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92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6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属于半球监控技术领域,其包括安装板和半球摄像机,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布线装置,所述防护布线装置包括U形板、防护结构和布线结构,所述U形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U形板的一端与安装板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该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通过设置防护布线装置,使得半球摄像机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板上的绕线杆将线缆进行缠绕分类,进而避免多条线缆缠绕在一起,对后续的维护造成困扰,且在不使用半球摄像机时,可以将其收纳进防护壳体内,进而可以避免落灰,且在拆卸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免其被误撞而发生损坏。过程中可以避免其被误撞而发生损坏。过程中可以避免其被误撞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


[0001]本技术属于半球监控
,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

技术介绍

[0002]半球摄像机,顾名思义就是形状是个半球,仅仅是针对外形命名的,半球式摄像机由于体积小巧,外型美观,比较适合办公场所以及装修档次高的场所使用。
[0003]常见的半球摄像机在安装时,在布线过程中多条线缆十分容易相互缠绕,进而使得线缆布线混乱,不利于后期维护,且半球摄像机在不使用时,裸露在外的摄像机容易落灰,在拆卸和维护的过程中,裸露的摄像机容易被误碰进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解决了常见的半球摄像机在安装时,在布线过程中多条线缆十分容易相互缠绕,进而使得线缆布线混乱,不利于后期维护,且半球摄像机在不使用时,裸露在外的摄像机容易落灰,在拆卸和维护的过程中,裸露的摄像机容易被误碰进而发生损坏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包括安装板和半球摄像机,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布线装置,所述防护布线装置包括U形板、防护结构和布线结构,所述U形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
[0008]所述连接杆远离U形板的一端与安装板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底端与半球摄像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U形板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U形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布线结构包括齿条板和圆柱块,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板的外表面一侧啮合连接,所述齿条板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矩形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燕尾滑块的外表面一侧与U形板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板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框,所述圆框的一侧开设有圆孔。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框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设置有燕尾滑杆,所述燕尾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的内壁大小和
形状相适配,所述燕尾滑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圆槽和卡块固定连接,所述圆柱块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绕线杆。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该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通过设置防护布线装置,使得半球摄像机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辅助板上的绕线杆将线缆进行缠绕分类,进而避免多条线缆缠绕在一起,对后续的维护造成困扰,且在不使用半球摄像机时,可以将其收纳进防护壳体内,进而可以避免落灰,且在拆卸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免其被误撞而发生损坏。
[0017]2、该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通过设置传动齿轮和齿条板,使得防护结构和布线结构可以进行联动,进而使得半球摄像机收纳进防护壳体的同时通过齿条板将辅助板进行收纳,在半球摄像机进行安装布线时可以将辅助板展开,进而便于在绕线杆上进行绕线。
[0018]3、该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通过设置圆框、圆柱块、圆孔和卡块,使得辅助板和绕线杆可以拆卸,进而方便对辅助板和绕线杆进行维护,避免绕线杆发生损坏而影响布线功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螺纹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齿条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绕线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安装板;2、半球摄像机;3、防护布线装置;31、U形板;32、驱动电机;33、螺纹杆;34、防护结构;341、螺纹筒;342、燕尾矩形杆;343、第一矩形槽;344、防护壳体;35、布线结构;351、齿条板;352、燕尾滑块;353、第二矩形槽;354、圆框;355、圆柱块;356、圆槽;357、燕尾滑杆;358、卡块;359、复位弹簧;3510、辅助板;3511、绕线杆;36、传动齿轮;37、圆孔;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包括安装板1和半球摄像机2,安装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布线装置3,防护布线装置3包括U形板31、防护结构34和布线结构35,U形板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4,通过设置防护布线装置3,使得半球摄像机2在布线时,可以通绕线杆3511对线缆进行分类,进而避免缠绕,防护壳体344可以避免半球摄像机2因落灰和碰撞导致其损坏。
[0026]连接杆4远离U形板31的一端与安装板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U形板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通过设置螺纹杆33,使得螺纹杆33可以带动螺纹筒341向下运动,同时可以带动传动齿轮36转动,进而配合其他部件发挥作用。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防护结构34包括螺纹筒341,螺纹筒341的底端与半球摄像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螺纹筒341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342,U形板3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343,第一矩形槽343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34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燕尾矩形杆342,使得螺纹筒341可以沿着螺纹杆33进行运动,U形板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体344。
[0028]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布线结构35包括齿条板351和圆柱块355,螺纹杆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36,传动齿轮36与齿条板351的外表面一侧啮合连接,齿条板351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353,第二矩形槽35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燕尾滑块352,通过设置燕尾滑块352,使得燕尾滑块352可以在第二矩形槽353内壁滑动,进而起到支撑和辅助的作用,燕尾滑块352的外表面一侧与U形板31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齿条板35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框354,圆框354的一侧开设有圆孔37,圆柱块355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框354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圆柱块355和圆框354,使得辅助板3510与齿条板351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包括安装板(1)和半球摄像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设置有防护布线装置(3),所述防护布线装置(3)包括U形板(31)、防护结构(34)和布线结构(35),所述U形板(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U形板(31)的一端与安装板(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31)的外表面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32),所述驱动电机(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34)包括螺纹筒(341),所述螺纹筒(341)的底端与半球摄像机(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筒(341)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矩形杆(3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31)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343),所述第一矩形槽(343)的内壁与燕尾矩形杆(34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U形板(3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护壳体(3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布线的智能半球监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结构(35)包括齿条板(351)和圆柱块(355),所述螺纹杆(33)的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溢鑫共创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