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18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基座、镜头、第一随动部件和马达,基座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一通槽,镜头的第二导向部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部,以引导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相对基座移动,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第一通槽活动,第一随动部件设有第一通孔,马达包括形变部件和连接棒,连接棒连接于镜头,连接棒的一端穿设于第一通孔,形变部件位于第一通槽外,形变部件连接于连接棒的穿设于第一通孔的一端,形变部件用于带动连接棒和镜头沿光轴方向相对基座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确保镜头在进行对焦时沿着光轴方向移动,以解决因镜头在对焦时发生偏位而导致成像解析力低的问题。解析力低的问题。解析力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像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对焦马达主要包括音圈马达和压电马达,由于压电马达推动镜头运动的行程更长更远,使得压电马达能够在实现对焦的同时兼备满足镜头的长焦范围调焦需求,所以压电马达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摄像模组。
[0003]相关技术中的压电马达主要包括底座、压电陶瓷和连接棒,压电陶瓷设于底座上,连接棒的一端与压电陶瓷连接,另一端穿过底座上的第一通孔与镜头连接,从而能够利用压电陶瓷的形变带动连接棒运动,以带镜头运动,实现对焦。但是,连接棒在与镜头组装连接后容易产生倾斜,连接棒的轴线不再与镜头的光轴平行,且连接棒与底座上的第一通孔之间的连接为硬接触连接,从而压电陶瓷在形变时会拉着连接棒沿着连接棒的轴线方向运动,导致镜头在跟着连接棒沿着与光轴方向倾斜的方向运动,以使镜头产生偏位,影响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确保镜头在进行对焦时沿着平行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以解决因镜头在对焦时发生偏位而导致成像解析力低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
[0006]基座,所述基座沿光轴方向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一通槽;
[0007]镜头,所述镜头对应所述第一导向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以引导所述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移动;
[0008]第一随动部件,所述第一随动部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通槽,且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通槽活动,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沿所述光轴方向设置;以及
[0009]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形变部件和连接棒,所述连接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镜头,所述连接棒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形变部件连接,所述形变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棒以带动所述镜头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
[0010]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中,通过在基座的第一通槽设置第一随动部件,且该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第一通槽可活动,同时将形变部件的连接棒穿过第一随动部件的第一通孔与形变部件连接,这样,如果连接棒的轴线相对光轴倾斜,在形变部件驱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镜头能够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使连接棒的另一端能够带着第一随动部件一起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第一通槽活动,调整连接棒的另一端的位置,以使连接棒的轴线平行于镜头的光轴,从而使得形变部件能够拉着连接棒沿着与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镜头能够在跟着连接棒沿光轴方
向运动,以避免镜头在运动时产生偏位,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解析力,提升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还能使镜头平稳地运动,以提升镜头的运动平稳性。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棒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从而使得形变部件能够拉着连接棒沿着与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镜头能够在跟着连接棒沿光轴方向运动,以避免镜头在运动时产生偏位,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解析力,提升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同时还能使镜头平稳地运动,以提升镜头的运动平稳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光轴方向两两垂直。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通槽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随动部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贯通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
[0013]通过限定第一随动部件为具有第一部分、连接于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结构,且限定第一部分的外周面和第一通槽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以使在连接棒的轴线相对光轴倾斜且形变部件驱动镜头沿光轴方向移动时,镜头能够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使连接棒的另一端能够带着第一随动部件一起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第一通槽活动,以使连接棒的轴线平行于镜头的光轴,从而使得形变部件能够拉着连接棒沿着与平行于光轴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镜头能够在跟着连接棒沿光轴方向运动,以避免镜头在运动时产生偏位,以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解析力;同时还限定第二部分与第一面抵接,第三部分与第二面抵接,这样可以起到限制形变部件和第一随动部件在光轴方向上的运动的作用,以使形变部件和第一随动部件承设在基座上。可见,第一随动部件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在限制形变部件和第一随动部件沿光轴方向上的运动的同时,使连接棒的另一端、第一随动部件和形变部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一起运动,使得连接棒的轴线能够保持在平行于镜头的光轴的状态,从而确保镜头能够沿着光轴方向运动,以避免镜头产生偏位,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解析力;而且结构比较简单、小巧,不仅容易生产制造,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第一随动部件占用摄像模组的空间较小,有利于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面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通槽贯通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形变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三部分抵接于容纳槽的底面,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面、所述形变部件的外周面分别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通过在基座设置容纳槽,以容纳第三部分和形变部件,使得第三部分和形变部件占用的空间是基座的内部空间,有利于使摄像模组的整体结构比较紧凑,从而能够减小摄像模组的整体体积,进而有利于实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设计;且限定第三部分和形变部件的外周面与容纳槽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以避免在第一部分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时,出现第三部分、形变部件抵接于容纳槽的内侧壁面而影响第一随动部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的情况。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同
轴设置的第一孔体、第二孔体和第三孔体,所述第二孔体连通于所述第一孔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孔体的孔径自所述第二孔体与所述第一孔体的连接处沿第三方向逐渐增大,和/或,所述第三孔体连通于所述第一孔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孔体的孔径自所述第三孔体与所述第一孔体的连接处沿第四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从所述第一孔体指向所述第二孔体的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通过第一通孔为具有第一孔体、连通于第一孔体两侧的第二孔体和第三孔体的结构,且限定第二孔体为孔径沿第三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孔,第三孔体为孔径沿第四方向逐渐增大的锥形孔,以使第二孔体孔径和/或第三孔体的孔径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沿光轴方向设有第一导向部和第一通槽;镜头,所述镜头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以引导所述镜头沿着光轴方向相对所述基座移动;第一随动部件,所述第一随动部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通槽,且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一通槽活动,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沿所述光轴方向设置;以及马达,所述马达包括形变部件和连接棒,所述连接棒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镜头,所述连接棒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形变部件连接,所述形变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棒以带动所述镜头沿所述光轴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动部件能够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棒的轴线平行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光轴方向两两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沿所述光轴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通槽贯穿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随动部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于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三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一通孔依次贯通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通槽贯穿于所述容纳槽的底面,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形变部件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所述第三部分抵接于容纳槽的底面,所述第三部分的外周面、所述形变部件的外周面分别与所述容纳槽的内侧壁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岳霖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