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158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包括:布料装置、立式导轨、若干个料车、头部星轮、尾部星轮和烟气循环系统;头部星轮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头部;尾部星轮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尾部;立式导轨布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料车,各个料车之间首尾相接;立式导轨的上层依次经过烟气循环系统的烘干段、预热段、氧化段和冷却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带式原位氧化装置不设点火装置,工作时保持预处理后的废盐原位静止不动,只有料车前行。独立的氧化室点火焚烧有机废气,并为原位氧化提供热源,既保证了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工段的清洁、安全环保生产,又实现了带式原位氧化的烘干、预热、氧化、冷却的各工艺段与氧化室之间热能的大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能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能耗。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处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处理化工废盐中的有机物的一种方法为自蔓延热解法或热解焚烧法。

对废盐进行预处理,成球,并对粒径有要求,其弊端废盐成球只能通过圆盘成球机成球,成球效率难度大,时间长,效率低。

热解过程是由焚烧段的点火装置对物料的上层点火,然后再利用负压抽风,使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自蔓延的方式,从料层的表层开始进行,逐渐自下移动直至料层底部完成全部料层的燃烧,工效低。本技术是由尾气处理的氧化室提供的洁净的高温烟气对带式原位氧化装置氧化段进行点火、高温氧化,高温烟气由料车表层直接穿透料层,高温分解有机物,工效高,能耗低,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自蔓延对有机物不高的废盐,如氯碱行业的氯化钠的污盐,有机物含量不高,可以这样处理。但对高有机物的废盐,此方法无法处置。

