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3707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9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MBS复合材料包括MBS树脂、PMMA树脂、玻璃纤维、硅氧烷偶联剂、润滑剂、抗氧剂、有机色粉,MBS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苯乙烯

丁二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BS)是在粒子设计概念基础上合成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是通过乳液接枝聚合制得的三元聚合物,亚微观形态上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子的核心是经过轻度交联具有低剪切摸量的丁苯橡胶核,主要起到提高聚合物冲击韧性的作用。
[0003]由于树脂的材质较软,且线性热膨胀系数明显高于金属材料,在使用金属螺丝固定或与金属材料进行搭配组合后,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常常发生低温开裂或高温变形等问题,因而人们常常通过加入玻璃纤维等进行改性,从而降低塑料体系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和提高材料的强度。
[0004]对于当前的信号接收器,往往使用红外光进行控制,因而其产品要求具有良好的红外透光率,同时具有低的可见光透光率,以使电子元器件不可见。对于使用玻纤增强的材料,往往会大幅降低产品的透明度以及红外透过率,使红外透光率不能得到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提供一种高红外渗透率和低可见光渗透率的MBS复合材料。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MBS树脂:65份

93份;PMMA树脂:2份

10份;玻璃纤维:5份

20份;硅氧烷偶联剂:0.1份

1份;润滑剂:0.1份

1份;抗氧剂:0.1份

1份;有机色粉:0.1份

1份,MBS树脂在B50的测试条件下的维卡软化温度为78

99℃。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MBS树脂外壳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形成的硬壳层,MBS树脂外壳可以提高其与PMMA树脂的相容性,同时PMMA树脂可以促进玻璃纤维与MBS树脂的相容性,提高玻璃纤维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度,从而保持材料具有较高的红外渗透率和较低的收缩率,同时维卡软化点温度在78

99℃的MBS树脂其折射率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红外透过率;此外,利用有机色粉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可见光透过率,且不影响红外光的渗透效果,最终可以获得高红外渗透率低可见光透过率的MBS复合材料。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的平均保留长度为300

500μm,平均保留长度为300

500μm的玻璃纤维可以通过将一定长度玻璃纤维和其他树脂一同加入挤出机熔融挤出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控制玻璃纤维的喂料口位置、挤出机的型号、螺杆组合、螺杆转速和纤维原料的长度等来确定。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有机色粉由绿色粉、红色粉、紫色粉按照质量比1:(0.5

1.5):
(0.5

1.5)混合而成。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红色粉为萘环酮红,所述绿色粉为蒽醌绿,所述紫色粉为蒽醌紫。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申请通过对有机色粉进行不同颜色颜料的搭配,按照三色相原理调成黑色,可以保证材料具有较低的可见光渗透率,同时保持材料具有较高的红外光渗透率。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抗氧剂包括酚类主抗氧剂和/或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硅氧烷偶联剂为γ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或γ

(2,3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润滑剂为亚乙基双硬脂酸酰胺和/或硬脂酸锌。
[00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提供了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MBS树脂、PMMA树脂、硅氧烷偶联剂、润滑剂及抗氧剂从高混设备中投入,混合均匀后由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机中加入;
[0017](2)将玻璃纤维加入挤出设备,经挤出造粒后,可获得具有高红外渗透率的复合材料。
[001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三提供了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在家电、电子电器领域中的应用。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应用于电视机、智能家居、遥控器的红外接收部件。
[0020]作为优选方案,产品注塑时,配合蒸汽模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红外渗透率。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申请添加的PMMA树脂可以促进玻璃纤维与MBS树脂的相容性,提高玻璃纤维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度,从而保持材料具有较高的红外渗透率;此外,利用有机色粉分散在树脂体系中,可以有效降低可见光透过率,且不影响红外光的渗透效果,最终可以获得高红外渗透率低可见光透过率的MBS复合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以下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原料的来源,如无特别说明,硅氧烷偶联剂、抗氧剂、有机色粉和润滑剂均通过市售获得,且平行实验中使用的是相同的硅氧烷偶联剂、抗氧剂、有机色粉和润滑剂。
[0025]表1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原料的来源和型号
[0026][0027][0028]实施例1
‑5[0029]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包括MBS树脂、PMMA树脂、玻璃纤维、硅氧烷偶联剂、润滑剂、抗氧剂、有机色粉,各组分及含量如表2所示。MBS树脂为苯乙烯

丁二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MBS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78

99℃;玻璃纤维为E级玻璃纤维,硅氧烷偶联剂为γ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

550),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有机色粉为绿色粉、红色粉、紫色粉按照质量比1:1:1的混合物,红色粉为萘环酮红,绿色粉为蒽醌绿,紫色粉为蒽醌紫;抗氧剂由抗氧剂为酚类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辅抗氧剂按质量比为1:1混合,通过控制螺杆的转速来控制玻璃纤维的平均保留长度约为400μm左右。
[0030]上述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MBS树脂、PMMA树脂、硅氧烷偶联剂、润滑剂及抗氧剂从高混机中投入,混合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MBS树脂:65份

93份;PMMA树脂:2份

10份;玻璃纤维:5份

20份;硅氧烷偶联剂:0.1份

1份;润滑剂:0.1份

1份;抗氧剂:0.1份

1份;有机色粉:0.1份

1份,MBS树脂的维卡软化温度为78

9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的平均保留长度为300

5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色粉由绿色粉、红色粉、紫色粉按照质量比1:(0.5

1.5):(0.5

1.5)混合而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粉为萘环酮红,所述绿色粉为蒽醌绿,所述紫色粉为蒽醌紫。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红外渗透率的玻纤增强MBS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文陈平绪叶南飚官焕祥黄宝奎胡贵李玉虎吴俊付锦锋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