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592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送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具有三层结构,上下表面覆盖有信号隔离层,中间为信号发生层,其中信号发生层中存在传感电极,传感电极可以捕捉信号发生层中的电流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感层置于输送带覆盖胶中或者是带芯中,具有在输送带运行应变范围内高灵敏应变感应特点,并且具有理想的物理机械性能且能与天然丁苯顺丁覆盖胶体系的输送带紧密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传感层结合探测系统的探测技术,在检测准确度和广泛性上有较大提升,结合数字化输送带相关技术,可以使输送带具备本体自传感能力。具备本体自传感能力。具备本体自传感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送带
,具体涉及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送带是一种用于承载和运输散货物料的常见装备。工矿单位使用的输送带一般应用环境较为恶劣,输送带容易受到异物或外部机械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常见的破坏形式有输送带纵向撕裂、输送带接头损伤、输送带带体横断等,对于这些缺陷市面上有不少监测的方法,如监测纵向撕裂可采用拉伸开关法、一字激光法、漏料摆板法等,监测接头可以采用X光探测法、磁场定位法,监测输送带体横断可采用高速相机拍摄法、张紧器张紧力监测等。这些方法均是以外部施加各种形式的观测来达到特定功能的探测。然而,上述方法均是外部探测,而损伤是在输送带内部产生的,从内到外损害特征发生了转变,从一种特征向另一种特征进行了转化,产生了不同程度表征的模糊及淡化,最终导致外部探测失真,因而造成对于输送带损伤和破坏的误判和漏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对输送带受损的监测方法均是外部探测,而损伤是在输送带内部产生的,从内到外损害特征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不同程度表征的模糊及淡化,最终导致外部探测失真,进而引起输送带损伤和破坏的误判和漏判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包括信号发生层,以及覆盖在所述信号发生层上下表面的信号隔离层,所述信号发生层及其一侧的信号隔离层之间植入有传感电极;
[0006]所述信号发生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1.2~1.8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炭黑N234 20~30份和信号发生剂20~30份,所述信号发生剂包括氧化铋、多壁碳纳米管EC

MG和炭黑vxc

72;
[0007]所述信号隔离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5~0.8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0.8~1.6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粘合剂AS

88 0.5~2.5份、炭黑N330 5~15份和信号屏蔽剂30~50份,所述信号屏蔽剂为硫酸钡、气相法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偶联剂KH

550。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铋、所述多壁碳纳米管EC

MG和所述炭黑vxc

72的比例为1:1:3。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硫酸钡、所述气相法二氧化硅、所述三氧化二铝和所述偶联剂KH

550的比例为5:5:5:1。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的制备方法,用于上述的传感层,包括如下步骤:
[0011]S1,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1.2~1.8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炭黑N234 20

30份和信号发生剂20

30份经过混炼、匀炼成型,获得信号发生层;
[0012]S2,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5~0.8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0.8~1.6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粘合剂AS

88 0.5~2.5份、炭黑N330 5~15份和信号屏蔽剂30

50份经过混炼、匀炼成型,获得信号隔离层;
[0013]S3,将步骤S1所述的信号发生层置于两层隔离层中间,传感电极置于发生层和隔离层之间,压紧压实,获得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1,按照重量比例为1:1:3称取氧化铋、多壁碳纳米管EC

MG、炭黑vxc

72,采用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至500r/min,分散10min取出,停放60min,再次投入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至300r/min,分散10min,获得信号发生剂;
[0016]S12,称取异戊橡胶100份,加入密炼机中,密炼机的转子转速为22~24转/分钟,搅拌20~30秒;再向密炼机中投入步骤S11中的信号发生剂20~30份,密炼机的转子转速控制在22~24转/分钟,搅拌40~50秒后排出胶料,室温冷却停放4h以上,获得一段胶料;
[0017]S13,将步骤S12中的一段胶料加入密炼机中,密炼机的转子转速控制在22~24转/分钟,搅拌20~30秒;再向密炼机中投入硬脂酸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炭黑N234 20

30份,继续搅拌,搅拌40~50秒后;再投入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1.2~1.8份,搅拌50~60秒后,排出胶料,室温冷却停放4h以上,获得二段胶料;
[0018]S14,将步骤S13中的二段胶料入开炼机,翻包8~12次后出片,出片厚度调节至1~1.5mm,出片后冷却至室温,获得信号发生层。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0020]S21,按照重量比例为5:5:5:1称取硫酸钡、气相法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偶联剂KH

550,采用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至500r/min,分散10min取出,停放60min,再次投入高速分散机,转速调至300r/min,分散10min,获得信号屏蔽剂;
[0021]S22,称取异戊橡胶100份,加入密炼机中密炼机的转子转速控制为22~24转/分钟,搅拌20~30秒;再向密炼机中投入信号隔离剂30~50份,密炼机的转子转速为24~26转/分钟,搅拌50~60秒;排出胶料,室温冷却停放4h以上,获得一段胶料;
[0022]S23,将步骤S22中的一段胶料加入密炼机中,密炼机的转子转速为22~24转/分钟;搅拌20~30秒后,打开顶栓、在密炼机中投入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5~0.8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0.8~1.6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粘合剂AS

88 0.5~2.5份,炭黑N330 5~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层,以及覆盖在所述信号发生层上下表面的信号隔离层,所述信号发生层及其一侧的信号隔离层之间植入有传感电极;所述信号发生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1.2~1.8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0.5~1.0份、炭黑N234 20~30份和信号发生剂20~30份,所述信号发生剂包括氧化铋、多壁碳纳米管EC

MG和炭黑vxc

72;所述信号隔离层按照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5~0.8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0.8~1.6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粘合剂AS

88 0.5~2.5份、炭黑N330 5~15份和信号屏蔽剂30~50份,所述信号屏蔽剂为硫酸钡、气相法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偶联剂KH

5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铋、所述多壁碳纳米管EC

MG和所述炭黑vxc

72的比例为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钡、所述气相法二氧化硅、所述三氧化二铝和所述偶联剂KH

550的比例为5:5:5:1。4.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8~1.2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1.2~1.8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 0.5~1.0份、炭黑N234 20~30份和信号发生剂20~30份经过混炼、匀炼成型,获得信号发生层;S2,异戊橡胶100份、硬脂酸锌3~6份、促进剂CBBS 0.5~0.8份、促进剂TBZTD 0.1~0.2份、不溶性硫磺粉0.8~1.6份、芳烃油8~15份、防老剂BLE

650.5~1.0份、粘合剂AS

88 0.5~2.5份、炭黑N330 5~15份和信号屏蔽剂30~50份经过混炼、匀炼成型,获得信号隔离层;S3,将步骤S1所述的信号发生层置于两层隔离层中间,传感电极置于发生层和隔离层之间,压紧压实,获得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输送带用传感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S11,按照重量比例为1:1:3称取氧化铋、多壁碳纳米管E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佳春陈爱华王连娇陈希高灿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宝通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