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90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属于线束模具技术领域,该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由若干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拼接形成,拼接之后相邻模组单元的端面紧密接触,型腔单元连通形成容纳线束产品的型腔;安装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支承组件,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的同时实现相邻模组单元的拼接。通过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拼接构成模组单元,同时将支承组件作为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支承载体,即将支承组件作为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安装载体,在进行安装的同时实现模组单元之间的拼接。单元之间的拼接。单元之间的拼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包覆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束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包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
[0003]线束产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包覆,现有的线束包覆模具大多是依照线束产品的规格进行制造,如专利文献CN105690699A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注塑模,解决了注塑时的温度问题,但是现有的模具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线束产品的包覆,适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包覆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线束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由若干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拼接形成,拼接之后相邻模组单元的端面紧密接触,型腔单元连通形成容纳线束产品的型腔;
[0006]安装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支承组件,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的同时实现相邻模组单元的拼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对面上沿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拼接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同所述上模座以及下模座的接触面上设有和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安装孔。
[0008]优选的,所述模组单元二的长度和所述相邻通孔间隔长度相同,且所述模组单元一的长度为所述模组单元二长度的整数倍。
[0009]优选的,所述模组单元二上安装孔的圆心位于所述模组单元二的对称面上,所述模组单元一上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模组单元一的四角。
[0010]优选的,所述模组单元一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单元一和下模单元一,所述模组单元二包括相互适配的下模单元二和下模单元二。
[0011]优选的,所述支承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单元一和上模单元二安装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单元一和下模单元二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
[0012]优选的,所述模组单元一还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合模部和转动部,所述合模部围绕所述转动部转动实现产品的预合模。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部件包括主体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所述主体部的顶面相上延伸,超出所述下模座分型面一定高度。
[0015]优选的,还包括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包括若干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的注塑座
部件,所述注塑座部件、上模座和模具组件上形成有和型腔连通的注塑通道。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将完整的模具组件拆分为若干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即通过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拼接构成模组单元,同时将支承组件作为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支承载体,即将支承组件作为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安装载体,在进行安装的同时实现模组单元之间的拼接,工作人员可以以产品的实际规格选择适量的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进行拼接,从而构成该规格线束产品的注塑模具,不必单独为了单一产品制造专门的模具,提高了模具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模具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规格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通孔规格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模组单元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模组单元二类型二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模组单元二类型三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模组单元二类型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图10中A

A剖视图。
[0029]图中:100、支承组件;101、上模座;102、下模座;200、模具组件;201、模组单元一;202、上模单元一;203、下模单元一;204、模组单元二;205、上模单元二;206、下模单元二;207、型腔单元;208、通孔;209、安装孔;209a、第一安装孔;209b、第二安装孔;300、注塑组件;301、注塑座部件;302、注塑通道;400、第一部件;400a、合模部;400b、转动部;500、第二部件;500a、主体部;500b、凸出部;600、密封孔;601、密封板;602、夹线组件;603、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参照图1

11,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包括支承组件100和安装在支承组件100上的模具组件200,其中支承组件100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座101和下1模座102,通过将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作为模具组件200的支承载体,实现模具组件200的安装,同时上模座101和下模座102的四角设有定位孔,用于安装导向柱,方便在合模时进行定位,同时上模座101上还设有注塑组件300,注塑组件300包括通过螺丝的连接件固定在上模座101上的若干注塑座部件301,同时注塑座部件301、上模座101和模具组件200上设有和模具组件200内型腔相连通的注塑通道302,胶水通过注塑通道302流入模具组件200内的型腔中,直到胶水充满整个
型腔,从而完成注塑作业,同时在上模座101和下1模座102上还开设流道603,用于在产品注塑过程中对模具组件200进行升温。
[0032]具体的,模具组件200由若干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拼接形成,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均包括相互适配的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分别固定在上模座101和下1模座102上,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分别跟随上模座101和下1模座102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合模和退模作业,单个上模单元和下模单元合模之后,形成型腔单元207,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拼接之后,多个型腔单元207连通共同形成产品的注塑型腔,通过向注塑型腔中注塑完成产品的包覆作业。
[0033]进一步的,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按照预定规则安装在上模座101和下1模座102上,在对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安装的同时实现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的拼接,拼接之后,相邻模组单元的端面紧密接触,同时相邻模组单元的型腔单元207相连通,即胶水能够在型腔单元207之间相互连通,优选的,模组单元一201和模组单元二204同上模座101以及下1模座102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组件,所述模具组件由若干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拼接形成,拼接之后相邻模组单元的端面紧密接触,型腔单元连通形成容纳线束产品的型腔;安装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支承组件,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安装的同时实现相邻模组单元的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相对面上沿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的拼接方向间隔的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模组单元一和模组单元二同所述上模座以及下模座的接触面上设有和所述通孔相适配的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二的长度和所述相邻通孔间隔长度相同,且所述模组单元一的长度为所述模组单元二长度的整数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二上安装孔的圆心位于所述模组单元二的对称面上,所述模组单元一上安装孔设置在所述模组单元一的四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包覆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成成三荣吴剑时开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