具与外挂锚盒B连接,其另一端与牵引反力座B7处的张拉千斤顶连接。
[0019]本实施例中,锚具采用BM

6型号的锚具,钢绞线束采用1860MPa钢绞线,每束钢绞线束中的钢绞线的数量根据计算确定。
[0020]本技术的施工步骤是:
[0021]1、将预安装外挂锚盒位置的上转盘1的混凝土进行凿毛找平,以保证转体过程中,牵引束、外挂锚盒与上转盘混凝土密贴,使外挂牵引束有效发挥作用。
[0022]2、根据上转盘设计图纸,在凿毛找平面上准确定位出锚固钢筋8的位置,应避免与
上转盘1的钢筋冲突,导致锚固效果降低。
[0023]3、打眼、植筋,植筋胶强度满足要求以后,进行拉拔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以后,安装底钢板9(预留好锚固孔),将锚固钢筋8高出底钢板9的部分切除,焊接锚固钢筋8与底钢板9。植筋时,为防止锚固钢筋8弯曲变形,应在锚固钢筋8的带有螺纹的一端装配螺母。
[0024]4、将锚固固定钢板10(预留穿束孔)焊接到底钢板9上,为保证加肋钢板11焊接质量,先焊接一侧锚固固定钢板10,再焊接加肋钢板11后,焊接另一侧锚固固定钢板10。
[0025]5、安装锚垫板,穿束,试转前与上转盘预埋牵引束同步预紧。
[0026]本实施例中的其他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体桥梁施工中转体结构牵引力补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两个设置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外侧的外挂锚盒,两个所述外挂锚盒呈180度夹角布置,所述外挂锚盒包括底钢板(9),所述底钢板(9)的一侧焊接锚固固定钢板(10),锚固固定钢板(10)上设置有穿束孔(12),所述底钢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锚固孔(13),在转体结构的上转盘的外挂锚盒设置位置的混凝土内固定植有若干根锚固钢筋(8),所述外挂锚盒的底钢板(9)通过所述锚固钢筋(8)与转体结构的上转盘固定连接,两个外挂锚盒分别与一钢绞线束连接,钢绞线束一端穿过外挂锚盒上的穿束孔(12)通过锚具与对应的外挂锚盒连接,其另一端与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磊吕浩峰王海栋张苗邱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