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3709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多回路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上述传输系统包括许多回路传输线;连接设在各回路传输线上的许多传输控制器件的许多设备;和把上述回路传输线彼此连接的中继终端.本方法是:当系统识别信息从回路传输线到达各传输控制器件时把一个地址加到该信息的数据部分,再把该信息送向回路传输线;当系统识别信息从回路传输线到达一个中继终端时在系统识别信息的数据部分插入一个表示不同回路间的信息中继的标记,再把该信息送向其他回路传输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许多回路传输群组成的,具体地的说是涉及识别与许多传输回路连接的设备结构的方法。这些传输回路在它们的各节点上借助于循环通过回路的信息彼此连接在一起。日本的专利申请公开号(未经审查的公开申请)昭No57-166756,已经公开了一个多回路传输系统。该系统中,许多回路彼此连接,不同回路间的信息传输是在不知道回路的结构和接收方地址的情况下,按照数据内容进行的。虽然这种方法具有容易根据环境情况改变将在不同回路中传递那个信息的优点,以及不必配置中继用的网路控制处理器的优点,但是,系统的维护是个难点。因为没有办法在任何时候识别被操作的这个多回路系统具有什么样的系统结构。连接到单回路传输系统的不同传输控制器件间的信息传输,在美国专利号No.4366479中有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和在任何时刻识别多回路系统的系统结构的方法。按照本专利技术,当连接到各回路的各网路控制处理器(以下缩写为NCP)接收到用来识别系统结构的信息(称作为回路序列)时,它把网路控制处理器本身的地址加到信息上,并使其流到其他回路。此外,连接在两个回路之间的中继处理器把表示中继的标记加到来自与中继处理器本身相连的NCP的各回路序列信息上,并把它传送到其他回路。多回路系统的结构通过使用在循环通过所有回路传输线后返回的信息来识别。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的解释图;图2示出传送到传输回路的信息格式;图3a是流经图1所示系统的信息路径图;图3b是序列信息循环通过系统后得到的地址系列数据;图4a~4e图解说明系统测试器中的数据分析区域;图5示出地址系列分析的处理步骤;图6a示出序列信息循环通过系统后得到的地址系列数据;图6b和6c图解表明地址系列分析过程的数据区域;图7表明显示分析结果的步骤;图8是适用这项专利技术的系统的解释图。下文将通过一些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图1是整个系统的构成图。该图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将发挥作用。4个回路(传输线)1、2、3、4都通过NCP和中继处理器彼此相连接。回路1和2通过NCP10、20和中继处理器1020互连;回路2和3通过NCP21、30和中继处理器2130互连;回路1和4通过NCP12、40和中继处理器1240彼此连接。两个NCP(例如21和30)和连接在两者之间的中继连接器(例如2130)可以集合成一个中继处理设备2130,如虚线所示。在回路1、2、3、4中,分别连接有网路控制处理器(NCP)10~15,20~23,30~32,40~42,各NCP在所属的回路上构成一个节点。处理器110、130、140、150、220、230、310、320、410和420分别与NCP11、13、14、15、22、23、31、32、41和42相连。中继处理器1020、2130和1240分别与NCP10和20、21和30,以及12和40相连。每个中继处理器是与它连接的两个回路共用的。所有这些NCP10~15、20~23、30~32、以及40~41都是相同的,因此NCP10、20、21、30、12和40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功能,即与其他NCP的功能不同的特殊功能。此外,在这个实施例中,假定处理器130是一个系统测试器,它可以识别多回路系统结构。而且,它可以随时确定它自己被设置在那个回路的什么位置上。一个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1300连到系统测试器上,以便显示已被识别出的系统结构也可以使用输出已识别的系统结构的打印机,代替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图2示出将被传输的信息的实例。FC表示内容码,即功能码,它对应于信息的内容或功能。当再次传输同一信息时,SA表示已写出并发出信息的网路控制处理器的地址(源地址),CC表示将它与其他区分开来所必须的系列数。此外,“数据”表示待传输或处理的信息。FCS给出检测误差的数据。F是表明信息开始和结束的标记,每个标记都是8位二进制数例如11111111。每个网路控制处理器判断在流过所属回路的每个信息中是否含有与它的寄存器所储存的功能码相同的功能码,并接收它所必需的送到它的处理器的信息。与每个网络控制处理器相连接的处理器所要求的功能码,预先按下述方法寄存在每个网络控制处理器中。在节点的开始时刻,即在相连接的地方,也就是当处理器最初连接或因某种理由(例如,回路结构变化或出故障)中断后又再次连接时,每个处理器将它自身必需的信息功能码发送到图2所示的数据部分,并将寄存数据(它的表示功能码记录(FCr)的功能码被置在图2中的FC部分)送到与它相连的网络控制处理器。在寄存数据的功能码部分是FCr(表示功能码记录)的情况下,NCP从处理器接收寄存数据的网络控制处理器,在它的寄存器中储存数据部分内容,即处理连接的器件所需的功能码;同时,按图2的格式重新安排信息之后,沿着回路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发送该信息。此外,当网络控制处理器作为一个发送方传输的信息,在循环经过所属回路后返回到该处时,假定回路的功能是正常的,源地址SA是唯一的,则网络控制处理器清除该信息。如信息没有在确定的时间周期内返回,则网络控制处理将该信息重复发送预先确定的次数,直到信息返回为止。而且,中继处理机1020发送数据到NCP10和20,在该处理机中表示功能码记录(FCr)的功能码被置入数据部份和FC部份;中继处理机2130把它们发送到NCP21和30;中继处理机1240在和NCP12和40的连接处启动的瞬间,把它们发送到NCP12和40。每个NCP随后的处理与以上介绍相同。应和NCP11、13-15、21-23、31-32和41-42中的每一个相连的处理器所要求,功能码用上述的处理方法加以处理,被存贮在各个处理器中,在不同回路之间待传输的信息的功能码被寄存在NCP10、20、21、30、12和40中。