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21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包括:本体、烟气出口、烟气进口、换热管出入口、支撑板、换热管、金属搭扣、外套管、内杆、电动推杆、前铰支座、后铰支座、连接板;所述本体的顶部焊接有烟气出口;所述本体的底部焊接有烟气进口;所述本体的前端开设有换热管出入口;所述本体内部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本体的内部镶嵌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换热管出入口呈间隙配合;所述换热管与本体的前端通过金属搭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换热管移出结构,方便清理灰垢,且移出与移入较为方便、稳定,清理时较为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现的问题和不足。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炭化处理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泥炭化处理首先是将湿污泥进行烘干处理,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在10%左右,干化之后的污泥再进行高温的炭化,炭化处理后污泥中的重金属被钝化、有害物质被热解分解,污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到接近为0,污泥炭化可以将污泥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炭化,从而使污泥具有一定的热值,干化炭化处理过的污泥用处也非常多,可以用作海绵城市路基材料、透水砖、制作肥料改良土壤等。
[0003]污泥炭化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能量转化设备进行能量回收,将热能转化为中温中压蒸汽,再到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实现热电能的转化,转化的电能部分自用,余电上网,余气供热。大多的能量转化设备在进行热能转化时,需要先将高温烟气通入换热器,将高温烟气与换热器设备内的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再进入蒸汽室。
[0004]由于换热器长时间与烟气接触,会导致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外表面包裹一层灰垢,这层灰垢不清理灰影响换热效率,因此需要定期清理这些灰垢。但是,换热管一般设在换热器的内部,清理时不方便将换热管移出换热器,在清理灰垢时较为不便利,因而需要设计换热管的移出结构,来方便清理换热管表面的灰垢。
[0005]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包括:本体、烟气出口、烟气进口、换热管出入口、支撑板、换热管、金属搭扣、外套管、内杆、电动推杆、前铰支座、后铰支座、连接板;所述本体的顶部焊接有烟气出口;所述本体的底部焊接有烟气进口;所述本体的前端开设有换热管出入口;所述本体内部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所述本体的内部镶嵌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与换热管出入口呈间隙配合;所述换热管与本体的前端通过金属搭扣相连接;所述本体的左端与本体的右端均设有两处外套管,且外套管与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套设有内杆,且外套管与内杆滑动配合;所述内杆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焊接在换热管的前端;所述本体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轴前端铰接有前铰支座;所述前铰支座焊接在换热管前端的底部;所述电动推杆的后端铰接有后铰支座;所述后铰支座焊接在本体后端的底部。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本体的上下两端呈锥形状,且本体的中间部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请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0028]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包括:本体1、烟气出口2、烟气进口3、换热管出入口4、支撑板5、换热管6、金属搭扣7、外套管8、内杆9、电动推杆10、前铰支座11、后铰支座12、连接板901;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烟气出口2;本体1的底部焊接有烟气进口3;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换热管出入口4;本体1内部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5;本体1的内部镶嵌有换热管6;换热管6与换热管出入口4呈间隙配合;换热管6与本体1的前端通过金属搭扣7相连接;本体1的左端与本体1的右端均设有两处外套管8,且外套管8与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套管8的内侧套设有内杆9,且外套管8与内杆9滑动配合;内杆9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901;连接板901焊接在换热管6的前端;本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的输出轴前端铰接有前铰支座11;前铰支座11焊接在换热管6前端的底部;电动推杆10的后端铰接有后铰支座12;后铰支座12焊接在本体1后端的底部。
[0029]具体的,请参阅图1,本体1的上下两端呈锥形状,且本体1的中间部位呈矩形状。
[0030]具体的,请参阅图1,烟气出口2与烟气进口3均呈方形状,且烟气出口2与烟气进口3的一端均焊接有法兰,法兰为方形状,法兰的端面上均布有螺栓安装孔,用于与现有设备连接。
[0031]具体的,请参阅图2,换热管出入口4呈矩形状,且换热管出入口4的底端与支撑板5的顶端相对齐,使得换热管6移入换热管出入口4后能放置在支撑板5顶部,换热管出入口4的前端粘贴有密封垫圈,用于换热管6移入本体1后的缝隙密封,结合图1与图4,换热管6整体呈抽屉状,换热管6移入后,密封垫处在换热管6的前端与本体1前端之间,换热管6的移出与移入均通过外套管8与内杆9来导向,换热管6的移出与移入时,内杆9在外套管8内侧前后滑动。
[0032]具体的,请参阅图2,支撑板5呈方框状,且支撑板5的顶面与换热管6的底面活动连接,支撑板5用于支撑换热管6。
[0033]具体的,请参阅图1与图4,电动推杆10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电动推杆10用于推动换热管6移出本体1,或用于带动换热管进入本体1,且电动推杆10倾斜设置,还可以支撑移出状态下的换热管6的底部,提高换热管6移出后的稳定性。
[0034]具体实施步骤:
[0035]当需要清理换热管6时,将金属搭扣7打开,电动推杆10通电工作,其输出轴推动换热管6向前移出本体1,此时可方便清理换热管6,清理后,电动推杆10通电,其输出轴回缩,带动换热管6向后移入本体1,移入后,将金属搭扣7关闭,金属搭扣7采用DK603

8镀锌钢搭扣锁。
[0036]综上所述:该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通过设置换热管出入口、外套管、内杆、电动推杆,使得换热管可移出本体,清理换热管表面的灰垢较为便利;通过设置电动推杆,便于通过电动推杆来实现换热管的移出与移入,且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并且通过设置多根外套管与内杆,使得换热管移出后的状态较为稳定,清理灰垢时较为安全;本技术通过对上述结构的改进,具有换热管移出结构,方便清理灰垢,且
移出与移入较为方便、稳定,清理时较为安全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00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污泥湿热解的能量转化设备,包括:本体(1)、烟气出口(2)、烟气进口(3)、换热管出入口(4)、支撑板(5)、换热管(6)、金属搭扣(7)、外套管(8)、内杆(9)、电动推杆(10)、前铰支座(11)、后铰支座(12)、连接板(90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顶部焊接有烟气出口(2);所述本体(1)的底部焊接有烟气进口(3);所述本体(1)的前端开设有换热管出入口(4);所述本体(1)内部的底部焊接有支撑板(5);所述本体(1)的内部镶嵌有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与换热管出入口(4)呈间隙配合;所述换热管(6)与本体(1)的前端通过金属搭扣(7)相连接;所述本体(1)的左端与本体(1)的右端均设有两处外套管(8),且外套管(8)与本体(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管(8)的内侧套设有内杆(9),且外套管(8)与内杆(9)滑动配合;所述内杆(9)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板(901);所述连接板(901)焊接在换热管(6)的前端;所述本体(1)底部的左右两侧设有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文陈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鑫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