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276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属于爆破工程辅助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泡泡水储存箱、增压泵、进水主管、喷水支管、气泡生成装置和机架,进水主管的一端通过增压泵与泡泡水储存箱相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喷水支管设置有多根,每根喷水支管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进水主管相连通,气泡生成装置安装于机架上,气泡生成装置与喷水支管一一相对应,气泡生成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安装位置与喷水支管的出水口相适配,以使得风机吹出的风能够作用于喷水支管喷出的水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爆破后的粉尘利用气泡吸附沉淀,实现了快速除尘,从而可以缩短爆破后通风除尘时间,并能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安全。能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安全。能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属于爆破工程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电站地下工程包括主厂房、主变室、引水洞、尾水洞、母线洞、交通洞等众多洞室组成的复杂洞室群,各洞室纵横交错,布置密集,施工环节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在隧洞爆破施工过程中,钻孔爆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爆破烟雾,爆破后必须向洞内压入新鲜空气,将洞内粉尘及烟雾排出洞外,待洞内粉尘及烟雾稀释到一定浓度后,施工人员方可进入隧洞进行出渣作业。目前隧洞爆破后通风除尘散烟时间长达近一小时,对于长、大、深埋隧洞甚至会更长,严重影响施工作业效率,通风除尘散烟不达标又会严重影响施工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施工作业效率的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包括泡泡水储存箱、增压泵、进水主管、喷水支管、气泡生成装置和机架,进水主管的一端通过增压泵与泡泡水储存箱相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喷水支管设置有多根,每根喷水支管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进水主管相连通,气泡生成装置安装于机架上,气泡生成装置与喷水支管一一相对应,气泡生成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安装位置与喷水支管的出水口相适配,以使得风机吹出的风能够作用于喷水支管喷出的水流。
[0005]进一步的是:喷水支管为硬质管道,风机包括外壳和扇叶,外壳具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其两端壳壁的风道,喷水支管从风道中穿过,外壳通过支架固定在喷水支管上,扇叶与喷水支管同轴设置,扇叶具有中空的传动轴,该传动轴套设在喷水支管上并转动设置,传动轴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喷水支管在传动轴的两端配设有限位卡圈。
[0006]进一步的是:进水主管、喷水支管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均为钢管,风机的外壳固定设置在喷水支管的外侧壁上。
[0007]进一步的是:进水主管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根竖向管道,两根竖向管道的顶端通过呈圆拱形走向的顶部管道相连通,喷水支管沿着进水主管的走向间隔设置多组,每组包括一根或者多根喷水支管。
[0008]进一步的是:泡泡水储存箱、增压泵、进水主管、喷水支管、气泡生成装置均安装于机架上,机架的底座配设有行走机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将本技术安放至爆破工作面一定距离(一般为20m

30m,太近会使得装置被飞石砸坏,太远会导致装置与掌子面之间的空间太大,影响效果),爆破后立即启动增压泵,并打开风机电源,泡泡水通过进水主管向各喷水支管供应,在喷水支管出口遇风机气流后,形成气泡;各喷水支管一同发射气泡,形成一道气泡屏
障,粉尘即可被气泡吸附沉淀。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本技术能够将爆破后的粉尘利用气泡吸附沉淀,实现了快速散烟除尘,从而可以缩短爆破后通风散烟除尘时间,并能保障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健康安全。相对于直接喷水降尘,本技术使用泡泡水可降低水的用量,尤其适用于遇水软化等岩性的隧洞开挖除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

A视图;
[0012]图3为图2的B

B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中气泡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实施后的效果图。
[0015]图中标记:1

