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408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内部设置有观测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更换机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后端内部,所述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转动齿轮,通过设置的更换机构,使得观测人员能够在检测完一个载玻片后,快速切换至下一个待检测的载玻片,无需进行载玻片取下再放置的工作,同时避免了重复拆取时载玻片容易发生偏移,导致观测机构需要重新调节的步骤,从而提高了载玻片整体的检测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学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0003]现有的医护人员在对一个患者体液中菌群检测后,需要将检测设备上的载玻片取下,更换新的载玻片,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下,且载玻片更换完成后,有时还需要重新调节观察镜的位置,影响检测质量和整体的检测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内部设置有观测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更换机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后端内部,所述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传送带的上表面设置有载玻片放置台。
[0006]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蜗杆,所述蜗杆的后端啮合连接有蜗轮,且蜗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蜗轮的上端均设置有螺纹杆,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圆周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观测机构包括镜筒,所述镜筒设置在升降板的左侧内部,所述镜筒的下端设置有物镜,所述镜筒的上端设置有目镜。
[0008]优选的,所述载玻片放置台设置有四个,左侧前端所述载玻片放置台设置在物镜的正下方。
[0009]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蜗杆、螺纹杆的下端、转轴和转杆均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内部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呈L型设置,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蜗杆的左端设置有旋钮,且旋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该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通过设置的更换机构,使得观测人员能够在检测完一个载玻片后,快速切换至下一个待检测的载玻片,无需进行载玻片取下再放置的工作,同时避免了重复拆取时载玻片容易发生偏移,导致观测机构需要重新调节的步骤,从而提高了载玻片整体的检测效率。
[0014](2)、该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能够快速地对观测机构的高度进行调节,继而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观测机构快速的检测载玻片内的液体,进而提高了此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右剖视图。
[0019]图中:1、底座;2、升降机构;201、蜗杆;202、蜗轮;203、螺纹杆;204、升降板;205、旋钮;3、观测机构;301、镜筒;302、物镜;303、目镜;4、更换机构;401、步进电机;402、转轴;403、转动齿轮;404、传送带;405、从动齿轮;406、转杆;407、载玻片放置台;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板204,升降板204的内部设置有观测机构3,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更换机构4,更换机构4包括步进电机401,步进电机401设置在底座1的后端内部,步进电机4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402,转轴402上端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转动齿轮403,转动齿轮403通过传送带404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405,从动齿轮405的内部设置有转杆406,传送带404的上表面设置有载玻片放置台407。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升降机构2包括蜗杆201,蜗杆201的后端啮合连接有蜗轮202,且蜗轮202设置有两个,两个蜗轮202的上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03,升降板204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螺纹杆203的圆周表面,当需要调节观测机构3的高度时,转动蜗杆201,蜗杆201带动两个蜗轮202转动,两个蜗轮202转动带动两个螺纹杆203转动,使得升降板204垂直移动,继而能够顺利地调节观测机构3的垂直高度,进而便于观测机构3进行检测工作。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测机构3包括镜筒301,镜筒301设置在升降板204的左侧内部,镜筒301的下端设置有物镜302,镜筒301的上端设置有目镜303,此结构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目镜303处进行观察,继而便于观察下方的载玻片内部物质,便于对载玻片内部液体进行菌群检测。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载玻片放置台407设置有四个,左侧前端载玻片放置台407设置在物镜302的正下方,四个载玻片放置台407的设置,使得检测人员能够在检测完成一个载玻片放置台407内部的载玻片后,立刻将观测机构3下方的载玻片放置台407切换成未检
测的载玻片放置台407,提高了载玻片的更换效率,继而提高了整体的检测效率。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蜗杆201、螺纹杆203的下端、转轴402和转杆406均通过轴承与底座1的内部转动连接,轴承的设置,能够对蜗杆201、螺纹杆203、转轴402和转杆406起到限位的作用,且由于轴承自身的特性,使得蜗杆201、螺纹杆203、转轴402和转杆406转动更加顺畅,避免蜗杆201、螺纹杆203、转轴402和转杆406发生卡顿影响观测机构3的高度调节,从而提高了观测机构3的使用效果。
[0025]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1的左右两侧上表面均设置有固定板5,两个固定板5均呈L型设置,两个螺纹杆203的上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固定板5的内部,两个固定板5的设置,能够对两个螺纹杆203的上端进行限位,同时提高了两个螺纹杆203上端的稳定性,使得两个螺纹杆203转动更加顺畅和稳定,继而使得升降板204移动更加稳定,且限定的升降板204的垂直移动距离,避免升降板204向上移动过多,导致移出螺纹杆203影响升降板204的使用,从而提高了螺纹杆203和升降板204的使用效果。
[0026]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升降板(204),所述升降板(204)的内部设置有观测机构(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更换机构(4),所述更换机构(4)包括步进电机(401),所述步进电机(401)设置在底座(1)的后端内部,所述步进电机(4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402),所述转轴(402)上端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转动齿轮(403),所述转动齿轮(403)通过传送带(404)传动连接有从动齿轮(405),所述从动齿轮(405)的内部设置有转杆(406),所述传送带(404)的上表面设置有载玻片放置台(4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临床医学检测菌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蜗杆(201),所述蜗杆(201)的后端啮合连接有蜗轮(202),且蜗轮(20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蜗轮(202)的上端均设置有螺纹杆(203),所述升降板(204)的左右两端内部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所述螺纹杆(203)的圆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达娃卓玛李东桓张晟嘉屠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