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72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包括机内移动组件、第一机外收纳组件及第二机外收纳组件,机内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上安装有机内升降组件和锁紧组件;第一机外收纳组件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平移组件,第一机外收纳组件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接驳平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平移组件,第二机外收纳组件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接驳平台;平移组件用于将接驳平台推入加工设备内,或者将接驳平台拉回机外收纳组件中;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工件能够在加工设备完成装夹,且仅占用加工设备一侧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具有安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机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其中,上述的机械设备包括三轴加工设备、四轴加工设备、五轴加工设备等;通常,上述加工设备内均会配置有工作台,该工作台能够夹持工件,并具备移动能力,从而令工件能相对于加工设备的刀具移动。
[0003]当前的机加工设备,需要人工将工件放入设备中,使工件固定于工作台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于是,现有技术中的流水线利用传送带等结构实现工件的自动流转,例如,采用传送带穿过机加工设备,再通过内部的机械手将工件流转至工作台上,待工件加工完毕后,再通过该机械手将工件放回传送带上,传送带将工件送入下一工序;该方案无需人工将工件放入设备内,但设备的左右两侧均需配置有传送带及配对的结构,对于单一加工设备而言,占用空间过大。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加工设备不能同时保证安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来解决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加工设备不能同时保证安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问题。
[0007]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包括机内移动组件、第一机外收纳组件及第二机外收纳组件,所述机内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上安装有机内升降组件和锁紧组件;
[0009]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平移组件,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接驳平台,所述第一平移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接驳平台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或者,用于将所述第一接驳平台从所述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拉入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
[0010]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平移组件,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接驳平台,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接驳平台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或者,用于将所述第二接驳平台从所述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拉入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
[0011]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的所述第一接驳平台或第二接驳平台。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接驳平台靠近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接驳底块;所述第二接驳平台靠近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接驳底块;
[0013]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一接驳顶块,所述第一接驳顶块与所述第一接驳底块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包括第二接驳顶块,所述第二接驳顶块与所述第二接驳底块可拆卸地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接驳底块和所述第二接驳底块上均开设有接驳孔;所述第一接驳顶块和所述第二接驳顶块均凸设有接驳定位块。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一平移安装板,所述第一平移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端上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包括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
[0016]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包括第二平移安装板,所述第二平移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端上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包括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相向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导轨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轴承;
[0018]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导轨,两个所述第二导轨相向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二导轨的顶端安装有第四轴承。
[0019]可选地,所述机内升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升降气缸。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轨道相向的一端安装有第五轴承,所述第三轨道的顶端安装有第六轴承。
[0021]一种加工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所述机内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刀具,所述刀具设置于所述机内移动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及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外。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可以于加工设备外,将工件放置于第一接驳平台上,随后机内移动组件将机内升降组件移动至与第一机外收纳组件相对的位置,此时,第一平移组件将第一接驳平台推入加工设备内,使第一接驳平台移动至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随后,升降端下降,使得锁紧组件能够对第一接驳平台进行固定;然后,通过机内移动组件的运动,使得设备内的刀具能够对工件进行加工。
[0024]待加工结束后,机内移动组件将机内升降组件移动至与第一机外收纳组件相对的位置,锁紧组件解锁,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升,随后,第一平移组件将工件拉入第一机外收纳组件;随后,机内移动组件将机内升降组件移动至与第二机外收纳组件相对的位置,使得第二平移组件能够将第二接驳平台推入加工设备内,使第二接驳平台移动至机内升降组件的升降端上,后续的动作过程与上述类似,不再重复描述。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加工设备外完成对工件的高效流转,安全性高,且只占用了加工设备一侧的空间,占用空间小。因此本技术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及加工设备具有安全性高且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7]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于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1于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工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示说明:10、机内升降组件;11、第三轨道;12、升降气缸;13、第五轴承;14、第六轴承;21、第一接驳平台;22、第二接驳平台;23、第一接驳底块;24、第二接驳底块;25、接驳孔;26、接驳定位块;
[0033]31、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1、第一齿条;312、第一导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内移动组件、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及第二机外收纳组件(32),所述机内移动组件的移动端上安装有机内升降组件(10)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上活动连接有第一平移组件(41),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接驳平台(21),所述第一平移组件(41)用于将所述第一接驳平台(21)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10)的升降端上,或者,用于将所述第一接驳平台(21)从所述机内升降组件(10)的升降端拉入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32)上活动连接有第二平移组件(42),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32)上还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二接驳平台(22),所述第二平移组件(42)用于将所述第二接驳平台(22)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10)的升降端上,或者,用于将所述第二接驳平台(22)从所述机内升降组件(10)的升降端拉入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32);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推入所述机内升降组件(10)的升降端上的所述第一接驳平台(21)或第二接驳平台(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平台(21)靠近所述第一机外收纳组件(3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接驳底块(23);所述第二接驳平台(22)靠近所述第二机外收纳组件(3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接驳底块(24);所述第一平移组件(41)包括第一接驳顶块(411),所述第一接驳顶块(411)与所述第一接驳底块(2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平移组件(42)包括第二接驳顶块(421),所述第二接驳顶块(421)与所述第二接驳底块(24)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内外双交换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驳底块(23)和所述第二接驳底块(24)上均开设有接驳孔(25);所述第一接驳顶块(411)和所述第二接驳顶块(421)均凸设有接驳定位块(2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内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陈明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