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324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剪力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包括有:基座;墙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墙体包括相连的主体、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耗能组件,设置在墙体上,耗能组件包括转轴和设置在转轴上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转轴抵于基座上,且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隔主体、第一墙角以及第二墙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耗能剪力墙通过在墙体上设置耗能组件,可有效减少主体部分的结构变形;且耗能组件可有效地将地震所产生的墙体破坏控制在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部分,并在地震结束后,便于底部墙角的修复,有利于控制主体结构的破坏并减少经济损失,为修复提供很强的便利性。供很强的便利性。供很强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


[0001]本技术涉及抗震剪力墙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受剪)破坏。又称抗震墙,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0003]可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属于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具有震后残余变形小、损伤轻、易于修复和维护及全寿命成本效益高的优点。地震作用下,普通结构的剪力墙结构的破坏多集中于受力最不利的底部,表现为混凝土的大片剥落和纵筋的压屈,破坏难以修复,修复便捷性差、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墙体抗震能力、且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包括有:
[0006]基座;
[0007]墙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墙体包括相连的主体、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
[0008]耗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耗能组件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转轴抵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隔所述主体、第一墙角以及第二墙角。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梁,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梁上,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相连,且所述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呈对称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有若干个腰孔,所述纵向钢筋和/或所述横向钢筋穿设在所述腰孔中。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焊接在所述纵向钢筋和/或所述横向钢筋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包括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分别位于所述墙体的两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梁体与第二梁体焊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包括相连的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远离所述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均包括翻折部,所述翻折部绕所述墙体的周向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焊接在所述基座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该耗能剪力墙通过在墙体上设置耗能组件,耗能组件将墙体的上部主体与下部的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隔开,且该耗能组件具有与基座相连的转轴,地震时,可有效减少剪力墙上部主体的结构变形,并将墙体的破坏控制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下部,即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部分;并在地震结束后,该耗能组件提供较强的恢复力,可直接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以下破坏部分拆除,重新焊接钢筋及浇灌混凝土进行修复,有利于控制主体结构的破坏并减少经济损失,为修复提供很强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耗能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2]图3为耗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主视图;
[0024]图5为图3的爆炸图。
[0025]图中:
[0026]100、基座;200、墙体;210、主体;220、第一墙角;230、第二墙角;240、纵向钢筋;250、横向钢筋;300、耗能组件;310、转轴;320、第一支撑梁;321、腰孔;322、水平段;323、倾斜段;324、翻折部;330、第二支撑梁;331、第一梁体;332、第二梁体;400、上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如图1

图5所示,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包括有:基座100;墙体200,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00上,墙体200包括相连的主体210、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耗能组件300,设置在墙体200上,耗能组件300包括转轴310和设置在转轴310上的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转轴310抵于基座100上,且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分隔主体210、第一墙角220以及第二墙角230。具体地,该墙体200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耗能组件300预埋与墙体200中,且转轴310设置在墙体200的底部并与基座100相抵,使墙体200整体可摇摆,提升抗震性能;且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将墙体200分隔成主体210、第一墙角220以及第二墙角230三部分,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分别支撑于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的底部,地震时,减少主体210部分的结构变形,并便于对易被破坏的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进行修复。
[0029]该耗能剪力墙还包括顶梁,主体210的一端连接在顶梁上,主体210的另一端与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相连,且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分别位于转轴310的两侧。即,墙体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梁和基座100相连,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分别位于转轴310的两侧,以支撑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且在需要对墙角修复使可拆除第
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
[0030]优选地,第一支撑梁320与第二支撑梁330呈对称设置。在地震结束后对第一墙角220和第二墙角230进行拆除后,呈对称设置的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可保证主体210部分的平衡,防止对主体210结构造成破坏。
[0031]该墙体20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200包括纵向钢筋240和横向钢筋250,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上均设有若干个腰孔321,纵向钢筋240和/或横向钢筋250穿设在腰孔321中。具体地,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均包括第一梁体331和第二梁体332,第一梁体331和第二梁体332分别位于墙体200的两侧;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灌基座100、绑扎好剪力墙钢筋以后,将被从中间割开的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分别插入剪力墙钢筋进行安装,对第一梁体331与第二梁体332进行局部焊接,起临时固定作用,插入转轴310于纵向钢筋240和横向钢筋250内并与基座100表面焊接,依次焊接其余第一梁体331与第二梁体332的切割部分,再将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焊接在纵向钢筋240和/或横向钢筋250上。
[0032]优选地,第一支撑梁320和第二支撑梁330均包括相连的水平段322和倾斜段323,倾斜段323远离水平段322的一端与转轴310相连。实际使用时,该倾斜段323自远离转轴310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墙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墙体包括相连的主体、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耗能组件,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耗能组件包括转轴和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转轴抵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分隔所述主体、第一墙角以及第二墙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梁,所述主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梁上,所述主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相连,且所述第一墙角和第二墙角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呈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墙角修复的耗能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有若干个腰孔,所述纵向钢筋和/或所述横向钢筋穿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弘吉陈跃张琪林小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