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832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包括蒸煮塔和蒸汽循环管路,蒸煮塔包括呈球形的蒸锅和限位箱,上述限位箱为两个以上,上述蒸锅置于两个限位箱之间;上述蒸锅上端设有出气口,蒸锅下部设有进气口;上述限位箱上端设有与蒸锅下端对应的出气槽,上述限位箱下端设有与蒸锅上端对应的进气槽,上述进气槽与出气槽相连通;上述蒸煮塔底部的限位箱通过进气槽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输送端,上述蒸煮塔顶部的的限位箱通过出气槽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回收端;以期望改善现有原料的蒸煮设备,在量产时多个设备需要接入多个管路,且气流不易回收的问题。且气流不易回收的问题。且气流不易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蒸煮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蒸煮设备,一般是独立设备,其设备配置有单独的蒸汽炉,虽然从生产上说能够降低设备配套。但是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而言,由于蒸煮设备较多,使得产生的蒸汽环境也较为普遍。
[0003]现有厂区进行调味品原料蒸汽工作时,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蒸煮,一种是直接在容器设备通过蒸煮液进行蒸煮;另一中容器设备主要通过将蒸汽直接注入到容器中,通过蒸汽作用于容器内的原料,其蒸煮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原料的湿润度,另一方面是通过蒸煮对原料进行升温,使得蒸汽蒸煮后的原料易于后面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加工和处理。
[0004]目前正注入蒸汽的过程中,需要配置独立的蒸汽管路道,当需要处理的原料较多时,其蒸汽管路无法同时对多个容器进行蒸煮,且蒸汽管路将蒸汽输送到容器后,考虑到容器内部安全性,通常将蒸汽直接容器由排出,使得整个加工过程蒸汽排放量大,厂区味道浓烈,蒸煮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改进是值得探究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以期望改善现有原料的蒸煮设备,在量产时需要多个设备,需要单独多个管路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包括蒸煮塔和蒸汽循环管路,上述蒸煮塔下端连接蒸汽循环管路的输送端,上述蒸煮塔顶部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回收端,蒸煮塔包括呈球形的蒸锅和限位箱,上述限位箱为两个以上,上述蒸锅置于两个限位箱之间;上述蒸锅上端设有出气口,蒸锅下部设有进气口;上述限位箱上端设有与蒸锅下端对应的出气槽,上述限位箱下端设有与蒸锅上端对应的进气槽,上述进气槽与出气槽相连通;上述蒸煮塔底部的限位箱通过进气槽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输送端,上述蒸煮塔顶部的的限位箱通过出气槽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回收端。
[0008]作为优选,上述蒸锅包括半圆形的锅体,上述锅体上设有转轴,上述转轴上设有半圆弧形的锅盖,上述锅盖用于盖合锅体,上述出气口置于锅盖上,上述出气口用于伸入到限位箱中连通进气槽,上述进气口置于锅体侧壁,上述进气口用于在限位箱中连通出气槽。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锅体边沿处设有定位凸起,上述锅盖下端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上述定位凸起四周设有密封条,上述密封条用于抵触锅盖下端边沿。
[0010]作为优选,上述蒸煮塔还包括两根导轨,上述导轨置于限位箱两侧,上述限位箱两侧设有限位块,上述限位块用于在导轨上移动。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导轨中设有导槽,上述导槽呈T形,限位块包括限位部和延伸部,上述延伸部两端分别连接限位块和限位箱,上述限位部置于导槽中,上述限位部
外部轮廓与导槽的内部轮廓相吻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是:
[0013]本技术能够形成类似于蒸笼的结构,将需要蒸汽作用的原料放置在蒸锅中利用限位箱配合蒸锅进行堆叠,从而使得蒸汽对蒸锅进行加热,该方式利用蒸汽循环管路进行蒸汽输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蒸汽外排,同时能够实际状况提高蒸锅的堆叠高度,利用该方式一方面能够改善蒸锅内的湿度,同时便于蒸锅中产生的挥发物随着蒸汽排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蒸锅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蒸锅放置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蒸煮塔、2

