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包含:废液缓存模块、真空泵、控制器、废液收集模块、第一冷凝模块、第二冷凝模块;废液缓存模块与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废液缓存模块与外部的氮气气源相连;废液收集模块与废液缓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的尾气气源相连并且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第二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真空泵的排气端相连,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外部的尾气处理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尾气液化收集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高效的尾气液化收集,降低了尾气处理的成本。降低了尾气处理的成本。降低了尾气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收集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大都由换热器与缓存罐组成,经过过滤的尾气输入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器将冷凝后产生的废液以及未凝结成液体的混合气体输入至缓存罐中,缓存罐定期排放废液,然而缓存罐中残留的大量废液却得不到及时转移处理,大量冷凝后的废液在持续真空下沸腾、二次挥发,二次挥发的废气直接排放至尾气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存在尾气液化收集率低的缺陷,增加了尾气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包含:废液缓存模块、真空泵、控制器、废液收集模块、第一冷凝模块、第二冷凝模块;
[0004]废液缓存模块与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废液缓存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废液缓存模块与外部的氮气气源相连;
[0005]废液收集模块与废液缓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废液收集模块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6]第一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的尾气气源相连,第一冷凝模块的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
[0007]第二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真空泵的排气端相连,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外部的尾气处理系统相连。
[0008]进一步,废液缓存模块包含:罐体、缓冲腔、切换腔、接液腔与切换组件;
[0009]缓冲腔设置在罐体的内部,缓冲腔与第一冷凝模块相连;
[0010]切换腔设置在罐体的内部,切换腔与缓冲腔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
[0011]接液腔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接液腔与切换腔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缓冲腔、切换腔与接液腔的位置高度依次由高到低排列,接液腔与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液腔的输出端与废液收集模块相连;
[0012]切换组件连接缓冲腔、切换腔、真空泵与氮气气源,切换组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切换组件包含:三通换向阀、止回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
[0014]三通换向阀的第一进气端与缓冲腔相连,三通换向阀的第二进气端与切换腔相连,三通换向阀的排气端依次通过止回阀、第一控制阀与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三通换向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5]第一控制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6]第二控制阀的输入端与氮气气源相连,第二控制阀的输出端与切换腔相连,第二控制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7]进一步,切换组件还包含: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切换腔中,液位传感器
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切换腔的内部的液面高度。
[0018]进一步,废液收集模块包含:废液收集池与第三控制阀;
[0019]废液收集池设置在废液缓存模块的一侧;
[0020]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三控制阀的输出端与废液收集池相连,第三控制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1]进一步,第一冷凝模块包含:过滤器与第一换热器;
[0022]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
[0023]过滤器的输入端与尾气气源相连,过滤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相连。
[0024]进一步,过滤器通过手控阀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
[0025]进一步,第一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范围为7℃~10℃。
[0026]进一步,第二冷凝模块包含: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与真空泵的排气端相连,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废液缓存模块相连,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输出端与尾气处理系统相连。
[0027]进一步,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温度范围为
‑
20℃~
‑
50℃。
[00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缓存罐中的废液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导致尾气液化收集效果差的缺陷,实现了高效的尾气液化收集,降低了尾气处理的成本。
[0029]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32]首先,将结合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尾气,其应用场景广阔。
[003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包含:废液缓存模块、真空泵5、控制器9、废液收集模块、第一冷凝模块、第二冷凝模块。
[0034]具体地,如图1所示,废液缓存模块与真空泵5的进气端相连,废液缓存模块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废液缓存模块与外部的氮气气源6相连。
[0035]进一步,如图1所示,废液缓存模块包含:罐体、缓冲腔11、切换腔12、接液腔13与切换组件;缓冲腔11设置在罐体的内部,缓冲腔11与第一冷凝模块相连;切换腔12设置在罐体的内部,切换腔12与缓冲腔11通过第一单向阀121连通;接液腔13设置在罐体的内部,接液腔13与切换腔12通过第二单向阀131连通,缓冲腔11、切换腔12与接液腔13的位置高度依次由高到低排列,接液腔13与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液腔13的输出端与废液收集模块相连;切换组件连接缓冲腔11、切换腔12、真空泵5与氮气气源6,切换组件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缓冲腔11、切换腔12与接液腔13均设置在罐体的内部,节省了罐体的安装空间。
[0036]进一步,如图1所示,切换组件包含:三通换向阀141、止回阀142、第一控制阀143与第二控制阀144;三通换向阀141的第一进气端与缓冲腔11相连,三通换向阀141的第二进气端与切换腔12相连,三通换向阀141的排气端依次通过止回阀142、第一控制阀143与真空泵5的进气端相连,三通换向阀141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第一控制阀143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第二控制阀144的输入端与氮气气源6相连,第二控制阀144的输出端与切换腔12相连,第二控制阀144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本实施例通过控制三通换向阀141反复切换,实现了将切换腔12中的废液及时转移至接液腔13中,防止废液在负压环境下沸腾,进而促进废液的二次挥发,提升了本实施例对废气液化收集的效率,增强了本实施例对废气液化收集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存在的尾气液化收集效果差的缺陷,降低了尾气处理的成本。
[0037]进一步,如图1所示,切换组件还包含:液位传感器145,液位传感器145设置在切换腔12中,液位传感器145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用于检测切换腔12的内部的液面高度,便于本实施例及时转移切换腔12中的废液。
[0038]具体地,如图1所示,废液收集模块与废液缓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废液收集模块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废液缓存模块、真空泵、控制器、废液收集模块、第一冷凝模块、第二冷凝模块;所述废液缓存模块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废液缓存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废液缓存模块与外部的氮气气源相连;所述废液收集模块与所述废液缓存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废液收集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外部的尾气气源相连,所述第一冷凝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废液缓存模块相连;所述第二冷凝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真空泵的排气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废液缓存模块相连,所述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外部的尾气处理系统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缓存模块包含:罐体、缓冲腔、切换腔、接液腔与切换组件;所述缓冲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缓冲腔与所述第一冷凝模块相连;所述切换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切换腔与所述缓冲腔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接液腔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接液腔与所述切换腔通过第二单向阀连通,所述缓冲腔、所述切换腔与所述接液腔的位置高度依次由高到低排列,所述接液腔与所述第二冷凝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所述接液腔的输出端与所述废液收集模块相连;所述切换组件连接所述缓冲腔、所述切换腔、所述真空泵与所述氮气气源,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尾气处理及冷凝液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含:三通换向阀、止回阀、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一进气端与所述缓冲腔相连,所述三通换向阀的第二进气端与所述切换腔相连,所述三通换向阀的排气端依次通过所述止回阀、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端相连,所述三通换向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君圣,
申请(专利权)人:派聿克控制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