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23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括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束带层端点处;所述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胎肩位置;所述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设置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缠绕方式由于肩部冠带条部分位置可达三层冠带条,能有效束缚住肩部各部件的变形导致轮胎肩部生热过高过快而损坏,中间双层与单层冠带的交替既能满足对轮胎胎面的束缚,也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也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也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地涉及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对于轮胎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轮胎的高速性能更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汽车轮胎的高速性能也是轮胎
的重点。其中轮胎的重要组成部件冠带条对轮胎的高速性能起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冠带条的缠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轮胎的高速性能,因此如何通过冠带条缠绕方式来达到轮胎的高速性能也成了轮胎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设计一种高性能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包括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束带层端点处;所述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胎肩位置;所述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设置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之间。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设置在束带层端点处,能有效束缚住一号与二号带束层端点处之间的摩擦剪切力,避免导致生热过高造成该部位轮胎胶部件胶烧损坏;胎肩位置受力相对其他部位要大,本技术在胎肩位置设置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通过冠带条双层缠绕增加束缚力减少胎面部位的变形生热;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之间为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既能满足冠带条的保护与束缚,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冠带条的宽度为12

17mm,如13mm、15mm、16mm等。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的冠带条均以螺旋方式缠绕。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冠带条的宽度为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方式为:所述冠带条自轮胎本体束带层端点处起始角度360度缠绕一圈后,螺距为4mm继续缠绕一圈,然后螺距为8mm缠绕2

4圈(如2圈、3圈或4圈),其余未缠绕部位按照螺距为12mm继续缠绕至轮胎本中央位置。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所采用的缠绕方式由于肩部冠带条部分位置可达三层冠带条,能有效束缚住肩部各部件的变形导致轮胎肩部生热过高过快而损坏,中间双层与单层冠带的交替既能满足对轮胎胎面的束缚,也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浪费,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3]图中,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A、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C。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5]实施例1:
[0016]本实施例以冠带条的宽度为15mm为例,所述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包括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A、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C;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A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束带层端点处;所述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胎肩位置;所述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C设置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之间。
[0017]所述冠带条自轮胎本体束带层端点处起始角度360度缠绕一圈后,螺距为4mm继续缠绕一圈,然后螺距为8mm缠绕2

4圈,其余未缠绕部位按照螺距为12mm继续缠绕至轮胎本中央位置,形成螺旋方式缠绕,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左右呈轴对称的三层搭接区域A、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C。
[0018]本技术所述轮胎本体包括胎体帘布,所述胎体帘布上方设置束带层,束带层包括一号带束层和设置在一号带束层上方的二号带束层;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A设置在束带层端点处,能有效束缚住一号与二号带束层端点处之间的摩擦剪切力,避免导致生热过高造成该部位轮胎胶部件胶烧损坏;胎肩位置受力相对其他部位要大,本技术在胎肩位置设置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通过冠带条双层缠绕增加束缚力减少胎面部位的变形生热;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B之间为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C,既能满足冠带条的保护与束缚,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浪费。
[0019]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具体个案,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技术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束带层端点处;所述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呈轴对称设置在轮胎本体两侧的胎肩位置;所述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设置在位于轮胎本体两侧的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带条三层搭接区域、冠带条双层搭接区域和冠带条单双层交替搭接区域的冠带条均以螺旋方式缠绕。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冠带条的宽度为12

17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冠带条缠绕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庆海秦增亮秦增辉赵永刚张忠伟王洪超桑贤顺唐俊萍李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