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30176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包括U盘本体和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形状与U盘本体适配的安放腔,安放腔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和锁孔,锁孔包括插入孔和卡锁孔,U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柱和与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件,凸柱的顶端设置有凸头,凸头的直径大于凸柱的直径,插入孔与凸头的投影面积对应,卡锁孔与凸柱的的投影面积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U盘本体磁吸安放于安放腔内,借助安放腔和磁吸的吸力,达到对U盘本体的初步锁固的作用;而同时利用凸柱和凸头对位插锁于锁孔,使凸头卡锁于卡锁孔处,从而来实现U盘本体的第二次锁固作用,这样通过双重锁固,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确保U盘本体的安装稳固。保U盘本体的安装稳固。保U盘本体的安装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


[0001]本技术涉及U盘
,尤其是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纸质笔记本也叫记事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用来记录各类事情的小册子。在不使用笔记本时,为了防止笔记本自行打开,便会在笔记本的开合处设置一个带扣,使其来锁合笔记本。
[0003]目前,对于笔记本带扣而言,大多会在带扣上安装一个U盘扣,使其可以用户存放U盘,便需后续使用U盘,避免U盘丢失。而针对U盘扣的结构,一般包括底座和U盘本体,其中底座是通过固定件固定安装于带扣上,而U盘本体则是可拆卸式安放于底座上,最为常见的便是通过磁吸的形式安放。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磁吸的吸力往往有限,很容易造成U盘在不经意之间就发生脱离,从而造成U盘的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包括U盘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形状与U盘本体适配的安放腔,所述安放腔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和锁孔,所述锁孔包括插入孔和卡锁孔,所述U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柱和与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件,所述凸柱的顶端设置有凸头,所述凸头的直径大于凸柱的直径,所述插入孔与凸头的投影面积对应,所述卡锁孔与凸柱的的投影面积对应。
[0007]优选地,所述底座的背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固定安装于笔记本带扣上的安装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均为磁铁,且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位于相互贴合的面的磁极相反;
[0009]或所述第一磁吸件为铁磁金属制成的金属片,所述第二磁吸件为磁铁;
[0010]或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磁铁,所述第二磁吸件为铁磁金属制成的金属片。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基于U盘本体磁吸安放于安放腔内,借助安放腔和磁吸的吸力,达到对U盘本体的初步锁固的作用;而同时利用凸柱和凸头对位插锁于锁孔,使凸头卡锁于卡锁孔处,从而来实现U盘本体的第二次锁固作用,这样通过双重锁固,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确保U盘本体的安装稳固;并且,凸柱和凸头均位于U盘本体的底部,安装对位后,外部无法看到,从而便可以形成暗锁,减少被盗取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本体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本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U盘本体与底座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包括U盘本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2上开设有形状与U盘本体1适配的安放腔3,所述安放腔3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4和锁孔5,所述锁孔5包括插入孔51和卡锁孔52,所述U盘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凸柱6和与第一磁吸件4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件7,所述凸柱6的顶端设置有凸头8,所述凸头8的直径大于凸柱6的直径,所述插入孔51与凸头8的投影面积对应,所述卡锁孔52与凸柱52的的投影面积对应,且凸柱52以及锁孔5的位置在实际运用时可以进行调换,即凸柱52设计于安放腔3内,而锁孔5开设与U盘本体1的底部。
[0022]本实施例主要基于U盘本体1磁吸安放于安放腔3内,借助安放腔3和磁吸的吸力,达到对U盘本体1的初步锁固的作用;而同时利用凸柱6和凸头8对位插锁于锁孔5,使凸头8卡锁于卡锁孔52处,从而来实现U盘本体1的第二次锁固作用,这样通过双重锁固,便可以更加有效的确保U盘本体1的安装稳固。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底座可以选择固定安装于笔记本的带扣上,也可以选择拆解下来,然后直接充当让底座充当U盘本体的盖帽使用,即使其作为U盘单体进行使用。
[0023]具体操作时,预先将U盘本体1对位安装于底座2的安放腔3内,且使凸头8先插入于锁孔5的插入孔51中,并是凸头8置于底座2的底部处,这时,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相互之间错开的状态。然后在推动U盘本体1,使U盘本体1整体移动,凸柱6则随即进入到卡锁
孔52内,而凸头8便会错开插入孔51,凸头8与底座2的底面之间便会形成夹持限位的作用,当移动完成之后,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便会形成相互吸附的作用,从而便完成了U盘本体1的安放。而需要将U盘本体1拆除,便只需要让U盘本体1回退一下,然后使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错开,并使凸头8与插入孔51对齐,这样便会直接取出。其中,凸柱6和凸头8均位于U盘本体1的底部,安装对位后,外部无法看到,从而便可以形成暗锁,可减少被盗取的风险。
[0024]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底座2是固定在于笔记本带扣上的,故便需要通过一些锁固件进行固定安装,即本实施例的所述底座2的背部设置有用于实现固定安装于笔记本带扣上的安装孔10,其安装孔10可以采用螺纹孔,也可以采用插销孔等等。
[0025]此外,对于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的设计则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形式设计:
[0026]第一种,所述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均为磁铁,且第一磁吸件4和第二磁吸件7位于相互贴合的面的磁极相反;
[0027]第二种,所述第一磁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暗锁的U盘扣,其特征在于:包括U盘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形状与U盘本体适配的安放腔,所述安放腔内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和锁孔,所述锁孔包括插入孔和卡锁孔,所述U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凸柱和与第一磁吸件相互吸附的第二磁吸件,所述凸柱的顶端设置有凸头,所述凸头的直径大于凸柱的直径,所述插入孔与凸头的投影面积对应,所述卡锁孔与凸柱的投影面积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伦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方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