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2836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一种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用于与冷却系统配合,进行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控模块和三通阀,所述温控模块与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连接暖风芯体支路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温控模块和三通阀了实现控制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的通断,能够确保在冷启动阶段内发动机加热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加速变速器的热机速度,从而实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摩擦损失同时降低,减少了摩擦浪费现象,使动力总成系统的油耗下降。系统的油耗下降。系统的油耗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整车使用的冷却系统方案通常基于机械水泵和节温器,通过节温器来实现散热器大循环和旁通小循环两个支路的调节,小循环为不经过冷却的热水,大循环支路尚未经过散热器前的冷却液也为热水,该部分水温常规使用时可以达到90

105℃,而大循环支路经过散热器散热的冷却液水温会低10℃左右,一般为75

90℃左右。
[0003]这种形式的冷却系统,在发动机水温较高、散热器常通时,变速器油冷内部有水流动,可以得到冷却。但在冷启动过程中,所有的热量都锁定在发动机内部制造温升,在水温到达较高水平之前,变速器无法得到加热,因此其机油粘度往往较高,变速器摩擦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存在摩擦浪费现象,变速器的性能和节油效果也会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发动机和变速器摩擦损失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用于与冷却系统配合,进行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控模块和三通阀,所述温控模块与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连接暖风芯体支路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在冷启动过程中,监控系统的水温:
[0008]若水温低于暖风响应阈值且水温低于变速器响应阈值,则控制温控模块进入发动机快速热机模式;
[0009]若水温不低于暖风响应阈值且系统有暖风需求,则控制温控模块打开暖风芯体支路,并控制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支路打开、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
[0010]若水温超过变速器响应阈值,则控制三通阀调整到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
[0011]若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3]读取发动机转速;
[0014]根据发动机转速和水温判断发动机状态;
[0015]在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
[0016]进一步地,所述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为根据当前的发动机转速和负荷查表而得的标定值。
[0017]进一步地,在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时,温控模块开度与水温相关联,水温越高,温控模块开度越大。
[0018]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时监控油温,通过油温判断变速器热机是否完成,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9]监控变速器的油温:
[0020]若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且油温低于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则约束温控模块的开度下限,温控模块至少打开暖风芯体支路和变速器油冷器支路,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支路打开、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
[0021]若油温超过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则表明发动机热机和变速器热机均已经结束,根据水温设定温控模块开度。
[0022]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还通过监控实时的油温在冷启动时对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进行控制,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3]监控变速器的油温:
[0024]若油温超过第二变速器热机阈值,则温控模块至少打开暖风芯体支路,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打开、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
[0025]若油温超过第三变速器热机阈值,则温控模块至少打开散热器支路,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关闭、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打开的位置;
[0026]若油温超过第四变速器热机阈值,则散热风扇打开。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所述第二变速器热机阈值、所述第三变速器热机阈值和所述第四变速器热机阈值均为标定值,其中第四变速器热机阈值大于第三变速器热机阈值,第三变速器热机阈值大于第二变速器热机阈值,第二变速器热机阈值大于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
[0028]进一步地,通过监控实时的油温在冷启动时对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进行控制时,温控模块开度与油温相关,油温越高,温控模块开度越大;散热风扇转速与油温相关,油温越高,散热风扇转速越大。
[0029]进一步地,在发动机快速热机模式下,控制温控模块执行以下策略的其中之一:
[0030]温控模块全关,使包括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在内的所有支路全部关闭,系统内零流量;
[0031]温控模块轻微地打开小循环支路,其他支路全部关闭;
[0032]温控模块间歇性地在开

关模式当中来回切换。
[0033]进一步地,所述暖风响应阈值、变速器响应阈值和所述发动机热机阈值均为标定值。
[0034]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温控模块和三通阀了实现控制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的通断,能够确保在冷启动阶段内发动机加热不被影响的前提下,加速变速器的热机速度,从而实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摩擦损失同时降低,减少了摩擦浪费现象,使动力总成系统的油耗下降。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的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
[0038]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所基于的发动机系统至少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增压器、膨胀水箱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至少包括电子水泵、机油冷却器、散热器、水温传感器、油温传感器、变速器油冷器、暖风芯体、温控模块和三通阀,其中,变速器油冷器、暖风芯体和散热器分别位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暖风芯体支路以及散热器支路上,温控模块与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三通阀相连,用于控制冷却水进入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三通阀,三通阀位于暖风芯体支路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之间,用于控制暖风芯体支路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的通断,图1中所示实线为冷却水的流向循环,虚线为冷却水可能进行的流向循环,在本实施例中,温控模块为无级可调式的球阀,其内设有电机,电机驱动球阀转动,球阀上有通孔,冷却液在球阀上的通孔与任意支路管口对齐时向对应的支路流动。
[0039]本专利技术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的输入信号包括水温T_clt、油温T_oil、发动机转速engspd、负荷load、暖风响应阈值T_clt_thres_htr、热机阈值T_clt_warmup_end、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T_oil_thres_trans0、第二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用于与冷却系统配合,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温控模块和三通阀,所述温控模块与暖风芯体支路、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三通阀连接,所述三通阀连接暖风芯体支路与变速器油冷器支路和散热器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冷启动过程中,监控系统的水温:若水温低于暖风响应阈值且水温低于变速器响应阈值,则控制温控模块进入发动机快速热机模式;若水温不低于暖风响应阈值且系统有暖风需求,则控制温控模块打开暖风芯体支路,并控制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支路打开、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若水温超过变速器响应阈值,则控制三通阀调整到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若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读取发动机转速;根据发动机转速和水温判断发动机状态;在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模块开度和散热风扇转速为根据当前的发动机转速和负荷查表而得的标定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水温控制温控模块开度时,温控模块开度与水温相关联,水温越高,温控模块开度越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快速热机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时监控油温,通过油温判断变速器热机是否完成,其包括以下步骤:监控变速器的油温:若水温超过发动机热机阈值,且油温低于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则约束温控模块的开度下限,温控模块至少打开暖风芯体支路和变速器油冷器支路,三通阀调整到暖风芯体支路打开、变速器油冷器支路打开、散热器支路关闭的位置;若油温超过第一变速器热机阈值,则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承伯江丽英高媛媛董春艳张旭何炎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