蒸锅、3

限位箱、4

锅体、5

转轴、6

锅盖、7

导轨、8

限位块、201

出气口、202

进气口、301

出气槽、302

进气槽、401

定位凸起、402

密封条、601

定位凹槽、701

导槽、801

限位部、802

延伸部、A

蒸汽循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1:
[0022]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包括蒸煮塔1和蒸汽循环管路A,上述蒸煮塔1下端连接蒸汽循环管路A的输送端,上述蒸煮塔1顶部连通蒸汽循环管路A的回收端,其中蒸汽循环管路A主要是通过风机将生产线上的多个工位上的蒸汽进行收集,并统一在管路中进行输送。其中蒸汽循环管路A的输送端为正压,其蒸汽循环管路A的回收端为负压,从而使得蒸汽或热气能够输出到蒸煮塔1底部,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对蒸煮塔1中的多个蒸锅2进行加热,并保证蒸锅2中湿润度。最后蒸煮塔1顶部输出的蒸汽或热气则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蒸汽循环管路A的回收端。
[0023]为便于用户根据实际蒸煮量调整蒸煮塔1的高度,蒸煮塔1包括呈球形的蒸锅2和限位箱3,上述限位箱3为两个以上,上述蒸锅2置于两个限位箱3之间;即通过限位箱3夹持蒸锅2,利用两个限位箱3分别抵触蒸锅2的上端和下端;从而使得两个蒸锅2之间不会相互接触,并且能够进行多个蒸锅2的堆叠,从而便于用户根据需求调整蒸煮塔1的高度和提升蒸煮量。
[0024]为了保证蒸汽或热气能够作用于蒸煮塔1上的所有蒸锅2,上述蒸锅2上端设有出气口201,蒸锅2下部设有进气口202;其蒸锅2通过进气口202吸入蒸汽或热气,并通过出气口201将蒸汽或热气从蒸锅2中输出。
[0025]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热气时,原则上蒸锅2需要适配蒸煮液,其蒸煮液中有机物在蒸煮过程中会挥发,其挥发的物质能够随着热气排出到蒸锅2外。采用蒸汽时,则蒸汽直接
进入到蒸锅2中,刚进入蒸锅2的蒸汽,存在部分冷凝为液体落入到蒸锅2底部并作用于原料。
[0026]上述限位箱3上端设有与蒸锅2下端对应的出气槽301,上述限位箱3下端设有与蒸锅2上端对应的进气槽302,上述进气槽302与出气槽301相连通;其中进气槽302与出气槽301通过管道连通,从而限位箱3可以通过进气槽302输入气流到限位箱3,限位箱3并通过出气槽301输出。
[0027]其中蒸锅2下端轮廓与限位箱3上端的出气槽301对应,其出气槽301的开口处呈圆弧形,使得蒸锅2下端能够抵触出气槽301的弧形处,参见图1所示,由于蒸锅2弧形,使得进气口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包括蒸煮塔(1)和蒸汽循环管路,所述蒸煮塔(1)下端连接蒸汽循环管路的输送端,所述蒸煮塔(1)顶部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回收端,其特征在于:蒸煮塔(1)包括呈球形的蒸锅(2)和限位箱(3),所述限位箱(3)为两个以上,所述蒸锅(2)置于两个限位箱(3)之间;所述蒸锅(2)上端设有出气口(201),蒸锅(2)下部设有进气口(202);所述限位箱(3)上端设有与蒸锅(2)下端对应的出气槽(301),所述限位箱(3)下端设有与蒸锅(2)上端对应的进气槽(302),所述进气槽(302)与出气槽(301)相连通;所述蒸煮塔(1)底部的限位箱(3)通过进气槽(302)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输送端,所述蒸煮塔(1)顶部的限位箱(3)通过出气槽(301)连通蒸汽循环管路的回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味品生产的立体循环蒸煮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锅(2)包括半圆形的锅体(4),所述锅体(4)上设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上设有半圆弧形的锅盖(6),所述锅盖(6)用于盖合锅体(4),所述出气口(201)置于锅盖(6)上,所述出气口(201)用于伸入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华杨帆岳鹏张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丹丹郫县豆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