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3344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的栽培方法,所述的栽培方法为粗茎秦艽和小麦轮作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地;步骤2)粗茎秦艽育苗;步骤3)粗茎秦艽移栽;步骤4)粗茎秦艽采挖;步骤5)小麦播种;步骤6)小麦收获。此轮作种植模式,既解决了粗茎秦艽连作障碍问题,提高了粗茎秦艽的产量和质量,又解决了高海拔藏区牧区冬春饲料短缺的问题,增加了藏民的收入。加了藏民的收入。加了藏民的收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和农作物栽培
,特别是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干燥根入药,有祛风湿、清湿热、止脾痛、退虚热之功效,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历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入药秦艽植物有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4 种。云南省栽培的秦艽主要是粗茎秦艽,本文的技术专利技术秦艽品种也是粗茎秦艽。
[0003]近年来,化感作用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植物通过一些复杂生理代谢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出对周围植物或微生物有害和有益的一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周围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的作用称为化感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其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体内基本都含有特殊的药用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比较容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所以,药用植物更易产生化感物质,一般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有些植物分泌物中生物活性物质有利于其他某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其生长,但也有些植物分泌物中生物活性物质非常不利于其他某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限制其生长。
[0004]有研究表明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有化感作用,将秦艽套种于春小麦、春蚕豆和春油菜田中,发现小麦套种田的秦艽出苗率高,而蚕豆、油菜田的秦艽出苗率极低,甚至为零。还有研究表明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抑制作用较小麦强,麻花秦艽叶浸提液的抑制作用较根强。但粗茎秦艽化感作用一直缺乏研究,这也导致粗茎秦艽与豆科、十字花科、一些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产量都较低。在天然草地上通常可见粗茎秦艽成单一群落生长现象,这些现象可能与其化感作用有关。粗茎秦艽以根入药,被用作中草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是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有限的耕地,适宜高海拔种植条件以及栽培种植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植株常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品质和产量大幅度下降,长期连作种植严重制约着粗茎秦艽的规范化种植与生产。生产上由于一直无法解决粗茎秦艽的连作障碍问题,使粗茎秦艽的增产潜力一直得不到发挥。
[0005]中药材与农作物轮作或间套作,一直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但由于粗茎秦艽的化感作用,一直找不到适宜作物与其进行间套作或轮作。生产上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或直播的方式进行净种。另一方面,粗茎秦艽适宜生长在海拔2200米至2800米高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不适宜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冬季,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和牧草更少,致使高海拔地区冬春季牧草严重缺乏,而畜牧是高海拔地区藏区的主要产业,没有牧草,养牛数量下降,收入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在研究粗茎秦艽与小麦、玉米、豆类植物化感作用时,偶然发现在藏区迪庆中低海拔山区,包括维西在内的北纬26
°
53

~28
°
02

,东经98
°
54

~99
°
34

,海拔2200米至2500米之间。粗茎秦艽与小麦之间的化感作用不明显,且两种植物播种移栽和收获期可相互衔接,形成较好的高产优质轮作种植模式,不仅解决粗茎秦艽栽培种植过程中严重的“连作障碍”,且可解决高海拔藏区牧区春季牧草严重缺乏的问题,达到提高种植粗茎秦艽产量和质量,并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结果。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粗茎秦艽栽培种植过程中严重的“连作障碍”,以及高海拔藏区牧区春季牧草严重缺乏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方法,包括:1.选地:选择高寒山区北纬26
°
53

~28
°
02

,东经98
°
54

~99
°
34

,海拔2200米至2500米之间地区。
[0009]2.粗茎秦艽育苗:按《粗茎秦艽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53/T539

2013)进行育苗,生长2年苗龄才可进行移栽;3.粗茎秦艽移栽:粗茎秦艽移栽期一般在秋季10月下旬或春季4月上旬,移栽的田块深耕细耙,施足底肥,挖沟起垄栽培,垄宽设置(50~60cm)左右,垄沟留30cm,密度按株行距(20cm
×
25cm)规格移栽,每亩移栽1.2万株。覆盖一层地膜,视秦艽幼苗返青状况,分批次进行人工破膜盖土,保证苗齐苗壮。常规田间管理。
[0010]4. 粗茎秦艽采挖:秋季移栽的粗茎秦艽一般到第三年晚秋11月中下旬进行采挖;春季移栽的粗茎秦艽一般在第二年晚秋11月中下旬采挖;粗茎秦艽植株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挖,生长时间要1年半以上至2年。
[0011]5.小麦播种:粗茎秦艽采挖后,11月中下旬进行小麦播种,常规管理。
[0012]6.小麦收获:如收青饲料,第二年4月上旬收获青饲料;如收小麦产品
‑‑
麦粒,第二年7月中下旬收获。
[0013]粗茎秦艽和小麦轮作模式:第二年4月上旬小麦作青饲料收获后,整地4月上旬进行新一轮春季移栽粗茎秦艽;第二年7月中下旬小麦粒收获后,整地10月下旬进行新一轮秋季移栽粗茎秦艽。
[0014]此轮作模式既解决了粗茎秦艽连作障碍问题,提高了粗茎秦艽的产量和质量,又解决了高海拔藏区牧区冬春饲料短缺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藏民的收入。
[0015]本专利技术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优质高产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栽培模式简单、生态且有效。产量比常规连作种植可增产10至15%,且如春季收获小麦可增加1000 kg的小麦青饲料,夏季收获小麦可增加300kg的小麦。产品
‑‑
粗茎秦艽呈类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断面黄白色。相比常规栽培,不仅产量高且产品一等品比例较高。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产品粗茎秦艽的照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步骤1)选地:本实施地在维西县塔城镇海拔2400米左右的地区。
[0019]步骤2)粗茎秦艽育苗:参考《粗茎秦艽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DB53/T539

2013)进行露地育苗。采用高起墒撒播的方式播种,墒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纬高原地区粗茎秦艽与小麦轮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方法为粗茎秦艽和小麦轮作模式,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地;步骤2)粗茎秦艽育苗;步骤3)粗茎秦艽移栽;步骤4)粗茎秦艽采挖;步骤5)小麦播种;步骤6)小麦收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茎秦艽和小麦轮作模式为,第二年4月上旬小麦作青饲料收获后,整地4月上旬进行新一轮春季移栽粗茎秦艽;第二年7月中下旬小麦粒收获后,整地10月下旬进行新一轮秋季移栽粗茎秦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选地,为选择高寒山区北纬26
°
53

~28
°
02

,东经98
°
54

~99
°
34

,海拔2200米至2500米之间地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粗茎秦艽育苗,为按DB53/T539

2013《粗茎秦艽种子种苗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育苗,生长2年苗龄才可进行移栽。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英刘家迅梁明泰陈霞徐兴才董志渊石亚娜石瑶胡明举高正清李石开丛琨袁理春陈平芬桂敏于菲胡华冉赵远仙吴丽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