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398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双向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通气塞盖盖设在通气塞底座上,通气塞盖与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通过第三气流通道或第四气流通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双向通气和防尘防水。明可双向通气和防尘防水。明可双向通气和防尘防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用变速箱工作时会发生温度变化,变速箱内的空气热胀冷缩与外界形成压力差,若箱内空气与外界大气压的正负压差较大时,会使变速箱的密封件过早磨损,影响液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为解决此类技术问题,汽车用变速箱均装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主要作用有:第一,将汽车变速箱内的空气与外界大气连通,使变速箱内部与外界气压平衡;第二,将外界大气中的尘埃或水分阻挡住,尽量使之少进入变速箱内,且使其内部油雾中的油最低限度的排出变速箱外,减少润滑油损失并防止污染大气,即汽车变速箱用通气结构在完成与外界通气作用的同时,还应具有防尘、防漏油的作用。
[0003]目前,变速箱用通气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常通型通气塞,但其防尘防水效果欠佳,容易吸入外界杂质,污染内部油液,涉水性能差,易进水,造成油液乳化失效。第二种是常闭型通气塞,一般为单向通气塞,不支持双向通气,如只能排气,不能进气。常闭型通气塞设置有初始开启压力,比外部环境压力大,在变速箱正常工作温度下降过程中,当内腔气压小于开启压力时通气塞关闭,温度进一步下降后,由于热胀冷缩规律,变速箱内腔的气压比外部环境压力要小,且温度越低,负压差就越大;腔体内部压力过小,一方面影响初始启动工况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会造成启动异响甚至功能异常,另一方面,会使变速箱密封件过早磨损,出现渗漏油问题,此问题在高原高寒地区更为严重。因此,现有的变速箱用通气结构,难以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的提升,存在防尘防水效果不好,或通气效果不佳导致腔体内部压力过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以解决现有的变速箱用通气结构,难以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的提升,存在防尘防水效果不好,或通气效果不佳导致腔体内部压力过小等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所述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通气塞盖盖设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通气塞盖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
[0007]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和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或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一挡止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均粘接密封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或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连接底板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二弹性构件和第二挡止板,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三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底板上,所述第四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罩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三通气孔上,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二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三通气孔。
[0013]优选地,所述通气塞盖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连接底板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盖合形成所述第二罩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体的腔体壁和所述第二腔体的腔体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第四通气孔。
[0014]优选地,所述通气塞底座包括水平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上侧,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内侧,所述第一竖直部的外侧壁与所述通气塞盖的内侧壁间隔布置,构成通气通道;所述第二竖直部设置于所述水平部的下侧,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竖直部和所述水平部内。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变速箱壳体和如上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所述变速箱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双向通气结构的通气塞底座密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0016]优选地,所述通气塞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卡入所述变速箱壳体的内壁。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变速箱用双向通气结构及变速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
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双向通气结构,在通气塞底座上布置两个单向通气阀,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使得双向通气结构为常闭状态,有利于防尘防水,有效地阻止外界杂质的侵入,避免外界杂质污染油液,提高涉水性能。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通过第三气流通道或第四气流通道连通,且由于第三气流通道和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使得该双向通气结构既可以进气,也可以排气,更加有利于保持变速箱箱体内部的气压稳定,从而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大而造成油液外泄;且可以避免变速箱箱体内的内压过小而在箱体的其他密封处吸气吸尘,加剧磨损或者在其他密封处吸气时出现异响。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双向通气结构可以同时兼顾防尘防水性能及通气效果。
[0019]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双向通气结构更能保持变速箱箱体内的气压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塞底座、通气塞盖、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所述通气塞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气流通道;所述通气塞盖盖设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通气塞盖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三气流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设置有第四气流通道,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与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向相反;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相等时,所述第三气流通道和所述第四气流通道均关闭;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内的气压差大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三气流通道或所述第四气流通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内部的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体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阀芯的另一端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以在气流作用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阀芯包括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一挡止板,所述第一连接底板安装在所述通气塞底座上,所述第一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罩体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部;第一弹性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上,所述第一挡止板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挡止板覆盖于所述第二通气孔上,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向所述第一挡止板施加弹性作用力,以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底板与所述通气塞底座之间均粘接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阀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第二阀芯,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溢缪银鸽段燕军邓会群陈光瑛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