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80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包括端盖、外壳和用于拉紧缆绳的补偿部件,所述补偿部件包括设于外壳内壁开设于外壳一侧的进线孔、设于外壳内壁一侧的第一转轴、设于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设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轴面的第一收绳块和第二收绳块、开设于外壳内壁一侧的第一凹槽、设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二转轴、设于第二转轴一端的压缆转轮,所述第一转轴与外壳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一凹槽内滑动连接,所述压缆转轮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解决了现有大多补偿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不能很好同时补偿两边松弛的问题。不能很好同时补偿两边松弛的问题。不能很好同时补偿两边松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缆松弛补偿器


[0001]本技术属于缆绳
,尤其涉及一种缆松弛补偿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牵引绞车与排绳器及储缆绞车之间常常容易出现收放绳难以同步及瞬间张力变化引起冲击的问题,所以常需要在在牵引绞车与排绳器及储缆绞车之间设置缆松弛补偿器,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大多补偿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不能很好同时补偿两边松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具备结构简单且可以同时补偿两边不同的松弛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大多补偿装置结构过于复杂且不能很好同时补偿两边松弛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包括端盖、外壳和用于拉紧缆绳的补偿部件,所述补偿部件包括设于外壳内壁开设于外壳一侧的进线孔、设于外壳内壁一侧的第一转轴、设于第一转轴一端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设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轴面的第一收绳块和第二收绳块、开设于外壳内壁一侧的第一凹槽、设于第一凹槽内的第二转轴、设于第二转轴一端的压缆转轮,所述第一转轴与外壳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转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在第一凹槽内滑动连接,所述压缆转轮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收绳块开设有收绳孔,所述收绳孔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内部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轴面设有单向块,所述单向块的长度大于第四凹槽的长度,所述连接轴与第四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块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单向块的长边与收绳孔轴向的夹角要小于十度。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距离大于压缆转轮的直径。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压缆转轮轴面开设有束绳槽。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自然状态下在第三凹槽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内部设有卷簧。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四凹槽在收绳孔内阵列分布,所述第一收绳块和第二收绳块同向布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单向块的长度大于第四凹槽的长度,连接轴与第四凹槽内壁固定连接,单向块与连接轴固定连接,单向块的长边与收绳孔轴向的夹角要小于十度,保证了缆绳对单向块的法向的分力足够小,以此保证缆绳对连接轴处的转矩刚好和缆绳在单
向块接触点处产生的重力转矩相互抵消,以此保证缆绳只能沿顺着单向块的方向移动。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转轮与第二转轮之间距离大于压缆转轮的直径,保证压缆转轮可以在沿着第一凹槽下降之后不会触碰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压缆转轮轴面开设有束绳槽,可以更好的将缆绳收集。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凹槽内部设有弹簧,弹簧一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自然状态下在第三凹槽外侧,可以有效卡住第二转轴防止其上移。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卷簧可以使得第一转轮在被缆绳带动后,向压缆转轮一侧恢复。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第四凹槽在收绳孔内阵列分布,可以进一步的限制缆绳的反向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放大图。
[0023]图中:1、端盖;2、外壳;3、进线孔;4、第一转轴;5、第一转轮;6、第一收绳块;7、收绳孔;8、压缆转轮;9、束绳槽;10、第二转轴;11、第一凹槽;12、限位块;13、第二凹槽;14、第三凹槽;15、弹簧;16、第四凹槽;17、连接轴;18、单向块;19、卷簧;20、第二转轮;21、第二收绳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包括端盖1、外壳2和用于拉紧缆绳的补偿部件,所述补偿部件包括设于外壳2内壁开设于外壳2一侧的进线孔3、设于外壳2内壁一侧的第一转轴4、设于第一转轴4一端的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0、设于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0轴面的第一收绳块6和第二收绳块21、开设于外壳2内壁一侧的第一凹槽11、设于第一凹槽11内的第二转轴10、设于第二转轴10一端的压缆转轮8,所述第一转轴4与外壳2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与第一转轮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在第一凹槽11内滑动连接,所述压缆转轮8与第二转轴10转动连接。
[0027]参考图2,所述第一收绳块6开设有收绳孔7,所述收绳孔7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16,所述第四凹槽16内部设有连接轴17,所述连接轴17轴面设有单向块18,所述单向块18的长度大于第四凹槽16的长度,所述连接轴17与第四凹槽16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单向块18与连接轴17固定连接,所述单向块18的长边与收绳孔7轴向的夹角要小于十度。
[00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单向块18的长度大于第四凹槽16的长度,连接轴17与第四凹槽16内壁固定连接,单向块18与连接轴17固定连接,单向块18的长边与收绳孔7轴向的
夹角要小于十度,保证了缆绳对单向块18的法向的分力足够小,以此保证缆绳对连接轴17处的转矩刚好和缆绳在单向块18接触点处产生的重力转矩相互抵消,以此保证缆绳只能沿顺着单向块18的方向移动。
[0029]参考图2,所述第一转轮5与第二转轮20之间距离大于压缆转轮8的直径。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转轮5与第二转轮20之间距离大于压缆转轮8的直径,保证压缆转轮8可以在沿着第一凹槽11下降之后不会触碰到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0。
[0031]参考图2,所述压缆转轮8轴面开设有束绳槽9。
[00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压缆转轮8轴面开设有束绳槽9,可以更好的将缆绳收集。
[0033]参考图4,所述第二转轴10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3,所述第一凹槽11内壁开设有第三凹槽14,所述第三凹槽14内部设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一端设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自然状态下在第三凹槽14外侧。
[00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三凹槽14内部设有弹簧15,弹簧15一端设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自然状态下在第三凹槽14外侧,可以有效卡住第二转轴10防止其上移。
[0035]参考图2,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包括端盖(1)、外壳(2)和用于拉紧缆绳的补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部件包括设于外壳(2)内壁开设于外壳(2)一侧的进线孔(3)、设于外壳(2)内壁一侧的第一转轴(4)、设于第一转轴(4)一端的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0)、设于第一转轮(5)和第二转轮(20)轴面的第一收绳块(6)和第二收绳块(21)、开设于外壳(2)内壁一侧的第一凹槽(11)、设于第一凹槽(11)内的第二转轴(10)、设于第二转轴(10)一端的压缆转轮(8),所述第一转轴(4)与外壳(2)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4)与第一转轮(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在第一凹槽(11)内滑动连接,所述压缆转轮(8)与第二转轴(10)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缆松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绳块(6)开设有收绳孔(7),所述收绳孔(7)内壁开设有第四凹槽(16),所述第四凹槽(16)内部设有连接轴(17),所述连接轴(17)轴面设有单向块(18),所述单向块(18)的长度大于第四凹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凯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