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88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高效过滤单元、污泥回流装置、设备操作间,所述内筒体与外筒体同轴安装,内外筒体之间通过隔板分割,依次设置有A1、O1、A2、O2;A1、A2底部固定安装第一曝气装置,采用大孔径曝气方式,好氧区O1、O2底部固定安装第二曝气装置,采用微气泡曝气方式;高效过滤单元固定安装于内筒体中,由固定架、曝气管、过滤组件、集水管路组成,污泥回流气提装置固定安装于内筒体,污泥回流由内筒体回流至A1,污泥回流比50%~100%,通过分段进水方式补充缺氧区反硝化所需碳源,省去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泵。混合液回流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治理
,涉及农村污水治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两级 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两级A/O工艺是传统A/O工艺的改良形式,该工艺能充分利用原水碳源、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同时能充分利用反硝化产生的碱度,减小内回流量,对于处理低C/N比废水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现有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中泥水分离过程多采用沉淀、MBR过滤(膜生物反应器)的形式,沉淀池具有占地面积大,沉淀效果受污泥性状影响较大,MBR膜投资及运行成本高、膜的清洗维护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具有高效过滤单元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以适用于农村污水处理中单户及少户并联的生活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是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描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以满足农村污水处理中单户及少户并联的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高效过滤单元、污泥回流装置,还包括:
[0008]四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
[0009]两套曝气装置,分别为: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均由PVC管制作;
[0010]进水口、排泥口、产水口、气泵;
[0011]外筒体与内筒体材质可采用PP、PE注塑成型;
[0012]内筒体同轴安装在外筒体内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顺序安装在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第一隔板、第四隔板分割形成一级缺氧区A1,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分割形成一级好氧区O1,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分割形成二级缺氧区A2,第三隔板、第四隔板分割形成二级好氧区O2;
[0013]一级缺氧区A1、二级缺氧区A2底部安装第一曝气装置,一级好氧区O1、二级好氧区O2底部安装第二曝气装置,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均与气泵连接;
[0014]高效过滤单元、污泥回流装置固定安装于内筒体中,高效过滤单元与气泵连接,污泥回流装置与气泵连接;
[0015]进水口设置于外筒体侧壁上部,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一级缺氧区A1、二级缺氧区 A2内部;排泥口设在外筒体侧壁下部;产水口设置于外筒体侧壁上部,产水口内部连接至高效过滤单元;
[0016]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二级好氧区O2边界的内筒体上分别设置过流孔。
[0017]进一步的,外筒体外部设置加强筋,增加装置的强度和整体性。
[0018]进一步的,外筒体上部设置顶盖,有利于装置内生化反应的保温。
[0019]进一步的,所述高效过滤单元由固定架、底部曝气管、过滤组件、集水管路,挡板组成,固定架由不锈钢方管制作,采用螺栓固定于内筒体底部,底部曝气管固定安装于固定架底部,底部曝气管进气端连接气泵,挡板固定于固定架两侧,其作用为使高效过滤单元内外形成循环流,有助于过滤组件表面稳定过滤层的形成,过滤组件安装于固定架内部,过滤组件两端连接集水管路。高效过滤单元具有结构简单、产水通量高、反洗方便、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002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由支撑骨架、不锈钢滤网、梯形卡组成,支撑骨架为圆柱形管,管壁开孔,孔径为10

