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51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内设置有模腔,上模底部设置有型芯,型芯包括固定型芯部、第一活动型芯部、若干第二活动型芯部和若干第三活动型芯部;固定型芯部与上模之间具有环形通道,环形通道内设置有可升降的第二活动型芯部和第二活动型芯部,第二活动型芯部与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三活动型芯部与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活动型芯部和第三活动型芯部可被第一活动型芯部提升至环形通道连通,型芯、电机支架本体与模腔形成用于成型弹性体的第二型腔。这种电机模具将两次注塑在一副模具中完成,提高加工效率,且方便塑制弹性体的注塑,且方便模具的加工,节省注塑成本和模具加工成本。节省注塑成本和模具加工成本。节省注塑成本和模具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具体是一种电机模具,特别是适用于电机定子支架注塑成型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机一般包括永磁转子和定子绕组,定子绕组部分包括由线圈包围住定子铁芯组成定子磁极。一些电机的定子绕组部分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的定子支架来安装定子铁芯,由于定子支架采用硬质的塑料注塑加工而成,因生产误差,会导致铁芯尺寸的偏差而无法准确的固定在定子支架上。为了避免尺寸偏差导致难以固定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定子支架,这种定子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内固定铁芯的位置的侧壁上注塑有塑制弹性体,通过塑制弹性体的支撑和形变能够减少定子支架与铁芯之间的气隙。而这种定子支架在生产时需要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加工,传统的二次注塑加工过程先要将支架本体在一副模具中成型,然后将成型的支架本体放入另一幅模具中注塑塑制弹性体,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由于塑制弹性体注塑位置较多,导致注塑通道复杂,导致模具的加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电机模具,这种电机模具能够将两次注塑在一副模具中完成,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且这种模具能够将多处的塑制弹性体注塑位置连接成一体,从而方便塑制弹性体的注塑,且方便模具的加工,节省注塑成本和模具加工成本。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机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圆柱形的模腔,所述上模底部设置有伸入所述模腔内的型芯,所述型芯包括固定型芯部、第一活动型芯部、若干第二活动型芯部和若干第三活动型芯部;所述固定型芯部为外径小于所述模腔的圆柱状,所述固定型芯部与所述上模之间具有环形通道,所述固定型芯部自外径侧径向向内设置有若干模槽,所述模槽内端向两侧延伸有弧形槽;所述上模内设置有驱动腔,每个所述模槽顶部的所述上模上均设置有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内活动设置有与模槽两侧贴合的两块挡板,若干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驱动腔内的一侧连接于支撑环上形成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由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所述固定型芯部的模槽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型芯部,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与所述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上端穿出所述驱动腔并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顶部设置有可被支撑环抬升的延伸部;所述固定型芯部的模槽之间部分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三活动型芯部,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与所述上模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两侧设置有档位槽,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档位槽匹配的挡位块,所述模槽的两侧均设置有供所述挡位块滑移的竖槽;当所述支撑环下降至底部时,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和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填充满所述环形通道,所述型芯与所述模腔形成用于成型电机支架本体的第一型腔;当所述支撑环上升至顶部时,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和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被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提升至所述环形通道连通,所述型芯、电机支
架本体与所述模腔形成用于成型弹性体的第二型腔。这种电机模具在加工电机定子支架时,具有两个状态,一次注塑时,驱动装置将支撑环下降至底部,第二活动型芯部和第三活动型芯部填充满环形通道,进行一次注塑,将定子支架的本体注塑成型,在注塑完成冷却硬化之后,驱动装置将支撑环上升至顶部,在上升的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二活动型芯部和第三活动型芯部上移,让出环形通道的位置,使得定子支架的本体上需要二次注塑塑制弹性体的位置由环形通道连通起来,通过一个二次注塑通道即可完成各部分塑制弹性体的注塑,并且在冷却后脱模时,环形通道内的塑制弹性体会使得注塑完成的电机定子支架保持与上模固定,而由于塑制弹性体的弹性,电机定子支架也易于与上模分离,从而方便脱模,这种电机模具能够将两次注塑在一副模具中完成,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且这种模具能够将多处的塑制弹性体注塑位置连接成一体,从而方便塑制弹性体的注塑,且方便模具的加工,节省注塑成本和模具加工成本。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一电机并固定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所述支撑环上设置有螺母,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采用该结构能够方便的控制支撑环升降。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对准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设有导向柱。采用该结构使得上模在开合模移动时能够准确定位。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模上设置有与所述模腔连通的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二次注塑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环形通道外侧,当所述支撑环下降至底部时,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或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将所述二次注塑通道的入口封堵。