这里略去了多回路系统功能码记录方法和数据传输/接收方法的详细说明,因为在上面提到的美国专利第4,366,479号“通过共用信号传输线控制信息通信的方法和系统”,或日本专利申请“传输控制方法”(未经审查的公开申请昭No.57-166756)中已对其中的实例作了详细说明。下文将参见图3-7解释上面描述的。图1示明的处理器或系统试验器130寄存了用来识别系统结构的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e,该功能码表示NCP13的寄存器在其启动瞬间或是必需的时候,与哪个回路和以哪种顺序连接何种地址处理机的信息。此外,中继处理机1020、2130和1240不仅寄存表示与其中每个处理机连接的NCP中的功能码记录的功能码(FCr),而且也寄存表示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l)。处理机130把数据发送到与它相连的NCP13,在该数据中表示回路序列的功能码(FCl)被置入图2的FC部份以识别系统结构,而数据部份是空的。已收到处理机130来的用于识别的回路序列数据的NCP13,把NCP(参见图3b的起点)自己的地址与数据部份(图2表示的)相加,形成图2所表形式的信息,并在图2表示的SA部份中NCP设置上自己的地址,表明本NCP是回路1中传输源后,将数据发送到回路1。然后,收到回路1来的这个信息的NCP12(图3a中的N1)根据功能码FCl识别出它不是表示被传输的信息的功能码FC,而是一个回路序列,在把NCP自己的地址加到信息的数据部份后,把它发送到回路1,当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回路传输系统(具有多个回路传输线,多个器件,每个器件与每个上述回路传输线上配置的每个传输控制器件相连,且中继装置与上述回路传输线彼此相连)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每个上述传输控制器件从上述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一个系统识别信息时,在逐次把其自已的地址加到上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之后,每个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把这一信息送到上述回路传输线。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5-4-24 86351/851.多回路传输系统(具有多个回路传输线,多个器件,每个器件与每个上述回路传输线上配置的每个传输控制器件相连,且中继装置与上述回路传输线彼此相连)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每个上述传输控制器件从上述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一个系统识别信息时,在逐次把其自已的地址加到上述信息的数据部分之后,每个上述的传输控制装置把这一信息送到上述回路传输线。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还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每个上述中继处理器从与其连接的一个上述回路传输接收到一个系统识别信息时,在把表示不同回路传输线之间的中继的一个标志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的数据部分的数据上之后,每个上述的中继处理器把上述信息送到其它的上述回路传输线。3.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这样一步骤,也即当上述中继处理器从上述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加上了上述中继装置的自己地址和表示不同回路传输线之间的中继的标志的信息,发送到上述其它回路传输线。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进一步包含这样一步骤在上述传输控制器件中把它自己的地址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上,在上述中继装置中将表示上述回路传输线之间中继的标志和上述中继装置的自己地址加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上,然后把这些信息送到上述回路传输线。5.根据权利要求4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还包括一个步骤当上述中继装置从上述一个回路传输线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上述系统识别信息送到上述其它回路传输线。6.根据权利要求2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其中加上了每个上述中继部分的上述标志,其值可由它自己的地址乘以-1来获得;此外,每个上述中继装置检测出上述系统识别信息已通过自身几次,而且只有当通过的次数不大于2时,才执行将上述系统识别信息中继到其它上述回路传输线这一步骤。7.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还包括一步骤,即当具有回路序列内容码的上述传输控制器件,接收到在内容码部分含有上述回路序列要求的内容码的上述系统识别的信息时,把上述系统识别信息发送到与各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相连的上述器件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当上述传输控制器件已从一个上述中继装置接收到上述系统识别信息时,把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自身地址插入表明上述系统识别信息的传输源地址的源地址部分中,和当与上述中继装置相连接的上述传输控控器件接收到在上述源地址部分中含有上述传输控制器件的自身地址的上述信息时,消除上述系统识别信息。9.多回路传输系统(包括大量回路传输线、大量器件,每个器件与在每个上述回路传输线上配置的每个传输控制器件相连接,而且中继处理器具有与在相邻两个上述回路传输线上配置的两个传输控制器件彼此相连接的中继处理器)的系统结构识别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当从一个上述器件来的系统结构识别要求信号到达与上述器件相连接的每个上述传输控制器件时,将一回路序列信息送到第一回路,上述信息含有一内容码部分(表明识别要求),源地址部分(作为传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识茂昌之森欣司铃木靖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