泡泡水储存箱、2

进水主管、3

喷水支管、4

增压泵、5

机架、6

风机、7

外壳、8

扇叶、9

行走机构、10

隧洞、11

爆破石渣、12

粉尘、13

导线、14

电源、15

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便于理解和实施本技术,选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泡泡水储存箱1、增压泵4、进水主管2、喷水支管3、气泡生成装置和机架5,进水主管2的一端通过增压泵4与泡泡水储存箱1相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喷水支管3设置有多根,每根喷水支管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进水主管2相连通,气泡生成装置安装于机架5上,气泡生成装置与喷水支管3一一相对应,气泡生成装置包括风机6,风机6的安装位置与喷水支管3的出水口相适配,以使得风机6吹出的风能够作用于喷水支管3喷出的水流。
[0018]实施时,将本技术安放至爆破工作面一定距离(一般为20m

30m,太近会使得装置被飞石砸坏,太远会导致装置与掌子面之间的空间太大,影响效果),爆破后立即启动增压泵4,并打开风机电源,泡泡水通过进水主管2向各喷水支管3供应,在喷水支管3出口遇风机6气流后,形成气泡15;各喷水支管3一同发射气泡15,形成一道气泡屏障,粉尘即可被气泡15吸附沉淀。
[0019]可以理解的是,风机6可以独立设置于喷水支管3喷设出来的水流旁侧或者后方,只要能够使得风机6吹出的风能够作用于水流即可形成气泡15。为使得结构简单可靠,本技术具体可采用如下结构方式实现:喷水支管3为硬质管道(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即可,通常优选为钢管),风机6包括外壳7和扇叶8,外壳7具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其两端壳壁的风道,喷水支管3从风道中穿过,外壳7通过支架固定在喷水支管3上,扇叶8与喷水支管3同轴设置,扇叶8具有中空的传动轴,该传动轴套设在喷水支管3上并转动设置,传动轴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驱动机构(一般通过电机及齿轮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在传动轴上设置相应的齿轮即可),喷水支管3在传动轴的两端配设有限位卡圈,限位卡圈固定在喷水支管3上,用于限定扇叶8的轴向位置。
[0020]本技术优选将进水主管2、喷水支管3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管路均设置为钢管,风机6的外壳7固定设置在喷水支管3的外侧壁上。这样供水管路即可起到安装机架的作
用,简化了装置结构。具体地,进水主管2包括并排设置的两根竖向管道,两根竖向管道的顶端通过呈圆拱形走向的顶部管道相连通,喷水支管3沿着进水主管2的走向间隔设置多组,每组包括一根或者多根喷水支管3。进水主管2的该结构布置方式可以更好地与隧洞10断面形状相适配,有益于提高除尘效果。一般可在隧洞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三组喷水支管3,相邻两组喷水支管3的间距控制在20cm左右。喷水支管3的喷水方向则没有严格限制,以尽量朝向隧洞10内腔、便于风机6喷吹的原则进行设计即可。
[0021]为便于装置整体的移动,泡泡水储存箱1、增压泵4、进水主管2、喷水支管3、气泡生成装置均安装于机架5上,机架5的底座配设有行走机构9。行走机构9通常可以采用滚轮的方式,滚轮可以靠人力推动,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泡水储存箱(1)、增压泵(4)、进水主管(2)、喷水支管(3)、气泡生成装置和机架(5),进水主管(2)的一端通过增压泵(4)与泡泡水储存箱(1)相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结构,喷水支管(3)设置有多根,每根喷水支管(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进水主管(2)相连通,气泡生成装置安装于机架(5)上,气泡生成装置与喷水支管(3)一一相对应,气泡生成装置包括风机(6),风机(6)的安装位置与喷水支管(3)的出水口相适配,以使得风机(6)吹出的风能够作用于喷水支管(3)喷出的水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爆破施工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水支管(3)为硬质管道,风机(6)包括外壳(7)和扇叶(8),外壳(7)具有沿轴线方向贯穿其两端壳壁的风道,喷水支管(3)从风道中穿过,外壳(7)通过支架固定在喷水支管(3)上,扇叶(8)与喷水支管(3)同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先刚钟权汪垚席传鹏胡珊霞陈璐黄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