15mm,所述圆柱形管为pp或PE材质,注塑而成,支撑骨架一侧预留梯形卡槽,不锈钢滤网包附于支撑骨架表面,由梯形卡固定于梯形卡槽内,支撑骨架两端连接集水管路,支撑骨架与集水管路连接端需放置密封圈,两端集水管路汇合后连接产水口。
[0021]进一步的,污泥回流装置由进气管和回流管组成,所述污泥回流装置采用气提方式,其固定安装于内筒体中,进气管与回流管连接,进气管进气端与气泵连接;回流管回流至一级缺氧区A1,污泥回流比为50%~100%。通过分段进水的方式补充缺氧区反硝化所需碳源,取代混合液回流,省去混合液回流泵。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产水自吸泵、阀门,所述阀门为电动阀,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开闭状态;
[0023]所述进水口到一级缺氧区A1、二级缺氧区A2的管路上设置阀门;进水管分为两支分别进水至缺氧区A1和缺氧区A2,所述两个进水管分支均安装阀门,用于调节进水流量。
[0024]所述排泥口外设置阀门;排泥口可以连接排泥管,阀门可以设置在排泥管上。
[0025]所述高效过滤单元底部曝气管进气端设置阀门;
[0026]所述污泥回流装置进气管进气端设置阀门;
[0027]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进气管进气端设置阀门;
[0028]所述产水口外部设置阀门;
[0029]所述产水自吸泵与产水口外部连接;
[0030]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产水自吸泵、所述阀门、气泵电连接。
[0031]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产水口外接产水管,产水管分支连接反洗管,反洗管上设置阀门a,反洗管进气端与风机连接;产水管后设置阀门b,后设置压力传感器,再后与产水自吸泵连接,产水自吸泵后设置产水回流管,产水回流管设置阀门c,产水回流管回流至内筒体,产水管末端设置阀门d,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阀门a

d为电动阀,也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开闭状态。
[0032]进一步的,所述高效过滤单元内部的底部曝气管使用穿孔曝气管,穿孔孔径为5
‑ꢀ
7mm;所述高效过滤单元内部的过滤组件中,不锈钢滤网孔径为25~100μm。
[003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穿孔孔径为10

30mm,采用大孔径曝气方式,其主要作用是缺氧区混合液的混合搅拌;第二曝气装置穿孔孔径为5

7m,采用微气泡曝气方式,其主要作用为好氧区混合液的曝气充氧及混合液的混合搅拌。
[0034]产水自吸泵、自动控制系统、气泵可与主体设备分开放置于设备操作间内,并通过管道、电路或其他无线连接方式与主体设备进行连接。
[003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36]1、本技术所述的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主罐体的安装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采用全地埋式安装或半地埋式安装或地上安装的方式,适用于出水要求低的单户及少户串联的分散式污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体(1)、内筒体(2)、高效过滤单元(5)、污泥回流装置(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块隔板,分别为: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第四隔板(34);两套曝气装置,分别为:第一曝气装置(41)、第二曝气装置(42);进水口(11)、排泥口(13)、产水口(12)、气泵;内筒体(2)同轴安装在外筒体(1)内部,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第四隔板(34)顺序安装在内筒体(2)与外筒体(1)之间,第一隔板(31)、第四隔板(34)分割形成一级缺氧区A1,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分割形成一级好氧区O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分割形成二级缺氧区A2,第三隔板(33)、第四隔板(34)分割形成二级好氧区O2;一级缺氧区A1、二级缺氧区A2底部安装第一曝气装置(41),一级好氧区O1、二级好氧区O2底部安装第二曝气装置(42),第一曝气装置(41)、第二曝气装置(42)均与气泵连接;高效过滤单元(5)、污泥回流装置(6)固定安装于内筒体(2)中,高效过滤单元(5)与气泵连接,污泥回流装置(6)与气泵连接;进水口(11)设置于外筒体(1)侧壁上部,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一级缺氧区A1、二级缺氧区A2内部;排泥口(13)设在外筒体(1)侧壁下部;产水口(12)设置于外筒体(1)侧壁上部,产水口(12)内部连接至高效过滤单元(5);第一隔板(31)、第二隔板(32)、第三隔板(33)、二级好氧区O2边界的内筒体(2)上分别设置过流孔(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外部设置加强筋(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1)上部设置顶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过滤单元(5)由固定架(51)、底部曝气管(53)、过滤组件(52)、集水管路(54),挡板(55)组成,固定架(51)固定于内筒体(2)底部,底部曝气管(53)固定安装于固定架(51)底部,底部曝气管(53)进气端连接气泵,挡板(55)固定于固定架(51)两侧,过滤组件(52)安装于固定架(51)内部,过滤组件(52)两端连接集水管路(5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两级A/O工艺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南张砚龙张宇鞠花
申请(专利权)人:大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营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