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408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浪涌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值容易对后级用电设备造成损害的问题。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和第三分压电路;正供电线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输出正电压,第二分压电路分别与正供电线和负供电线连接后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分压电路输出负电压;输出的正电压和电源回线之间连接有负载。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正常工作时不影响使用,过压浪涌来临时能抑制电压,防止高电压对后级设备造成损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浪涌电压抑制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过压浪涌是供电线上受到雷电感应,电磁感应等产生的较高电压或其他供电设备在某些工况时产生高电压,该高电压指沿线路或电路传播的瞬态电压波,其特征是电压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值的110%;比如重型设备的关机,由于电网中电流突然消失,其线路电感反电势会造成电压上升;另一方面,线路电阻上电压降突然消失,也会电压上升。
[0003]当过压浪涌来临时,需要一种电路对过压浪涌进行吸收,实现对后级用电设备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浪涌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值容易对后级用电设备造成损害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和第三分压电路;正供电线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输出正电压,第二分压电路分别与正供电线和负供电线连接后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分压电路输出负电压。
[0007]第一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1和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路连接;正供电线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后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输出正电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1。
[0008]进一步的,第二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2和电阻R5;电阻R2的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负供电线连接后接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负供电线连接,其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第三分压电路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2。
[0009]进一步的,第三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相互串联的电阻R4和电阻R6;电阻R2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结点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负供电线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电阻R4和电阻R6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3;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相互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后输出正电压,电阻R6的另一端与负供电线连接,成为电源回线。
[0010]进一步的,输出的正电压和电源回线之间连接有负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中过压浪涌来临时,提高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或关断场效应管,让场效应管与后端用电设备进行分压,将浪涌电压的一部分由场效应管来承担,确保电路的输出电压在安全值之内达到了保护后级设备的目的。
[0013](2)本技术正常工作时不影响使用,过压浪涌时能抑制电压防止电压对后级设备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和第三分压电路;正供电线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输出正电压,第二分压电路分别与正供电线和负供电线连接后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分压电路输出负电压;输出的正电压和电源回线之间连接有负载。
[0018]实施例2
[0019]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1和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路连接;正供电线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后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输出正电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1;场效应管Q1为P沟道场效应管。
[0020]实施例3
[0021]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2和电阻R5;电阻R2的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负供电线连接后接地,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负供电线连接,其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第三分压电路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2;场效应管Q2为N沟道场效应管。
[0022]实施例4
[0023]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第三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相互串联的电阻R4和电阻R6;电阻R2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结点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负供电线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与电阻R4和电阻R6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3;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相互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后输出正电压,电阻R6的另一端与负供电线连接,成为电源回线输出负电压;场效应管Q3为N沟道场效应管。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如图1所示,正常工作电压时,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上电压VG_Q2由电阻R2和电阻R5分压决定,电阻R2和电阻R5的电阻值根据实际情况选用,N沟道场效应管Q2的VGS达到
其开启电压,场效应管Q2导通;场效应管Q2导通后,其导通电阻RDS_Q2很小可以忽略,在P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上电压VG_Q1由电阻R1和电阻R3分压决定,R1和R3的电阻值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当P沟道场效应管Q1的VGS达到开通阀值后,场效应管Q1导通,输出端有电压出;正常工作电压时,场效应管Q1的导通电阻RDS_Q1很小,可以忽略,可计算输出电压:VOUT=VIN

I*RDS_Q1≈VIN。
[0026]输出端电阻R4和电阻R6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分压,得到电压VG_Q3;选择电阻R4和电阻R6的电阻值,调整电阻R4和电阻R6的分压比例,使其在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内,电压VG_Q3低于N沟道场效应管Q3的开启电压;在过压浪涌来临时,电压VG_Q3也会随之增大,在电压VG_Q3大于场效应管Q3的开启电压时,场效应管Q3导通。
[0027]当过压浪涌来临时,电压VG_Q3随之增大,让电压VG_Q3达到N沟道场效应管Q3的开启电压,让场效应管Q3导通;场效应管Q3导通后,将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压VG_Q2拉低,场效应管Q2的导通电阻RDS_Q2迅速增大或Q2完全关断,此时,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上电压VG_Q1会迅速抬升,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上电压由电阻R1和电阻R5以及场效应管Q2的导通电阻RDS_Q2分压来决定,场效应管Q1栅极电压V_CTRL1升高后,则场效应管Q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分压电路、第二分压电路和第三分压电路;正供电线与第一分压电路连接输出正电压,第二分压电路分别与正供电线和负供电线连接后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第三分压电路输出负电压;第一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1和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路连接;正供电线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后从场效应管Q1的漏极输出正电压,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和电阻R3的结点连接,该连接点的电压标识为VG_Q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压浪涌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二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2和电阻R5;电阻R2的一端与正供电线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三分压电路连接;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开文姜雪梅蔡良莉杨青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嵘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