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384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以配置有抗体颗粒的微流控芯盘进行样本加样及反应,转动伺服电机配合微流控芯盘,以不同的输出驱动微流控盘完成不同的转动动作、辅助检测,光学检测单元则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下,用于完成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将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设置于外壳与盖体间的空间内,以锁扣实现检测过程中外壳与盖体的闭合,确保检测精度及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造价降低,进而可以实现检测灵敏度与检测成本的平衡,检测效果好,效率高,精度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测试的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检测仪。

技术介绍

[0002]单分子免疫检测技术(Single Molecule Counting)是蛋白生物标志物检测领域的突破性新技术,核心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实现检测体积容量的浓缩,一般是将检测容腔内液体浓缩成容腔表面面积的信号检测,利用激光聚焦于表面积上单个荧光标记分子,再进行单个荧光信号计数,进而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对蛋白的计量,灵敏度非常高。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单分子免疫检测的实现的自动化过程仪器造价较高,无法实现检测灵敏度、自动化与检测成本的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包括:
[0006]一微流控芯盘,配置有抗体颗粒,用于样本加样及反应;
[0007]一转动伺服电机,配合微流控芯盘设置,用于以不同的输出驱动微流控芯盘完成不同的转动动作、辅助检测;
[0008]一光学检测单元,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下,用于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
[0009]优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盘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和盖面,底座和盖面间设有微流道;所述盖面上设有注液加样口,所述注液加样口与微流道的若干加样区空间连通,所述微流道还包括顺次设于每个加样区后的反应区和废液区;所述光学检测单元配合反应区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加样区内设有二抗颗粒,所述二抗颗粒包裹于荧光微球外;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固相包埋一抗颗粒。
[0011]优选地,所述微流控芯盘为圆环形盘,若干加样区以微流控芯盘的轴心为中心、均匀环设于微流控芯盘上;每一组加样区和反应区间、反应区和废液区间设有微流道阀门。
[0012]优选地,对应所述注液加样口设有防溢塞。
[0013]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光激发器和光接收器,对应光激发器与反应区间设有第一光路,对应光接收器与反应区间设有第二光路。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均为L型,所述第一光路的折角处设有光二向反射透射过滤片,所述第二光路的折角处设有光全反射片,所述光二向反射透射过滤片和光全反射片平行设置且第一光路和第二光路与反应区匹配的光路段重叠。
[0015]优选地,所述反应区与光学检测单元间设有可移动挡片。
[0016]一种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设备,包括外壳与盖体,所述外壳与盖体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所述外壳与盖体间设有锁扣。
[0017]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有显示屏,对应所述显示屏的外壳内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所述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的光学检测单元配合设置。
[0018]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通过配置有抗体颗粒的微流控芯盘进行样本加样及反应,转动伺服电机配合微流控芯盘,以不同的输出驱动微流控盘完成不同的转动动作、辅助检测,光学检测单元则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下,用于完成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将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设置于外壳与盖体间的空间内,以锁扣实现检测过程中外壳与盖体的闭合,确保检测精度及安全性。
[0019]本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及设备造价降低,进而可以实现检测灵敏度与检测成本的平衡,检测效果好,效率高,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中单分子免疫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设置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的单分子免疫检测设备的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盘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25]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包括:
[0026]一微流控芯盘1,配置有抗体颗粒(图中未示出),用于样本加样及反应;
[0027]一转动伺服电机2,配合微流控芯盘1设置,用于以不同的输出驱动微流控芯盘1完成不同的转动动作、辅助检测;
[0028]一光学检测单元,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1下,用于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
[0029]本技术中,光学检测单元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1下,用于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
[0030]本技术中,转动伺服电机2显然由控制器进行控制,实现不同转速及时间间隔的转动,而光学检测单元也显然由控制器控制其检测开始和结束、获取检测结果;此处控制器的设置非本技术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据需求自行设置。
[0031]所述微流控芯盘1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3和盖面4,底座3和盖面4间设有微流道5;所述盖面4上设有注液加样口6,所述注液加样口6与微流道5的若干加样区7空间连通,所述微流道5还包括顺次设于每个加样区7后的反应区8和废液区9;所述光学检测单元配合反应区8设置。
[0032]所述加样区7内设有二抗颗粒(图中未示出),所述二抗颗粒包裹于荧光微球外;所述反应区8内设有固相包埋一抗颗粒(图中未示出)。
[0033]所述微流控芯盘1为圆环形盘,若干加样区7以微流控芯盘1的轴心为中心、均匀环
设于微流控芯盘1上;每一组加样区7和反应区8间、反应区8和废液区9间设有微流道阀门10。
[0034]对应所述注液加样口6设有防溢塞。
[0035]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盘1一般为圆环形盘状,中心位置是其固定安装孔,向外一圈为加样区7,加样区7内预包埋冻干的二抗颗粒,二抗颗粒包被有荧光微球;加样区7向外一圈区域为反应区8,反应区8内也预先在底部固相包埋一抗颗粒,在加样区7和反应区8间以微流道阀门10空间连通;反应区8向外一圈区域为废液区9,未结合的二抗微球被排入废液区9,反应区8和废液区9以微流道阀门10空间连通。
[0036]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盘1的各分区与对应的微流道阀门10组成一个反应体系,微流控芯盘1可以对称设计多组反应体系,一般为4~8组反应体系设计,可同时检测和自动分析4~8个样本。
[0037]本技术中,微流控芯盘1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3和盖面4,由盖面4实现大范围防止污染,而由于盖面4上设有注液加样口6,故对应注液加样口6还可以设置防溢塞,确保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准确、非污染。
[0038]本技术中,对应注液加样口6的底座3上设置加样区7,由于微流控芯盘1由电机2驱动绕轴转动,且为了降低微流控芯盘1的振动,故转动伺服电机2的输出轴一般贯穿微流控芯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微流控芯盘,配置有抗体颗粒,用于样本加样及反应;一转动伺服电机,配合微流控芯盘设置,用于以不同的输出驱动微流控芯盘完成不同的转动动作、辅助检测;一光学检测单元,配合设于微流控芯盘下,用于完成单分子荧光信号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盘包括配合设置的底座和盖面,底座和盖面间设有微流道;所述盖面上设有注液加样口,所述注液加样口与微流道的若干加样区空间连通,所述微流道还包括顺次设于每个加样区后的反应区和废液区;所述光学检测单元配合反应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区内设有二抗颗粒,所述二抗颗粒包裹于荧光微球外;所述反应区内设有固相包埋一抗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疫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盘为圆环形盘,若干加样区以微流控芯盘的轴心为中心、均匀环设于微流控芯盘上;每一组加样区和反应区间、反应区和废液区间设有微流道阀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离心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分子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凯张涛王洋王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迈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