自蔓延冷却段的降温烟气是依靠干燥预热的烟气进行降温,降温效率低。因此,如何去除废盐中的有机物,实现清洁化工业生产,并回收利用工业废盐,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装置、立式导轨、若干个料车、头部星轮、尾部星轮和烟气循环系统;
[0007]所述头部星轮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头部;
[0008]所述尾部星轮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尾部;
[0009]所述立式导轨布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料车,各个料车之间首尾相接;所述料车在经过立式导轨的头部时与所述头部星轮连接,并在头部星轮的带动下从立式导轨的下层移动至上层;所述料车在经过立式导轨的尾部时与所述尾部星轮连接,并在尾部星轮的带动下从立式导轨的上层移动至下层;所述立式导轨的上层依次经过烟气循环系统的烘干段、预热段、氧化段和冷却段;所述布料装置位于烘干段的前方,且位于立式导轨的上方。
[0010]优选地,所述头部星轮构成带式原位氧化装置的主动轮;所述尾部星轮构成带式原位氧化装置的从动轮;所述头部星轮与减速机、电机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立式导轨包括:上行导轨、下行导轨、头部弧形导轨和尾部弧形导轨;
所述上行导轨、下行导轨、头部弧形导轨和尾部弧形导轨形成供料车行走的的立式导轨。
[0012]优选地,所述上行导轨包括:依次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上行单轨、第一上行内轨、第二上行内轨道和第二上行单轨;
[0013]所述下行导轨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下行单轨、第二下行单轨;
[0014]所述头部弧形导轨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第二头部弧形单轨;所述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
[0015]所述尾部弧形导轨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第二尾部弧形单轨;所述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
[0016]所述第一上行单轨位于第一下行单轨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行单轨的头端位于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上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一上行单轨的尾端位于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行单轨的头端与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所述第一下行单轨的尾端与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所述第二上行单轨的头端位于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上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二上行单轨的尾端位于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二下行单轨的头端与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所述第二下行单轨的尾端与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
[0017]料车的一侧辊轮沿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内侧面、第一上行单轨的上表面、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内侧面、第一下行单轨的上表面循环行走移动;料车的另一侧辊轮沿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内侧面、第二上行单轨的上表面、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内侧面、第二下行单轨的上表面循环行走移动。
[0018]优选地,所述料车包括:料车底座、两块料车外侧板、四个辊轮;
[0019]所述料车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料车外侧板;
[0020]所述料车外侧板与料车底座围成用于放置物料的容纳空间;
[0021]两个辊轮分别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料车底座的前部外侧;
[0022]两个辊轮分别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料车底座的后部外侧;
[0023]所述转轴在辊轮与料车底座外侧之间预留有一段啮合段;所述啮合段用于与头部星轮、尾部星轮的齿头啮合,实现料车的推进。
[0024]优选地,所述料车底座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弹簧连接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用于压接在第一上行内轨或第二上行内轨道;所述料车底座的两外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横板。
[0025]优选地,所述料车底座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所述料车底座在过滤网上设置有滤球。
[0026]优选地,所述布料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物料回收仓。
[0027]优选地,所述烟气循环系统包括:氧化室、烘干段、预热段、氧化段和冷却段;所述烘干段、预热段、氧化段和冷却段沿送料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立式导轨的第一上行单轨、第一上行内轨、第二上行内轨道、第二上行单轨依次经过烟气循环系统的烘干段、预热段、氧化段和冷却段;所述氧化室的出口通过氧化段送气管经第一换热器与氧化段的上端连接;所述氧化段的下端通过氧化段排气管经第一风机与预热段的上端连接;所述预热段的下端
通过预热段排气管经第二风机与烘干段的上端连接;所述烘干段的下端通过烘干段排气管经第三风机、脱硫器、除尘器、第二换热器与氧化室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却段的上端通过冷却段循环气管经第二换热器、第四风机与所述冷却段的下端连接。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带式原位氧化装置不设点火装置(热源),热源是靠尾气处理系统的一台独立的氧化室提供。同时,工作时保持预处理后的废盐原位静止不动,只有料车前行。独立的氧化室点火焚烧有机废气,并为原位氧化提供热源,既保证了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工段的清洁、安全环保生产,又实现了带式原位氧化的烘干、预热、氧化、冷却的各工艺段与氧化室之间热能的大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装置(14)、立式导轨、若干个料车(15)、头部星轮(16)、尾部星轮(17)和烟气循环系统;所述头部星轮(16)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头部;所述尾部星轮(17)设置于立式导轨的尾部;所述立式导轨布置有若干个可移动的料车(15),各个料车(15)之间首尾相接;所述料车(15)在经过立式导轨的头部时与所述头部星轮(16)连接,并在头部星轮(16)的带动下从立式导轨的下层移动至上层;所述料车(15)在经过立式导轨的尾部时与所述尾部星轮(17)连接,并在尾部星轮(17)的带动下从立式导轨的上层移动至下层;所述立式导轨的上层依次经过烟气循环系统的烘干段(13)、预热段(12)、氧化段(11)和冷却段(10);所述布料装置(14)位于烘干段(13)的前方,且位于立式导轨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星轮(16)构成带式原位氧化装置的主动轮;所述尾部星轮(17)构成带式原位氧化装置的从动轮;所述头部星轮(16)与减速机、电机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导轨包括:上行导轨、下行导轨、头部弧形导轨(34)和尾部弧形导轨(35);所述上行导轨、下行导轨、头部弧形导轨(34)和尾部弧形导轨(35)形成供料车(15)行走的立式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原位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导轨包括:依次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上行单轨(102)、第一上行内轨(103)、第二上行内轨道(104)和第二上行单轨(105);所述下行导轨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下行单轨、第二下行单轨;所述头部弧形导轨(34)包括:并列平行设置的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第二头部弧形单轨;所述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尾部弧形导轨(35)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第二尾部弧形单轨;所述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上端连接有上层直线单轨、下端连接有下层直线单轨;所述第一上行单轨(102)位于第一下行单轨的上方;所述第一上行单轨(102)的头端位于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上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一上行单轨(102)的尾端位于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行单轨的头端与第一头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所述第一下行单轨的尾端与第一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对接;所述第二上行单轨(105)的头端位于第二头部弧形单轨的上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二上行单轨(105)的尾端位于第二尾部弧形单轨的下层直线单轨的下方;所述第二下行单轨的头端与第二头部弧形单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国华符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碳峰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