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3076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8
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包括门式吊架和两个吊装头,两个所述吊装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立杆下端且两个所述吊装头对称设置,所述吊架上端的横梁由中部拆分为可拆卸固定安装的两根横杆;所述吊装头包括支撑架、翻转机构和固定器,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杆的下端,所述翻转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器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器的内侧同时固定卡接在生态框的透水孔和连接孔内,所述翻转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自转。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自转。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自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吊装
,具体涉及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传统的河湖边坡加固,大多采用砌石、挡墙、喷混凝土等护坡结构,随着生态护坡的发展,生态框护岸逐渐应用于各类河湖边坡护岸的施工中去,常见的有阶梯式生态框和平铺式生态框,此类护岸形式具有耐久性强、环保好、安全强、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如图1所示,生态框的截面为梯形,底部为短边,顶部为长边,且底部壁厚大于顶部,受生态框结构形式以及预制重量的影响,在预制预计运输过程中,生态框均为倒扣的形态,而安装时为正扣,所以安装时需要将生态框进行翻转180
°
,而且由于生态框安装在斜坡上,所以人工搬运极为困难,不在考虑范围内,吊装安装时,因没有专用的生态框翻转吊装装置,所以在吊装翻转时较为麻烦,通常需要吊起后人工辅助翻转,工人安全性不能保证,且翻转工序麻烦缺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能够实现吊装、翻转一体化,便于生态框在边坡护岸部位的安装,解决在安装过程中人工辅助翻转、搬运困难的问题,高效便捷。
[0004]生态框的两侧壁上对称的设置有透水孔和连接孔,透水孔直径较大,作用是连通相邻的生态框起到透水的作用,连接孔在安装时贯穿钢筋,作用是将同一排相邻的生态框连接固定,本新型以生态框本身现有的透水孔和连接孔的结构作为吊装点,利用本新型的起吊装置实现生态框吊装与翻转的功能。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包括门式吊架和两个吊装头,两个所述吊装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的立杆下端且两个所述吊装头对称设置,所述吊架上端的横梁由中部拆分为可拆卸固定安装的两根横杆;所述吊装头包括支撑架、翻转机构和固定器,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杆的下端,所述翻转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器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固定器的内侧同时固定卡接在生态框的透水孔和连接孔内,所述翻转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自转。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器包括底台、吊杆和撑杆,所述底台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连接,所述吊杆与所述连接孔的位置适配且所述吊杆垂直安装在所述底台的内侧,所述撑杆数量至少为3根且圆周均布的安装在所述底台上,所述撑杆组成的外径与所述透水孔的内径适配。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器还包括固定爪,所述固定爪包括若干呈放射状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数量所述撑杆数量相同,在每根限位杆的端部位置均固定有限位片;在所述撑杆的端部伸出所述透水孔,在所述撑杆的端部开有凹槽,所述限位杆插入所述凹槽中且
所述限位片顶在所述撑杆的内侧。
[0008]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回转支承、齿轮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回转支承的外齿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台的外侧面上,所述回转支承的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齿轮固定安装,所述齿轮与所述外齿圈啮合传动连接。
[0009]优选的,两根所述横杆对接的端部结构为:其中一根所述横杆的端部为套筒,另一根所述横杆的端部为插杆,所述插杆滑动插在所述套筒中,在所述插杆和所述套筒上设置有适配的两个通孔,用U型插销插入所述通孔中将两根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成所述横梁。
[0010]优选的,在所述立杆的上端设置有吊环,所述吊环上固定安装有钢丝绳吊绳。
[0011]本技术使用原理是:在空载状态时,插销为拔出状态,吊机吊着钢丝绳吊绳将真个起吊装置下放到倒扣的生态框处,向两侧拉开吊装头,此时横梁向两侧滑动拉长,将两个吊装头上的固定器分别插入透水孔和连接孔中固定,再将固定爪插在凹槽中,吊装头固定完成,将插销插在两根横杆连接处的通孔中将横梁固定,工人远离吊装位置,吊机将生态框倒扣这吊起;当生态框吊起离地面一定距离后(该距离以生态框翻转时不碰到地面为准),吊机停止不动,同步启动两个吊装头上的电机翻转,电机转动带动固定器连通生态框同步转动180
°
后,吊机将生态框下放到安装点;下放好的生态框为安装就位状态,将横梁上的插销和固定器上的固定爪取下,工人只需要横向向外打开吊装头,使固定爪脱离透水孔和连接孔后,吊机即可空载至第二个倒扣的生态框处进行吊装。
[0012]本技术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技术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结合生态框在实际生产时的放置状态以及吊装要求,通过设置固定爪与生态框上现有的连接孔和透水孔插接固定,保证生态框在翻转时固定不动,再通过翻转机构控制固定爪翻转,实现了对生态框翻转、吊装一体化的要求,便于生态框在边坡护岸部位的安装,解决在安装过程中人工辅助翻转、搬运困难的问题,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生态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4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撑杆和固定爪的连接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所示,生态框1的两侧壁上对称的设置有透水孔2和连接孔3,透水孔2直径较大,作用是连通相邻的生态框1起到透水的作用,连接孔3在安装时贯穿钢筋,作用是将同一排相邻的生态框1连接固定,本新型以生态框1本身现有的透水孔2和连接孔3的结构作为吊
装点,利用本新型的起吊装置实现生态框1吊装与翻转的功能。
[0023]结合上述生态框的现有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包括门式吊架4和两个吊装头,两个所述吊装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4的立杆42下端且两个所述吊装头对称设置,所述吊架4上端的横梁由中部拆分为可拆卸固定安装的两根横杆41;所述吊装头包括支撑架5、翻转机构6和固定器7,所述支撑架5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杆42的下端,所述翻转机构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5上,所述固定器7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6连接,所述固定器7的内侧同时固定卡接在生态框1的透水孔2和连接孔3内,所述翻转机构6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7自转。
[002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7包括底台71、吊杆72和撑杆73,所述底台71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6连接,所述吊杆72与所述连接孔3的位置适配且所述吊杆72垂直安装在所述底台71的内侧,所述撑杆73数量为四根且圆周均布的安装在所述底台71上,所述撑杆73组成的外径与所述透水孔2的内径适配。撑杆73用于插入且支撑在透水孔2内,吊杆72用于插入且支撑在连接孔3中,对生态框1在翻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包括门式吊架(4)和两个吊装头,两个所述吊装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吊架(4)的立杆(42)下端且两个所述吊装头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4)上端的横梁由中部拆分为可拆卸固定安装的两根横杆(41);所述吊装头包括支撑架(5)、翻转机构(6)和固定器(7),所述支撑架(5)固定安装在所述立杆(42)的下端,所述翻转机构(6)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5)上,所述固定器(7)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6)连接,所述固定器(7)的内侧同时固定卡接在生态框(1)的透水孔(2)和连接孔(3)内,所述翻转机构(6)用于控制所述固定器(7)自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7)包括底台(71)、吊杆(72)和撑杆(73),所述底台(71)的外侧与所述翻转机构(6)连接,所述吊杆(72)与所述连接孔(3)的位置适配且所述吊杆(72)垂直安装在所述底台(71)的内侧,所述撑杆(73)数量至少为(3)根且圆周均布的安装在所述底台(71)上,所述撑杆(73)组成的外径与所述透水孔(2)的内径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吊装一体化生态框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7)还包括固定爪(74),所述固定爪(74)包括若干呈放射状设置的限位杆(741),所述限位杆(741)的数量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卿张雨汪汇于晨阳刘轩甫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