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91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7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风冷部分,包括第一冷却器和第一循环管路,第一冷却器用于利用外部液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降温,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出液管和第一回液管;液冷部分,包括第二冷却器和第二循环管路,第二冷却器用于利用外部气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降温,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二出液管和第二回液管;引导组件,连接在第一循环管路与第二循环管路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下,将第一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第二出液管中并且将第二回液管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第一回液管中,在第二状态下,将第二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第一出液管中并且将第一回液管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第二回液管中。分引导至第二回液管中。分引导至第二回液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子设备冷却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据中心正在逐渐从服务部分企业拓展到服务整个社会,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因此,由数据中心带来的能源及水资源消耗问题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0003]数据中心的能耗与日俱增,传统的风冷散热方案由于散热效率低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在冷却能力和经济可行性上越来越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需求。为此,液冷解决方案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一种常规的液冷解决方案是冷板液冷。由于服务器冷板设计的复杂性很高,通用服务器往往只有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之类的关键器件的热量由冷板经由冷却液带走消散到室外,而其余器件的热量则由室内空调系统带走。
[0004]目前,存在对于改进的数据中心液冷方案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6]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风冷部分,包括第一冷却器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第一循环管路,所述第一冷却器被配置为利用外部液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出液管和第一回液管;液冷部分,包括第二冷却器和连接至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第二循环管路,所述第二冷却器被配置为利用外部气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二出液管和第二回液管;以及引导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液管中并且将所述第二回液管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回液管中,以及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第二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一出液管中并且将所述第一回液管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回液管中。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运行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停止运行,所述第一循环泵在运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液管中;以及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运行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停止运行,所述第二循环泵在运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出液管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一出液管中。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第一循环泵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一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阀与所述第二循环泵串联连接
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二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三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三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以及所述第四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四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和第三阀;所述第一阀与所述第一循环泵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一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阀与所述第二循环泵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二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以及所述第三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三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循环泵和所述第二循环泵并联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阀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一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以及所述第二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二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一阀和第二阀;所述第一阀、所述第一循环泵以及所述第二循环泵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一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以及所述第二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二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储液腔,通过阀连接至所述第一出液管以及所述第二出液管,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冷却液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冷却液;以及第三循环泵,连接至所述储液腔,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将所述储液腔中的冷却液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液管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将所述储液腔中的冷却液驱动至所述第一出液管。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一阀、第二阀、第三阀和第四阀;所述第一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腔之间,所述第一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阀连接在所述第二出液管与所述储液腔之间,所述第二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三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三循环泵的出口之间,所述第三阀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以及所述第四阀连接在所述第三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出液管之间,所述第四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组件还包括第五阀,所述第五阀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与所述第二回液管之间,所述第五阀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开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冷却塔,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器包括干冷器。
[00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在风冷部分与液冷部分之间设置引导组件,可以利用不同季节的气温差异,在风冷部分与液冷部分之间互相进行补冷,充分地利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各自的优势。在低温季节时,可以利用第二冷却器向风冷部分补冷,提升自然
冷却的比重,显著降低电源使用效率(PUE)和水资源利用率(WUE)。在高温季节时,可以利用第一冷却器向液冷部分补冷,从而节省第二冷却器的初投资成本和占地面积。
[0017]应当理解,该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18]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19]图1示出了一种常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100),包括:风冷部分(2),包括第一冷却器(21)和连接至所述第一冷却器(21)的第一循环管路(22),所述第一冷却器(21)被配置为利用外部液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2)包括第一出液管(221)和第一回液管(222);液冷部分(3),包括第二冷却器(31)和连接至所述第二冷却器(31)的第二循环管路(32),所述第二冷却器(31)被配置为利用外部气体对其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2)包括第二出液管(321)和第二回液管(322);以及引导组件(4),连接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2)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32)之间并且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中并且将所述第二回液管(322)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一回液管(222)中,以及在第二状态下,将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中并且将所述第一回液管(222)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引导至所述第二回液管(32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100),其中所述引导组件(4)包括:第一循环泵(401),所述第一循环泵(40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运行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停止运行,所述第一循环泵(401)在运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中;以及第二循环泵(402),所述第二循环泵(40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运行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停止运行,所述第二循环泵(402)在运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中的冷却液的一部分驱动至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100),其中所述引导组件(4)还包括第一阀(411)、第二阀(412)、第三阀(413)和第四阀(414);所述第一阀(411)与所述第一循环泵(401)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之间,所述第一阀(41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阀(412)与所述第二循环泵(402)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之间,所述第二阀(41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三阀(413)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222)与所述第二回液管(322)之间,所述第三阀(413)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以及所述第四阀(414)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液管(222)与所述第二回液管(322)之间,所述第四阀(414)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100),其中所述引导组件(4)还包括第一阀(411)、第二阀(412)和第三阀(413);所述第一阀(411)与所述第一循环泵(401)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之间,所述第一阀(41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阀(412)与所述第二循环泵(402)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出液管(22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1)之间,所述第二阀(41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开启并且在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婷高兵郭晓亮井汤博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