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200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烧杯领域,具体为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其包括杯体、筒体、活塞、圆环、拉绳、盒体、支撑杆、绕线轮、蜗轮和蜗杆;杯体顶部设置顶封板;筒体竖直设置在杯体底部内壁上;活塞配合滑动设置在筒体内,活塞上竖直设置连杆,连杆顶部水平设置压板;圆环滑动套在筒体上;盒体设置在筒体外周壁上;支撑杆水平且转动设置在盒体内壁上;绕线轮和蜗轮均设置在支撑杆上;拉绳一端绕在绕线轮上,拉绳另一端与圆环顶部连接;蜗杆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盒体底部内壁上,蜗杆与蜗轮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方便对液体进行搅拌,且搅拌过程中不会有液体从杯体上方溅出,使用安全性高。另外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在检测液中的高度,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


[0001]本技术涉及烧杯领域,具体是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的烧杯顶部完全敞开,在搅拌时极易发生溶液飞溅的情况,如果溶液的腐蚀性较强,溶液飞溅时极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当前的烧杯在搅拌时一般需要借助搅拌棒,使用的工具较多,过程较为繁琐。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83669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包括烧杯主体、烧杯底座和防溅顶板,该食品检测用烧杯结构合理,实验效果好,安全性高,便于溶液混合,适合投入生产并推广使用。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内齿轮和外齿轮自由配合转动,在放置盘上放入食品后,由于重力会带动内齿轮和外齿轮自己转动,不能自己保持在某一高度,必须要操作者手动控制外齿轮来改变食品的高度,当需要较长时间保持一个检测高度时容易造成操作者手酸的问题,且难以保持食品检测整个过程中的一致高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顶部开口小安全性高同时便于检测液体混合且方便保持食品在检测液中的高度的食品检测用烧杯。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包括杯体、筒体、活塞、圆环、拉绳、盒体、支撑杆、绕线轮、蜗轮和蜗杆;
[0007]杯体透明,杯体顶部设置顶封板,顶封板中间位置竖直设置通孔a,顶封板边缘位置设置出液槽;筒体竖直设置在杯体底部内壁中间位置处,筒体顶部穿过通孔a,筒体周壁底部设置弧形槽和多组通孔b;活塞配合滑动设置在筒体内,活塞上竖直设置连杆,连杆顶部水平设置压板,压板位于筒体上方;圆环滑动套在筒体上,圆环上端面设置环形槽,环形槽槽底设置多组通孔c;
[0008]盒体设置在筒体外周壁上,盒体位于顶封板上方;支撑杆水平且转动设置在盒体内壁上;绕线轮和蜗轮均设置在支撑杆上;拉绳一端绕在绕线轮上,拉绳另一端穿过盒体底部并与圆环顶部连接;蜗杆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盒体底部内壁上,蜗杆与蜗轮啮合,蜗杆顶部穿过盒体顶部,蜗杆顶部设置旋钮。
[0009]优选的,旋钮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旋钮外套有防滑套。
[0010]优选的,出液槽外侧弧形面与杯体内周面共面。
[0011]优选的,弧形槽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上下设置多排,且每一排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
[0012]优选的,压板为圆板,压板直径大于筒体外周圆直径。
[0013]优选的,圆环直径小于通孔a孔径。
[0014]优选的,盒体底部距离顶封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十五毫米。
