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58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包括单片机、变频器和搅拌电机,所述单片机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有RC低通滤波器,所述RC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U1A,所述U1A的一端连接有U1B,所述U1B的输出端和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能内嵌在电磁感应加热机芯内部,由内部单片机实时控制变频器搅拌电机转速,分辨率高达100个档位,无需人工干预,进而利用单片机自带的PWM功能通过简单的外围电路实现0~10V输出控制变频器的搅拌电机无极调速。控制变频器的搅拌电机无极调速。控制变频器的搅拌电机无极调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变频电机调速
,尤其涉及电磁感应加热搅拌电机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磁感应加热工业领域搅拌电机控制一般是变频器驱动输出,用变频器控制面板外挂电位器来控制电机转速,存在分辨率低,需人工操作不能由控制系统自动操作等缺点,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电路能内嵌在电磁感应加热机芯内部,由内部单片机实时控制变频器搅拌电机转速,分辨率高达100个档位,无需人工干预,进而利用单片机自带的PWM功能通过简单的外围电路实现0~10V输出控制变频器的搅拌电机无极调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包括单片机、变频器和搅拌电机,所述单片机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有RC低通滤波器,所述RC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U1A,所述U1A的一端连接有U1B,所述U1B的输出端和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三个引脚上分别连接有R1、R2和R3,所述R1和R3之间连接有R5,所述R3和R5的一端均连接在单片机上,所述R2的一端连接有5V电压,所述RC低通滤波器包括电连接的C2和连接在三极管Q1与R3之间的R7,所述R7连接在U1A的引脚3上,所述R3的另一端和C2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U1A的引脚1上连接有RW1,所述U1A的引脚3上连接有R4,所述RW1和R4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U1A的引脚8上连接有并联的C1和C5,所述C5的一端连接有24V电压。
[0007]优选的,所述U1A的引脚2上连接有R8,所述R8和U1A的引脚4连接,且U1A的引脚4接地。
[0008]优选的,所述U1A的引脚1和U1B的引脚5连接,所述U1A的引脚1上连接有C3,所述U1B的引脚6和引脚7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U1B的引脚7上连接有L1,所述C3的一端连接有L2,所述L1和L2之间连接有R6,所述变频器上连接有C4,所述C4和R6并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通过单片机、变频器、搅拌电机、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和RC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单片机输出电压幅度5V、频率10KHZ占空比0~100%的PWM波形到由R1、R2、R3、R5、Q1组成的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由于VQ1=5V*510/(510*2)=2.5V,因此在Q1的E极就能获得输出电压幅度5V、频率10KHZ占空比0~100%的PWM波形,经过R7、C2组成的RC低通滤波器输出电压=
2.5V*占空比,因此在C2端可以获得0~2.5V的电压再经过U1A运放进行同相4倍放大(Vo=2.5*(RW1+R4)/R8=4)、C3滤波与U1B电压跟随器输出后,在C4电容2端可以获得(0~2.5V)=0~10V的电压控制变频器从而控制搅拌电机转速,本技术电路能内嵌在电磁感应加热机芯内部,由内部单片机实时控制变频器搅拌电机转速,分辨率高达100个档位,无需人工干预,进而利用单片机自带的PWM功能通过简单的外围电路实现0~10V输出控制变频器的搅拌电机无极调速。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技术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5]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包括单片机、变频器和搅拌电机,所述单片机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有RC低通滤波器,所述RC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U1A,所述U1A的一端连接有U1B,所述U1B的输出端和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三个引脚上分别连接有R1、R2和R3,所述R1和R3之间连接有R5,所述R3和R5的一端均连接在单片机上,所述R2的一端连接有5V电压,所述RC低通滤波器包括电连接的C2和连接在三极管Q1与R3之间的R7,所述R7连接在U1A的引脚3上,所述R3的另一端和C2连接;其中,R1的阻值为2k,R2的阻值为510,R3的阻值为510,R4的阻值为10k,R5的阻值为10k,R6的阻值为10k,R7的阻值为51k,R8的阻值为4.7k。
[0016]所述U1A的引脚1上连接有RW1,RW1的阻值为10k,所述U1A的引脚3上连接有R4,所述RW1和R4连接。
[0017]所述U1A的引脚8上连接有并联的C1和C5,所述C5的一端连接有24V电压。
[0018]所述U1A的引脚2上连接有R8,所述R8和U1A的引脚4连接,且U1A的引脚4接地。
[0019]所述U1A的引脚1和U1B的引脚5连接,所述U1A的引脚1上连接有C3,所述U1B的引脚6和引脚7连接。
[0020]所述U1B的引脚7上连接有L1,所述C3的一端连接有L2,所述L1和L2之间连接有R6,所述变频器上连接有C4,所述C4和R6并联。
[0021]使用时,单片机输出电压幅度5V、频率10KHZ占空比0~100%的PWM波形到由R1、R2、R3、R5、Q1组成的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由于VQ1=5V*510/(510*2)=2.5V,因此在Q1的E极就能获得输出电压幅度5V、频率10KHZ占空比0~100%的PWM波形,经过R7、C2组成的RC低
通滤波器输出电压=2.5V*占空比,因此在C2端可以获得0~2.5V的电压再经过U1A运放进行同相4倍放大(Vo=2.5*(RW1+R4)/R8=4)、C3滤波与U1B电压跟随器输出后,在C4电容2端可以获得(0~2.5V)=0~10V的电压控制变频器从而控制搅拌电机转速。L1、L2为输出端隔离电感,减少变频器与控制电路之间的共模干扰。
[00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包括单片机、变频器和搅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上电性连接有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有RC低通滤波器,所述RC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U1A,所述U1A的一端连接有U1B,所述U1B的输出端和变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分压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1,所述三极管Q1的三个引脚上分别连接有R1、R2和R3,所述R1和R3之间连接有R5,所述R3和R5的一端均连接在单片机上,所述R2的一端连接有5V电压,所述RC低通滤波器包括电连接的C2和连接在三极管Q1与R3之间的R7,所述R7连接在U1A的引脚3上,所述R3的另一端和C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搅拌电机无极调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U1A的引脚1上连接有RW1,所述U1A的引脚3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全李瑞鑫杨彩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天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