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2926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属于石油勘探领域,包括岩屑冲洗装置、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上料机构、流水线、烘干装置和荧光分析装置,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设置在岩屑冲洗装置的出料口下方,流水线的进料端靠近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用于承接岩屑冲洗装置冲洗后的岩屑,并输送至流水线的进料端,烘干装置和荧光分析装置分别架设在流水线上,且二者沿着流水线的输送方向自前向后间隔设置,上料机构靠近岩屑冲洗装置,用于将岩屑输送至岩屑冲洗装置中。优点:能一体化的完成岩屑的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油气勘探中,录井人员在钻井现场取得的岩屑样品拿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由于从地底取得,岩屑上会粘有许多泥砂、钻井液等杂物,在实验分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烘干,以消除这些杂物对于实验数据产生的不利影响。现有的油气勘探录井现场还没有见到类似自动化设备,都是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人工采样不及时,清洗烘干速度慢,极大拖延了后期实验分析的流程,占用了技术人员宝贵的时间,加重录井人员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包括岩屑冲洗装置、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上料机构、流水线、烘干装置和荧光分析装置,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设置在上述岩屑冲洗装置的出料口下方,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靠近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用于承接上述岩屑冲洗装置冲洗后的岩屑,并输送至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上述烘干装置和荧光分析装置分别架设在上述流水线上,且二者沿着上述流水线的输送方向自前向后间隔设置,上述烘干装置用于烘干经过其的岩屑,上述荧光分析装置用于对经过其的岩屑进行分析,上料机构靠近上述岩屑冲洗装置,用于将岩屑输送至上述岩屑冲洗装置中。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上述岩屑冲洗装置包括架体、冲洗筒和旋转驱动装置,上述冲洗筒竖向设置,并可转动的装配于上述架体上,上述旋转驱动装置装配于上述架体上,并与上述冲洗筒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上述冲洗筒旋转,上述冲洗筒包括内筒和外筒,上述内筒固定与上述外筒中,其表面布满透水滤孔,上述内筒的底部设有下料管,上述下料管穿过上述外筒底壁,上述下料管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阀门,上述下料管构成上述岩屑冲洗装置的出料口。
[0008]进一步,上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齿圈,上述冲洗筒横截面为圆形,上述齿圈环设固定在上述冲洗筒外表面,上述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上述架体上,上述齿轮与上述电机的主轴同轴连接,并与上述齿圈啮合。
[0009]进一步,上述冲洗筒为下部逐渐窄缩的锥状筒体。
[0010]进一步,上述上料机构包括皮带输送机、斜溜槽和上水管,上述皮带输送机倾斜向上的安装在支撑架上,且其倾斜向上的一端为出料端,上述斜溜槽设置于上述皮带输送机的出料端下方,上述斜溜槽倾斜向下延伸至上述冲洗筒的上方,上述上水管固定在上述支撑架上,其出水口伸至上述斜溜槽的下方,并延伸至上述冲洗筒的上方,上述上水管通过管
路外接冲洗用水源。
[0011]进一步,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包括振动机构、托盘、横推机构,上述振动机构靠近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并设置在上述岩屑冲洗装置的出料口下方,上述振动机构的上端固定有平台,上述托盘设置于上述平台上端,且上述平台上设有朝向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延伸的滑道,上述托盘底部设有滑动装配于上述滑道上的滑槽,上述横推机构设置于上述振动机构远离上述流水线的一端,用于将上述托盘自上述平台上横向推至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上。
[0012]进一步,上述横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和推块,上述电动推杆横向安装在支撑架上,其伸缩端朝向上述流水线的进料端延伸,上述推块固定于上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
[0013]进一步,还包括岩屑刮平装置,上述岩屑刮平装置包括罩体和刮板,上述罩体架设于上述流水线上方,其沿着流水线输送方向的两端均敞口,上述罩体上端开有缺口,上述刮板横向竖直设置,并装配于上述缺口中,上述刮板用于刮平经过其下方的上述托盘中堆积的岩屑。
[0014]进一步,上述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罩和热风机,上述烘干罩架设于上述流水线上端,上述烘干罩的顶部和/或侧壁装有上述热风机。
[0015]进一步,上述荧光分析装置为荧光扫描仪,该荧光扫描仪连接上位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能一体化的完成岩屑的冲洗

