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7325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包括:导线配合单元、主体单元及双极板配合单元,导线配合单元包括:导线导引部、导线压线部及第一连接部,主体单元包括主体支撑部及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与导线配合单元的导线压线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包括:接触支撑部、自接触支撑部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及自接触支撑部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的最高位置处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拱起部的最低位置处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与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从而大大提高了连接可靠度。了连接可靠度。了连接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工作时,单片电池的异常会影响整个燃料电池堆的性能与安全,因此需要通过电压巡检装置对燃料电池的单片电池进行检测,以实时监测单片电池的工作状态。现有技术中的巡检端子一般呈针式结构,尺寸较大,巡检端子插入后容易撑开双极板,使得双极板发生塑性形变,在二次插拔时造成端子松脱。因此,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端子结构进行了改进,请参阅中国专利第CN202121555469.3号,其揭示了一种巡检端子,包括:接线部和延伸于所述接线部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包括两个横向限位单元和一个纵向限位单元,所述纵向限位单元位于两个所述横向限位单元之间,当巡检端子插入双极板后,利用横向限位单元与纵向限位单元的弹性变形使得巡检端子与双极板连接可靠、接触优良。但是该种巡检端子存在以下缺陷: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且横向限位单元与纵向限位单元均为单臂式结构,长期使用后容易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燃料电池巡检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触可靠的燃料电池巡检端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包括:导线配合单元、主体单元及双极板配合单元,在巡检端子的纵长方向上,所述导线配合单元及双极板配合单元分别位于主体单元的两端,所述导线配合单元包括:导线导引部、导线压线部及用于连接导线导引部及导线压线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体支撑部及自主体支撑部弯折延伸的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所述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与导线配合单元的导线压线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包括:接触支撑部、自接触支撑部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及自接触支撑部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的最高位置处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拱起部的最低位置处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与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
[0006]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及第二拱起部在垂直于接触支撑部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呈菱形设置。
[0007]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接触支撑部与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位于同一平面内。
[0008]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进一步设置为:当巡检端子的双极板配合单元插入双极板的巡检孔中时,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及第二拱起部均产生弹性变形,且第一拱起部的弹性变形方向与第二拱起部的弹性变形方向呈相反设
置。
[0009]优选地,本技术中的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巡检端子由铜带冲压后冷挤压而成。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巡检端子上分别设有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及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从而当巡检端子与绝缘本体安装后,可提高巡检端子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将巡检端子的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及第二拱起部设计成菱形结构,当插入双极板的巡检孔中时,第一拱起部与第二拱起部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拱起部上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拱起部上的第二接触部与双极板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接触,大大提高了连接可靠度,另外菱形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臂式结构,可大大延长巡检端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中燃料电池巡检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1中:1、导线配合单元,10、导线导引部,11、导线压线部,12、第一连接部,2、主体单元,20、主体支撑部,21、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3、双极板配合单元,30、接触支撑部,31、第一拱起部,310、第一接触部,32、第二拱起部,320、第二接触部,4、第二连接部,5、第三连接部,50、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4]参图1所示,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所述巡检端子由铜带冲压后冷挤压而成,所述巡检端子包括:导线配合单元1、主体单元2及双极板配合单元3,在巡检端子的纵长方向上,所述导线配合单元1及双极板配合单元3分别位于主体单元2的两端。
[0015]所述导线配合单元1包括:导线导引部10、导线压线部11及用于连接导线导引部10及导线压线部11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导线导引部10用于导引导线(未图示),所述导线压线部11用于压住导线并与导线实现电连接,所述主体单元2包括主体支撑部20及自主体支撑部20弯折延伸的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21,所述主体单元2的主体支撑部20与导线配合单元1的导线压线部1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4连接,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3包括:接触支撑部30、自接触支撑部30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31及自接触支撑部30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32,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3的接触支撑部30与主体单元2的主体支撑部20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3的第一拱起部31及第二拱起部32在垂直于接触支撑部30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呈菱形设置。所述第一拱起部31的最高位置处形成第一接触部310,所述第二拱起部32的最低位置处形成第二接触部320,所述第一接触部310及第二接触部320用于与双极板(未图示)相接触。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3的第一拱起部31、第二拱起部32与主体单元2的主体支撑部20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5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5设有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50。当巡检端子的双极板配合单元3插入双极板的巡检孔中时,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3的第一拱起部31及第二拱起部32均产生弹性变形,且第一拱起部31的弹性变形方向与第二拱起部32的弹性变形方向呈相反设置。
[0016]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在巡检端子上分别设有巡检端子插入方向限位部50及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21,从而当巡检端子与绝缘本体安装后,可提高巡检端子的结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通过将巡检端子的双极板配合单元3的第一拱起部31及第二拱起部32设计成菱形结构,当插入双极板的巡检孔中时,第一拱起部31与第二拱起部32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拱起部31上的第一接触部310及第二拱起部32上的第二接触部320与双极板之间形成较为稳定的接触,大大提高了连接可靠度,另外菱形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臂式结构,可大大延长巡检端子的使用寿命。
[0017]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巡检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配合单元、主体单元及双极板配合单元,在巡检端子的纵长方向上,所述导线配合单元及双极板配合单元分别位于主体单元的两端,所述导线配合单元包括:导线导引部、导线压线部及用于连接导线导引部及导线压线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主体单元包括主体支撑部及自主体支撑部弯折延伸的巡检端子后退方向限位部,所述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与导线配合单元的导线压线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包括:接触支撑部、自接触支撑部向上拱起的第一拱起部及自接触支撑部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第一拱起部的最高位置处形成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拱起部的最低位置处形成第二接触部,所述双极板配合单元的第一拱起部、第二拱起部与主体单元的主体支撑部之间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礼良倪康富李智勇谢铭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车氢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