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9724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涉及磁通切换电机领域,包括同轴安装的第一转子、第一定子、隔磁盘、第二定子与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与第一定子之间存在气隙,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之间存在气隙,第一转子、第一定子、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的结构为凸极结构,第一转子、第一定子、第二转子与第二定子关于隔磁盘对称设置;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永磁体设置于转子上,提高了转矩密度与功率密度,增强电机过载状态下的转矩能力,减小电机齿槽转矩,永磁体的气隙侧边界为三阶反余弦曲线状,定子齿的气隙边界为反余弦曲线状且定子容错齿上开有辅助槽,能够有效削弱产生齿槽转矩的气隙磁场谐波,进而降低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脉动。降低转矩脉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磁通切换电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同步电机根据永磁体的位置可以分为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其中传统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布置于转子表面,该结构加大了气隙的长度,增加了电机的体积,减弱了气隙磁密,降低了电机的转矩密度;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永磁体位于定子内部,影响电机的机械强度,不利于高速运行,增加了制作的工作难度且不利于永磁体的散热。并且永磁体位于定子使得电枢绕组槽面积被严重挤压,定子齿部磁路饱和严重,使得电机气隙磁密谐波含量增加,气隙磁密正弦度差;并且使得电机绕组铜耗与定子损耗急剧增加,削弱电机过载状态下转矩能力,电机整体发热严重,对电机工作寿命与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定子永磁型混合励磁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安装的第一转子(1)、第一定子(2)、隔磁盘(3)、第二定子(4)与第二转子(5);所述第一转子(1)与第一定子(2)之间存在气隙,第二转子(5)与第二定子(4)之间存在气隙,第一转子(1)、第一定子(2)、第二转子(5)与第二定子(4)的结构为凸极结构,第一转子(1)、第一定子(2)与第二转子(5)、第二定子(4)分别位于所述隔磁盘(3)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隔磁盘(3)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1)与第二转子(5)包括转子模块单元(1

1)与转子固定盘(1

2),转子模块单元(1

1)包括第一转子极(1
‑1‑
1)、第二转子极(1
‑1‑
2)与永磁体(1
‑1‑
3),第一转子极(1
‑1‑
1)与第二转子极(1
‑1‑
2)的结构相同,永磁体(1
‑1‑
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子极(1
‑1‑
1)与第二转子极(1
‑1‑
2)之间,第一转子极(1
‑1‑
1)与第二转子极(1
‑1‑
2)靠近气隙侧的边界为三阶反余弦曲线,转子模块单元(1

1)在所述转子固定环(1

2)外侧沿圆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励磁轴向磁场非对称气隙混合励磁辐条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2)与第二定子(4)包括定子铁心(2

1)、电枢绕组(2

2)与调磁绕组(2

3),定子铁心(2

1)包括定子电枢齿(2
‑1‑
1)、定子容错齿(2
‑1‑
2)与定子轭部(2
‑1‑
3),定子电枢齿(2
‑1‑
1)靠近气隙侧的边界为反余弦曲线,定子容错齿(2
‑1‑
2)靠近气隙侧的边界为反余弦函数且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耀屠逸翔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