烘干

分析的流程,减少录井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安全事故,提高油气勘探、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中振动机构与托盘配合的结构侧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岩屑冲洗装置;2、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3、上料机构;4、流水线;5、烘干装置;6、荧光分析装置;7、岩屑刮平装置;11、架体;12、冲洗筒;13、旋转驱动装置;21、振动机构;22、托盘;23、横推机构;31、皮带输送机;32、斜溜槽;33、上水管;51、烘干罩;52、热风机;71、罩体;72、刮板;121、内筒;122、外筒;123、下料管;124、阀门;131、电机;132、齿轮;133、齿圈;211、平台;231、电动推杆;232、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包括岩屑冲洗装置1、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上料机构3、流水线4、烘干装置5和荧光分析装置6,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设置在上述岩屑冲洗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上述流水线4的进料端靠近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上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用于承接上述岩屑冲洗装置1冲洗后的岩
屑,并输送至上述流水线4的进料端,上述烘干装置5和荧光分析装置6分别架设在上述流水线4上,且二者沿着上述流水线4的输送方向自前向后间隔设置,上述烘干装置5用于烘干经过其的岩屑,上述荧光分析装置6用于对经过其的岩屑进行分析,上料机构3靠近上述岩屑冲洗装置1,用于将岩屑输送至上述岩屑冲洗装置1中。
[0024]作业过程如下:
[0025]上料机构3将岩屑送入岩屑冲洗装置1中,对岩屑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经岩屑冲洗装置1的出料口落料,掉落进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中,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将岩屑输送至流水线4,随着流水线4顺次经过烘干装置5和荧光分析装置6,在烘干装置5处进行岩屑的烘干,烘干后在荧光分析装置6处进行荧光扫描分析,然后将数据上传至与荧光分析装置6连接的上位机即可,整个设备设计合理,能一体化的完成岩屑的冲洗

烘干

分析的流程,减少录井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安全事故,提高油气勘探、开采效率。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扫描完毕后,可以采用人工方式将岩屑清理掉,以便下一次的扫描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岩屑冲洗装置(1)、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上料机构(3)、流水线(4)、烘干装置(5)和荧光分析装置(6),所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设置在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的出料口下方,所述流水线(4)的进料端靠近所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所述岩屑承接及转运装置(2)用于承接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冲洗后的岩屑,并输送至所述流水线(4)的进料端,所述烘干装置(5)和荧光分析装置(6)分别架设在所述流水线(4)上,且二者沿着所述流水线(4)的输送方向自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烘干装置(5)用于烘干经过其的岩屑,所述荧光分析装置(6)用于对经过其的岩屑进行分析,上料机构(3)靠近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用于将岩屑输送至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包括架体(11)、冲洗筒(12)和旋转驱动装置(13),所述冲洗筒(12)竖向设置,并可转动的装配于所述架体(11)上,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3)装配于所述架体(11)上,并与所述冲洗筒(12)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冲洗筒(12)旋转,所述冲洗筒(12)包括内筒(121)和外筒(122),所述内筒(121)固定与所述外筒(122)中,其表面布满透水滤孔,所述内筒(121)的底部设有下料管(123),所述下料管(123)穿过所述外筒(122)底壁,所述下料管(123)上设有打开或关闭其的阀门(124),所述下料管(123)构成所述岩屑冲洗装置(1)的出料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3)包括电机(131)、齿轮(132)和齿圈(133),所述冲洗筒(12)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齿圈(133)环设固定在所述冲洗筒(12)外表面,所述电机(131)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架体(11)上,所述齿轮(132)与所述电机(131)的主轴同轴连接,并与所述齿圈(133)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筒(12)为下部逐渐窄缩的锥状筒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钻井岩屑自动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皮带输送机(31)、斜溜槽(32)和上水管(33),所述皮带输送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李杜鹃伍世英罗锡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机械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