采用该结构能够在一次注塑时由第二活动型芯部或第三活动型芯部堵住二次注塑通道的入口,防止一次注塑的材料和二次注塑的材料混合。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模内绕所述模腔设置有冷却水通道。采用该结构能够在每次型腔内注满料时通入冷却水冷却,提高注塑效率。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内设置有仅出气方向可流通的单向阀,所述一次注塑通道和所述二次注塑通道分别连接有第一回料通道和第二回料通道,所述第一回料通道和所述第二回料通道均设置有仅进气方向可流通的单向阀,所述一次注塑通道和所述二次注塑通道连接有保温储料桶,所述保温储料桶包括第一储料腔和第二储料腔,所述第一储料腔和所述第二储料腔外周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第一储料腔两侧连接一次注塑通道和第一注塑机,所述第二储料腔连接有二次注塑通道和第二注塑机,所述保温储料桶上设置有自动回料机构。由于二次注塑的模具在两种料注塑时都要停留一段时间再注塑,且为了加快注塑效率模具内设有冷却水通道,容易导致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内的料冷却硬化而堵住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通过设置自动回料机构能够在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内的材料冷却凝固之前,自动将内部的材料吸入保温储料桶内保温,防止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因材料凝固而堵塞。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自动回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腔内的第一活塞,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料腔内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连杆从顶部穿出所述第一储料腔、所述第二活塞的连杆从底部穿出所述第二储料腔,所述第一活塞的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的连杆通过升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架连接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二储料腔顶
部两侧连接二次注塑通道和第二注塑机。通过上述结构,在支撑环上升时带动第一活塞上升,一次注塑通道内残留的料会被吸入到第一储料腔内保温,并且第二活塞同时上升将第二储料腔内上一次从二次注塑通道内吸入的料排出到二次注塑通道内;同样的在支撑环下降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活塞下降,将上一次吸入到第一储料腔内的料挤出到一次注塑通道内,并且第二活塞同时下降,将二次注塑通道内的料吸入到第二储料腔内保温。以此来减少料在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内的停留时间,防止一次注塑通道和二次注塑通道因停止送料时间较长而堵塞。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与其连杆之间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圆柱形的模腔(21),所述上模(1)底部设置有伸入所述模腔(21)内的型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3)包括固定型芯部(31)、第一活动型芯部(32)、若干第二活动型芯部(33)和若干第三活动型芯部(34);所述固定型芯部(31)为外径小于所述模腔(21)的圆柱状,所述固定型芯部(31)与所述上模(1)之间具有环形通道(100),所述固定型芯部(31)自外径侧径向向内设置有若干模槽(311),所述模槽(311)内端向两侧延伸有弧形槽(312);所述上模(1)内设置有驱动腔(11),每个所述模槽(311)顶部的所述上模(1)上均设置有通道,每个所述通道内活动设置有与模槽(311)两侧贴合的两块挡板(321),若干所述挡板(321)位于所述驱动腔(11)内的一侧连接于支撑环(322)上形成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32),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32)由驱动装置(4)驱动升降;所述固定型芯部(31)的模槽(311)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活动型芯部(33),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33)与所述上模(1)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331),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33)上端穿出所述驱动腔(11)并设有第一限位块(332),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33)顶部设置有可被支撑环(322)抬升的延伸部(333);所述固定型芯部(31)的模槽(311)之间部分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三活动型芯部(34),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34)与所述上模(1)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341),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34)两侧设置有档位槽(342),所述挡板(32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档位槽(342)匹配的挡位块(323),所述模槽(311)的两侧均设置有供所述挡位块(323)滑移的竖槽(313);当所述支撑环(322)下降至底部时,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33)和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34)填充满所述环形通道(100),所述型芯(3)与所述模腔(21)形成用于成型电机支架本体的第一型腔;当所述支撑环(322)上升至顶部时,所述第二活动型芯部(33)和所述第三活动型芯部(34)被所述第一活动型芯部(32)提升至所述环形通道(100)连通,所述型芯(3)、电机支架本体与所述模腔(21)形成用于成型弹性体的第二型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为一电机(41)并固定于所述驱动腔内,所述电机(41)输出轴上连接有丝杆(42),所述支撑环(322)上设置有螺母,所述丝杆(42)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上设置有对准的导向孔(200),所述导向孔(200)内设有导向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上设置有与所述模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佳倩陈家浩郑青锋陈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振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