[0015]优选的,拉绳为防腐蚀绳。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向上拉动压板将活塞从筒体中拔出,然后将检测用的液体从筒体倒入杯体内,再将活塞插入筒体内,向下压压板,气体从通孔b和弧形槽进入液体中,起到搅拌作用,再重复上拉下压压板,将液体吸入筒体内再压出,进一步充分使液体混合均匀,且顶部设置顶封板和圆环,搅拌过程中不会有液体从杯体上方溅出,使用安全性高。将待检测的食品放置在环形槽内,转动旋钮使圆环下降,将食品沉入检测液中即可进行检测,从杯体外观察检测结果,另外由于蜗杆和蜗轮的螺纹自锁性,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在检测液中的高度,不需要操作者手动保持食品的检测高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和图3均为图1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杯体;2、顶封板;3、出液槽;4、通孔a;5、筒体;6、弧形槽;7、通孔b;8、活塞;9、连杆;10、压板;11、圆环;12、环形槽;13、通孔c;14、拉绳;15、盒体;16、支撑杆;17、绕线轮;18、蜗轮;19、蜗杆;20、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包括杯体1、筒体5、活塞8、圆环11、拉绳14、盒体15、支撑杆16、绕线轮17、蜗轮18和蜗杆19;
[0023]杯体1透明,杯体1顶部设置顶封板2,顶封板2中间位置竖直设置通孔a4,顶封板2边缘位置设置出液槽3,出液槽3外侧弧形面与杯体1内周面共面;筒体5竖直设置在杯体1底部内壁中间位置处,筒体5顶部穿过通孔a4,筒体5周壁底部设置弧形槽6和多组通孔b7,弧形槽6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7上下设置多排,且每一排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活塞8配合滑动设置在筒体5内,活塞8上竖直设置连杆9,连杆9顶部水平设置压板10,压板10位于筒体5上方;圆环11滑动套在筒体5上,圆环11上端面设置环形槽12,环形槽12槽底设置多组通孔c13;
[0024]盒体15设置在筒体5外周壁上,盒体15位于顶封板2上方;支撑杆16水平且转动设置在盒体15内壁上;绕线轮17和蜗轮18均设置在支撑杆16上;拉绳14一端绕在绕线轮17上,拉绳14另一端穿过盒体15底部并与圆环11顶部连接;蜗杆19竖直且转动设置在盒体15底部内壁上,蜗杆19与蜗轮18啮合,蜗杆19顶部穿过盒体15顶部,蜗杆19顶部设置旋钮20,旋钮20为圆形或正多边形,旋钮20外套有防滑套。
[0025]本实施例中,向上拉动压板10将活塞8从筒体5中拔出,然后将检测用的液体从筒体5倒入杯体1内,再将活塞8插入筒体5内,向下压压板10,气体从通孔b7和弧形槽6进入液体中,起到搅拌作用,再重复上拉下压压板10,将液体吸入筒体5内再压出,进一步充分使液体混合均匀,且顶部设置顶封板2和圆环11,搅拌过程中不会有液体从杯体1上方溅出,使用安全性高。将待检测的食品放置在环形槽12内,转动旋钮20使圆环11下降,将食品沉入检测
液中即可进行检测,从杯体1外观察检测结果,另外由于蜗杆19和蜗轮18的螺纹自锁性,可以很好地保持食品在检测液中的高度,不需要操作者手动保持食品的检测高度,省时省力。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包括杯体1、筒体5、活塞8、圆环11、拉绳14、盒体15、支撑杆16、绕线轮17、蜗轮18和蜗杆19;
[0028]杯体1透明,杯体1顶部设置顶封板2,顶封板2中间位置竖直设置通孔a4,顶封板2边缘位置设置出液槽3,出液槽3外侧弧形面与杯体1内周面共面;筒体5竖直设置在杯体1底部内壁中间位置处,筒体5顶部穿过通孔a4,筒体5周壁底部设置弧形槽6和多组通孔b7,弧形槽6对称设置两组,通孔b7上下设置多排,且每一排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活塞8配合滑动设置在筒体5内,活塞8上竖直设置连杆9,连杆9顶部水平设置压板10,压板10位于筒体5上方;圆环11滑动套在筒体5上,圆环11上端面设置环形槽12,环形槽12槽底设置多组通孔c13;
[0029]盒体15设置在筒体5外周壁上,盒体15位于顶封板2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检测用烧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筒体(5)、活塞(8)、圆环(11)、拉绳(14)、盒体(15)、支撑杆(16)、绕线轮(17)、蜗轮(18)和蜗杆(19);杯体(1)透明,杯体(1)顶部设置顶封板(2),顶封板(2)中间位置竖直设置通孔a(4),顶封板(2)边缘位置设置出液槽(3);筒体(5)竖直设置在杯体(1)底部内壁中间位置处,筒体(5)顶部穿过通孔a(4),筒体(5)周壁底部设置弧形槽(6)和多组通孔b(7);活塞(8)配合滑动设置在筒体(5)内,活塞(8)上竖直设置连杆(9),连杆(9)顶部水平设置压板(10),压板(10)位于筒体(5)上方;圆环(11)滑动套在筒体(5)上,圆环(11)上端面设置环形槽(12),环形槽(12)槽底设置多组通孔c(13);盒体(15)设置在筒体(5)外周壁上,盒体(15)位于顶封板(2)上方;支撑杆(16)水平且转动设置在盒体(15)内壁上;绕线轮(17)和蜗轮(18)均设置在支撑杆(16)上;拉绳(14)一端绕在绕线轮(17)上,拉绳(14)另一端穿过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咏琪刘翠芳谢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